“土资料”里的温情与巨变
2019-10-08张永怀李津
张永怀 李津
我做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古稀之年成了四邻八乡的名人,因为有好多记者来到我家,拍我那几本保留了几十年的“土资料”。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些票据、照片、字条、证件。有上学时的课本皮、成绩单、毕业证,有工作后的记账单、简报、入党申请书……留得实在太久都发黄了,还有的缺了角。不过,它们都是我的宝贝。每次翻开,我就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心里热乎乎的。
这张成绩单是1953年的,姓名、年级、学号、座号、班主任姓名都写得非常清楚,还盖着学校的公章,很正式。背面的小学生守则,在成绩、纪律、礼貌、卫生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一点儿也不比现在差。那时新中国刚成立4年,人们还吃不饱穿不暖,但国家很重视教育,在农村扫盲。大家都明白不能当不识字、没文化的“睁眼瞎”。所以,无论多难,父母都坚持让我读书。破旧的民房当教室,一个树根也能当板凳。经历了那个年代,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
这是我五年级时画的画眉鸟。那时候,水彩颜料对我们来说可是奢侈品,几个同学合着买一盒,还得省着用。66年过去了,这画眉鸟的颜色仍然十分鲜艳。和那时比,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我的小孙女特别喜欢画画,我经常拿出这张画给她看,让她知道过去的生活,明白现在的好。
这是从北京到南京的飞机票。每次看到它,我都特别激动。那是1997年,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北京。当时,我在村里的信用社工作。除了上班,还做着养猪、晒沙等副业,年收入能有两万多块,盖了新房,也买了新家电。有一次,同事坐在一起聊天:“咱们也学学人家城里人,去旅个游,长长见识。”大家听了都觉得好。
去的时候,我们坐的火车,回来时决定坐一次飞机。这张机票花了700多块,挺贵的,不过特别值。北京比从电视上看到的还要繁华,天安门比我想的还要雄伟,看到城楼上毛主席画像时的那种激动,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这张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证书我也一直保留着。
20多年過去了,出远门对农民来说已是常事,现在有了高铁,坐火车比坐飞机还方便。后来,我又去过江苏、浙江、山东等好几个地方,而且是带着老伴一起去的。交通方便了,世界变小了,我们附近村子也开发了风景区,家家户户搞农家乐,其他地方的人也来我们这儿旅游了。
多亏了党的政策,我们家的日子才越来越好。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家庭档案整理好,上交给县档案部门,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心愿。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再去一次北京,看看首都的新变化,给我的“土资料”加点儿新料。
第四个家庭档案尤为特别,因为讲述人陈惠美今年70岁,与新中国同岁,她的父亲记了整整70年的家庭账,没有一天间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