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
2019-10-08孙虎孙召宝
孙虎 孙召宝
摘 要: 对苏北五市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家校双方对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较高,家校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仍存在家校双方合作意识不强、家长缺乏主体意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家庭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家校合作 问题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學校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和学习阵地,二者教育的合力和一致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充分沟通,紧密结合,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各级各类学校和学生家长都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之一,家校合作组织状况、合作程度及双方的角色定位等直接影响小学家校合作水平,进而影响双方教育合力的实效。为了解苏北地区家校合作现状开展此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的方式,对江苏省北部5个地级市(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农村小学教师和农村小学生家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00份,收回问卷87份,回收率是87%;发放学生家长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2份,回收率是94%(调查对象详见表1)。
调查研究的教师对象,有83.9%的教师是本科学历及以上,16.1%的教师是专科学历。学生家长对象,有12.1%的学生家长是本科,87.9%的学生家长是本科以下。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很好,但是家长的学历不是很高。
二、苏北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1.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解
从表2可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都赞同建立家校合作关系,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在家校合作作用上达成一致的同时,家长逐渐明白自己必须参与孩子的教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事情,更是家庭的事情”;教师明确自身责任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出现的问题都与家庭有着密切联系”,学校教育呼吁家长更有效、更深度地参与。但是即便如此,仍有1.4%的学生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不需要承担学生的教育工作。3.5%的学生家长对于家校合作是什么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极少数家长对于家校合作不太重视。
2.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实效是建立在家庭和学校双方密切联系和深度沟通基础之上的,只有家长和学校都摆正位置,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才能真正发挥家校合作这一交流平台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80.5%的教师和35.5%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是教育者,把教育学生看成自己的责任。但是有36.2%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只是学生的监护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自己只需要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被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3.实施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校合作时教师和家长对对方的表现较满意,91.5%的教师和95%的家长在与对方沟通交流时是热情的,但是仍有8.5%的教师和5%的学生家长对于家校合作存在不配合或者消极的态度。虽然家长和教师双方消极合作占比较小,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必要对这些现象作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扩大蔓延,影响家校合作良性运行。
4.实施家校合作的途径
从表5可知,目前苏北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是“电话、短信联系”和“QQ、微信联系”两种。其中,41.4%的教师愿意使用面谈或家访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更为细致充分的沟通,只有6%的学生家长愿意通过面谈与教师交流意见。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目前苏北农村家校合作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部分学生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方式较单一,仅愿意通过更便捷的网络方式进行家校合作。
5.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
从表6可知,49.4%的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遇到学生家长态度差的情况,2.1%的学生家长在与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遇到教师态度差的情况。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态度是影响家校合作不可忽视的因素。72.4%的教师和50%的学生家长都认为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是“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教师还是更愿意花费时间在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而忽视家校合作这一方式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此外,55.2%的教师认为家长文化程度比较低,不知道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也有29.8%的家长不知如何和教师沟通,致使家校合作出现脱节的现象。
三、苏北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家校双方合作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难以沟通。所以,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他们对于学生家长表现出冷淡或者消极,甚至回避的态度。学生家长一方面忙于自己的事业,大部分时间无暇顾及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沟通比较少。另一方面认为自己文化程度比较低,不知道如何和教师沟通,索性不沟通,致使家校合作出现脱节的现象。
2.教师积极性不高
部分教师认为家校合作增加了自己的任务量,对于家校合作充满抱怨和怒气,对于家校合作缺乏热情。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家校合作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付出远大于成果,收获甚微,觉得不值得。
3.家长缺乏主体意识
部分家长家教责任意识淡薄,认为对子女管吃、管穿、管花钱,把孩子送进学校大门便万事大吉[1]。家长对于自己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一味依赖教师。只有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才真正开始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此外,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家长与教师沟通时,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家校合作参与度不够,合作内容存在局限性。
4.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从访谈结果看,部分农村小学生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家长教育观念是落后的。家长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具有权威,认为教师的说法和做法都是正确的。同时,有部分家长习惯使用面谈的家校合作方式,不能适应现在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使用微信和QQ联系,不能很好地进行家校合作。
四、促进苏北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建议和措施
1.学校及教师方面
(1)學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苏北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有些落后,待遇及福利等与城市学校存在差异,教师思想有所懈怠,对待教育工作的热情降低,不愿增加自己的工作量进行家校合作。学校应引导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素质和激发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热情。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科学有效的沟通方法,增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效果。倡导教师改变家长会一言堂的形式,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家长会,同时在教师的每日工作安排上留出固定的家校合作时间,解决部分学生家长不适应网络平台的问题。
(2)学校丰富校园亲子活动。
家校合作内容不能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方面,同时要顾及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学校可利用节假日作为契机开展一些由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亲子阅读等。在天气良好时举办亲子运动会等,让学生在和家长、教师的共同运动中强健体魄,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同时教师能在活动中加强与学生、学生父母的沟通交流。
(3)学校建立及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学校需要建立家长学校,邀请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向家长讲解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让家长学会更多的教育知识,防止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使用简单粗暴错误的方法,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同时,家长学校可以为家长解答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指导家长实践。
(4)教师重视家访及建立联络平台。
家访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有效方式,应该得到重视。家访虽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但是家访带来的效果却是很明显的。家访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因材施教,更好地教育学生。通过家访,家长可以深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及询问教师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配合好教师开展学生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QQ和微信等一些软件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学生家长已经使用微信,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搭建联络平台,便于家长了解班级的一些情况及方便家长之间有关育子经验的私下交流。
2.家庭方面
(1)转变思想,积极配合。
家长是家校合作中的直接参与者,家长的合作态度决定合作活动的开展是否顺利,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2]。家长要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的思想,意识到自身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与教师同样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改变与教师合作的态度,积极配合好教师的工作。同时,认识到家校合作内容不仅局限于学生学习,而且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等多方面。
(2)善于学习,科学教育。
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有限,一些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所以家长有参加学习的必要。家长学校能够有效帮助家长学习教育知识,家长应该抓住在家长学校学习的机会,改变自己错误的教育方法。积极参与家长委员会建立和日常工作,更好地将学校、社会和家庭相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及时沟通,广泛参与。
家校合作不只是参加一次家长会或者与老师通过电话联系,询问一下孩子最近的情况这么简单,而是形式多样、涉及多方面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家校合作活动,在活动中陪伴孩子成长,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家长还需及时与教师交流情况,加强合作。家长应当利用好网络通信关注家长微信群里的动态,与相关任课教师保持联系,定期交流,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1]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29-31.
[2]薛恨,彭燕凌.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苏北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xcx2018 2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