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故事表演培养儿童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2019-10-08刘永汉
刘永汉
摘 要: 故事表演作为表演游戏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故事表演的对话、表情、动作等再现故事中的情境,帮助儿童很好地体验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本文分析理解与表达能力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及通过故事表演培养儿童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存在哪些问题,分析运用故事表演培养儿童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故事表演 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
儿童时期是培养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比较,记忆力较强。因此,在儿童时期,教师要注意加强儿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故事表演的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儿童积累词汇,也给儿童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舞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故事表演不仅是儿童喜欢的游戏,让儿童在故事表演中找到乐趣,还是一种能够让儿童在玩中学到知识、锻炼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活动。例如,改编一些童话故事等,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参与其中的兴趣,还能够让儿童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1]。对儿童未来全面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儿童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儿童表达能力指的是儿童的一种自我表现的能力,可以分成动作表现能力和语言表现能力两种,动作表现能力包括:跳舞、绘画、运动等,语言表现能力包括:演讲、朗诵、辩论等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解与表达能力对人们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儿童是培养儿童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会说话,儿童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才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一个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展现出个人的道德修养,还能够体现出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儿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增强儿童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幼儿时期的一种基础能力,对儿童的交际能力和个性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儿童各方面潜能特长的开发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儿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儿童其他领域和其他学科的发展[2]。因此,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加强儿童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借助故事表演培养儿童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2.1故事表演缺乏目的性,都是为了“表演”而表演。
组织儿童进行故事表演活动,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些幼儿园在组织儿童进行故事表演的时候,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违背了故事表演的目的[3]。枯燥无味的故事表演只会增添幼儿的负担,使儿童彻底失去参与故事表演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在组织儿童进行故事表演的时候,要注意给儿童营造轻松、活跃的表演氛围。充分调动儿童参与故事表演的积极性,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故事表演,并在故事表演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
2.2在角色分配中,教师未给予幼儿主动权或不尊重幼儿。
故事表演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开展。儿童应该在故事表演中有选择角色的分配,在故事表演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给予儿童主动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权利[4]。甚至在故事表演过程中,不完全按照故事的情节表演,给予儿童临场发挥的权利。要充分借助故事表演发展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是一些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对于表演角色的选择,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不能自己选择。即使有个别儿童要求调换角色,教师也会直接拒绝,完全不尊重儿童的选择。例如在《萝卜回来了》的故事表演中,教师给儿童分配好角色后,给他们分发动物的头饰,但是儿童只是在玩弄动物的头饰,并没有表演,这时教师急切地说:“怎么还不开始表演,之前不是表演过了吗?忘记怎么表演了么?”这时一个儿童对老师说:“老师我不做演老虎,我想做小兔。”其他几个儿童跟着说:“老师,我要做小熊,我要做小猫、我要做小鸟。”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换角色,这时教师非常生气地说:“吵什么吵,我叫你们演什么就演什么,赶紧戴好头饰,开始演了,要不就不演了!”教师只考虑儿童的秩序,并没有尊重儿童心里的真实想法。儿童表演的不是他们喜欢的角色,自然动作、表情、语气等都比较生硬,既不利于儿童演技的发挥,又不利于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组织学生表演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适当增加一些故事的情节,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没有给儿童适当的指导,只是要求儿童严格按照故事情节表演。
2.3教师评价方式单一,缺乏鼓励性评价。
在故事表演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能够使儿童的表演得到及时的反馈,又能够幫助儿童积累表演经验,提高故事表演的水平。在表演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表扬儿童在表演中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一些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得比较害羞、怯场的儿童进行恰当的鼓励,激发幼儿参与故事表演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的评价方式太过于单一,都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儿童之间的互评和儿童的自评几乎没有。教师简单地对故事表演过程进行点评。评价只针对集体或者小组,评价太过于笼统,缺乏对个人的评价。例如,教师在表演结束的时候,会对小朋友说:“刚才小朋友的表演都非常棒!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其实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可以说:“小朋友们觉得刚才他们表演的《萝卜回来了》好不好看啊?他们中谁的表演是最棒的啊?”然后小朋友们就会说出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教师继续说:“希望小朋友们回家能够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应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儿童参与故事表演的热情更高,还可以让儿童通过多次表演锻炼胆量,促进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5]。
3.借助故事表演培养儿童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实施策略
3.1营造表演氛围,激发幼儿的表演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借助故事表演培养儿童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就必须对故事表演感兴趣,主动参与故事表演。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儿童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例如利用色彩鲜艳的绒布作为舞台装饰的绒布,用各种各样的气球装饰舞台,在舞台旁边摆一些表演的道具和服饰[6]。在表演的时候,给儿童穿上表演需要的服饰,让儿童感受到表演的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故事表演。
3.2选择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表演内容。
处在不同时期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因此,教师选择要表演的故事时,一定要注意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从多种渠道、多个方面进行,确保所要表演的故事是儿童感兴趣的,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表演。由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能力较弱,还没有学会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因此,选择的故事要图文并茂,并且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夺目,故事内容简洁明了,确保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读懂故事的内容,避免儿童失去阅读耐心。让儿童容易将故事情境表演出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7]。表演之前可以先带领儿童进行多次的阅读和表演,经过多次阅读和演练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3教师积极引导,从而提高儿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表演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加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将要表演的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儿童,帮助儿童更好地领会故事的内容。在开展故事表演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儿童进行表演,其他儿童在旁边观看,然后将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儿童与表演能力较弱的儿童分成一组,让表演能力强的儿童带领表演能力较弱的儿童,让更多的儿童参与故事表演,使儿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整体提高。教师在儿童表演故事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儿童理解故事内容和语言表达等能力[8]。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只有在自己行为得到及时的鼓励时才会主动尝试,大胆参与。因为当儿童尝试做一件事的时候,教师和家长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表演,刚开始可以先由教师演示,再慢慢带动儿童一起参与,经过耐心的指导,帮助儿童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
4.结语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尊重幼儿的生理发展特征,让儿童在体会快乐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故事表演教育方式是由这种教育理念产生的[9]。儿童通过对童话故事的表演诠释故事,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但是教师在组织儿童开展故事表演时,要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不要过于注重故事情节的表演,要将培养儿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作为表演的最终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故事表演。
参考文献:
[1]李庆爱.浅谈童话故事表演对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7(19):181-182.
[2]满爱杰.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6):185.
[3]邹小娥.大班幼儿故事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例谈[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1):163.
[4]田淑芹.幼儿故事表演游戏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3(06):81.
[5]袁海燕.幼儿园大班表演游戏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6]李红梅.注重故事表演 提高幼儿表现力[J].吉林教育,2017(Z1):125.
[7]吴晓蓉.浅析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以绘本故事表演为切入点[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177.
[8]李庆爱.童话故事表演对4-5岁幼儿语言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9]俞卫娟.浅谈在童话故事表演中提升幼儿多元表现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