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探讨
2019-10-08唐文清刘延云
唐文清 刘延云
[摘 要]实验教学是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当前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不利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针对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文章提出建设“两课堂、三层次、模块化、阶段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框架,并就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和实验室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135-04
實验教学既可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然界所发生的现象、探索客观规律,又可对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科学问题展开模拟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诊断。因此,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体系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自成立时就被定位成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国外设置了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无不将实验训练作为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起核心作用。针对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开展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始终与各类实验技术的发展、成熟、应用、创新密切关联。从科学心理学建立到现在,心理学实验技术和手段从最初基于机械装置的心理物理实验,经历了基于光电装置的信息加工心理实验,发展到计算机化精确控制的认知神经实验,以及虚拟现实、虚拟仿真实验[1-2]。实验训练也从基于传统的心理物理法、条件反射、信息加工的研究范式发展到认知神经和虚拟心理与行为研究时代。特别是基于计算机的实验编程技术的训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可提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和探索的热情,使其学习潜能得到很好的激发[2]。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应用心理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仍然只注重传统的心理物理实验、条件反射、信息加工实验范式的训练,基于计算机化的实验编程技术、认知神经实验技术、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实验技术的训练较缺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的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实验技术的学习,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所占比重很小。
(二)传统实验教学体系下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和复合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极大促进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纵横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心理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应用逐渐从最初的中小学教育拓展到其他社会领域。这就意味着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高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人才不但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宽厚的专业基础,也应具有高水平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4]。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本科生的培养上仍固守传统的、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而忽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种问题逐渐突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对心理学人才的需要在增加,但应用心理学的毕业生又普遍存在就业难、就业去向狭窄的问题。跟踪研究发现,许多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3]。这些问题与国内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普遍缺乏兼顾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有直接关系。
(三)实验教学的训练方式、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均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的摇篮,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增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后[5],国内各类高校开始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训练方式、培养目标、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训练方式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内的传统实验范式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实验范式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不够,对社会实践情境下的自然实验训练不够。培养目标上,偏重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重视。实验教学方面,以演示性实验项目和教师实验演示为主,实验项目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单一。在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方面,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不高,不利于实验室的高效运作以及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可见,当前应用心理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保留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实验内容、方法、技术、手段和理念融入现代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中,建立新的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内容[6]。
二、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一)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针对当前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改革的思路是以科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第一,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和心理学的课程体系特点,建立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目标。第二,结合培养目标,从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入手,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开发新的实验项目,优化验证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构成,以课程和实验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各个层次的能力。第三,优化实验训练的方案,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特点,结合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构成,制订阶段式的训练方案,递进式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拓展实验教学和训练的课程,同时兼顾实验室技能训练和实际环境中的实践技能训练。
遵循上述的思路,最终建设一个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两课堂、三层次、模块化、阶段式”的实验教学体系(见图1),其目的在于:第一,对心理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实验和研究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素养。第二,以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为载体,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和实践教学训练,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三,以学生自主研究实践为载体,结合前沿科学问题,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得到参与式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框架
“两课堂、三层次、模块化、阶段式”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包含了实验教学课堂、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实验项目模块、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训练过程这些方面。
“两课堂”是指应用心理学的实验教学包含了实验教学课堂(实验室实验)和社会实践课堂(自然实验)两类课堂。实验室实验可有效控制无关因素的影响,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训练,学生可高效地掌握基本的实验范式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下一步的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打下基础。自然实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将理论知识用于分析、探索和解释现实社会问题。“两课堂”要求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重视校内实验平台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三层次”是指不管是实验室课堂的实验教学还是社会实践课堂的实验教学,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都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层次、综合实践能力层次、创新能力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心理学课程中的经典实验和最常用的心理学方法,以及实践课堂的实验观摩和验证性研究,来引导学生掌握经典实验技术、实验范式、研究方法、心理学经典理论,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目标。第二层次是在完成基础实验课程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针对要解决的社会心理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第三层次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创新项目和科研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模块化”是将课程体系下的实验课程分为基础方法模块、应用实训模块和设计创新模块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基础方法模块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基础课程模块。应用实训模块包括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团体辅导、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模块。设计创新模块包括部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项目等。相应地,实验课程下的实验项目分为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四个模块。其中,演示性实验主要包括一些经典实验项目,采用实验设备和软件根据既定的实验程序进行操作,达到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原理的目的。综合性实验是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根据已有的实验过程和步骤编制实验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重复验证和分析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探索性实验来训练研究设计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开展研究,以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阶段式”是指结合学生和专业特点,根据层次性培养目标、模块化实验课程和项目,对学生的训练分基础训练、综合提高训练、创新训练三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在大学第一、第二、第三学期进行,通过基础方法课程和演示性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心理学理论。综合提高训练阶段在第四、第五、第六学期开展,通过应用实训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指导学生将基本理论和方法加以有效应用,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创新训练阶段在大学第七、第八学期开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新项目、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训练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局限,根据“两课堂、三层次、模块化、阶段式”的实验教学体系框架,实施实验教学体系的“两个建设”和“三个改革”。
(一)建设包含实体实验平台和网络实验平台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实验技术和创新资源共享模式建设的网络实验平台,不但可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更可克服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实现师生及时有效互动。因此,现代实验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应在整理传统实验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包含线上和线下、实体实验平台(实体实验室、社会实践基地)和网络实验平台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线上实验教学平台除了管理系统,还可包括认知与行为训练系统、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学生自主实验设计系统、实验资源共享系统等。线下实验室教学平台包括基础技能训练实验室(如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应用技能训练实验室(如沙盘实验室、心理咨询技能实验室、测评技能实验室、团体辅导实验室等)、研究与创新训练实验室(如虚拟现实实验室、E-Prime实验室、眼动实验室、脑电实验室)三类室内实验室和实践训练基地(如医疗、教育、武警、司法、社区、企业等实训基地)。
(二)建设模块化实验教学团队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上,首先要重视配置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实验课程模块、实验教学的需要相联系。其次是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教学团队的能力提升,提供必要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实验教学团队拥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管理方式,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再次是建设结构化的实验教学专业团队。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的特点和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特点,建设基础方法、应用實训、创新研究训练三个模块的教师团队。每个教师团队由3至5位专业方向相近的教师构成,不同团队间的教师可存在专业交叉,以促进团队内教师的共同学习、研讨以及不同团队模块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实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改革。首先,在实验项目上,平衡分配不同类型实验项目的比重,加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占的比重,使这四类实验项目的比重分布符合多层次培养目标需要。其次,在具体的实验技术训练上,除了传统基础实验范式和实验技能训练,还需加强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心理治疗、心理测量等应用性实验技术的训练;同时立足于学科发展前沿,将新的实验技术、实验范式融入实验教学,如加强E-Prime技术、眼动技术、脑电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的训练。
(四)实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改变原来单一的演示式教学方法,根据实验教学课程、实验教学项目的性质和专业培养目标,综合运用演示式、指导式、启发式、引领式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演示式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在低年级的学生中用,旨在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过程。启发式实验教学方法是指实验教师通过启发式的讲授和指导,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原理和技能。指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和引领式实验教学方法是基于导师制开展的实验教学训练,学生分成小组,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或实际应用研究中,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各类创新项目的研究。另外,学生也可自行组织小组、选擇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选题、设计实验、开展研究。
(五)实行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实验与实践过程评价。以往对教师的评价仅停留在是否开展了实验课程,没有独立的关于实验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也仅停留在学生是否按时参加实验、按时交实验报告。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有效优化教与学的动机和质量。新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教学课堂、专业培养目标、实验项目模块,设定不同的实验教与学的考核关口,重视对实验训练的过程性、独立性的评价;同时结合实验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开展即时性、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
(六)实行实验教学管理改革
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实验教学管理中重视开放性与互动性,实现“以生为本”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具体包括完善实验教学的预约制度、实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同时可建立学生实验员助理参与实验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管理、维护实验室,从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目标是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条件。本文针对社会发展对应用心理学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以及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心理学“两课堂、三层次、模块化、阶段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就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内容提出建议,建立较为成熟完善的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和科研品质,从而提升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学民, 何莉, 舒华. 国外心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国内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2):94-97.
[2] 曾祥炎.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9): 121-124+142.
[3] 张晶. 聚焦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工作研讨会综述[J]. 心理学探新, 2012(3):287-288.
[4] 胡丽萍. 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J]. 教育与职业, 2016(22):87-89.
[5] 卫萍.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 合肥学院学报, 2009(3):127-130.
[6] 郭秀艳, 凌晓丽, 李林. 心理学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探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5): 702-705+720.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