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构建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
2019-10-08李天匀李维嘉朱翔孙江龙向先波
李天匀 李维嘉 朱翔 孙江龙 向先波
[摘 要]定位为研究型大学的华中科技大学联合行业品牌企业,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了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决策技能和创新能力,实习实训基地成为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课题组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构建了其建设模式,探索了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实践能力提升规律。实践效果表明,校企资源协同共建,建设以实践为手段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是研究型大学实施实践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活动,取得了高质量的培养成果,为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水准实习实训基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案例。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030-04
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最佳标志,作为一个国家和区域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最新前沿科技研发的中心,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并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责任和使命[1]。在人才培养方面,其担负着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杰出人才的双重任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紧迫任务,应以创新性人才培养改革为牵引,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2]。
研究型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实习实训,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决策技能和创新能力[3]。计划经济时期,高等学校学生一般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而在校内进行较为紧凑的课程教学实验和部分实训(如金工实训等)。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情况的变化,企业生产、安全等的原因,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时间有所缩短。为此,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建设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提高职业技能和促进就业[4]。为适应社会发展,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两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名单,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达18所[5]。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同样需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研究型大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深入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教育部等七部委于2012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关键内容[6]。
研究型大学开展省级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应按照培养特点并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构建好建设模式,进而在实施过程中高起点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为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湖北省教育厅建设了一批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牵头高校,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定位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堅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7],而实习实训基地是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手段(其组成如图1所示)。
实习实训基地将传统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习、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内容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从进校到毕业的全周期内的实践条件,要求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提出创新的思路。研究型大学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高水准要求,与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一致,基地定位为学习、实践、研究、创新。
(一)建设目标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努力发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拔尖工程科技骨干的新思路和新机制,确保大学、企业和学生在这类人才培养上有共同的积极性并深度参与;着力发挥大学、企业在培养实学创新人才方面各自的优势,优才优育,为学生精心构建校企联动的、双师制的“基于工程实际”“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环境与实践平台,建立多学科工程教育培养体系,探索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途径,全力培养一批站在行业技术前沿的、具有实践能力、富于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多学科复合型工程人才;创建具有中国特色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湖北省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将实习实训基地办成培养多学科复合型工程人才的摇篮。
(二)建设内容
实习实训基地本着“实践专业宽广、实践形式多样、实践内容丰富、实践条件先进、注重能力培养、科学管理机制”的思路建设,着重开展以下内容的建设:
(1)规范实习实训形式;(2)丰富实习实训内容;(3)明确接纳实习实训学生数量的上限;(4)规划基地实习实训条件与课程建设;(5)引导课外科技创新活动;(6)拓展实习实训本科专业。
(三)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专业实习实训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共同成立实习实训基地联合管理委员会。基地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工程实践教育的内容、层次与计划,指导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正常教学工作,协调学校教育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关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有一支人员基本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并不断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师资人员指导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工作的能力,为工程实践教育的质量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实习实训基地的师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派,参与计划的学校专业教师原则上至少要具有1年的工程实践经历(含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经历)。
(五)保障条件
学校和企业对共建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十分重视,为推进学校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了重点支持和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了基地的正常运作。
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工程教育改革的平台,高校和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的组织体系,从而保证工程化改革的持续深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同时促进高校的课程体系改革,促进高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
在基地进行的实习实训是以实践为主的活动,为保障质量与效果,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包括:工程实践教学管理、工程实践项目管理、考核与评价、运行管理制度等。
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途径分析
先进的物资条件是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功的基础。为此,项目组先后实地调研了美国密西根大学、日本大阪大学,以及国内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专业实践体系,同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船舶类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了调研,结合国家船舶与海洋战略需求,规划了基地建设框架,明确了基地建设的途径。基地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建设。
(一)校内基地建设
基于便利原则和有利于学生日常实习实训的考虑,项目组将校内基地作为实习实训主体。依托已建立的“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主持,华中科技大学等参加)、船舶和海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前期已有的若干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形成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借助学校的经费支持,新建了如表1所示的七项本科生实训系统建设项目(经费达438万元),拓展了基地的物质条件,提升了基地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丰富了基地的实践内容。
为加强船舶信息化、数字化的实训内容,提升人才的创新和竞争能力,校企合作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西门子工业软件数字化造船联合实验室”(如图2所示,该事件入选2014年武汉地区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事件)。西门子工业软件捐赠了商业价值3700余万美元的船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这是西门子工业软件在中国高校船舶专业领域建立的第一个联合实验室,我校利用这些软件开展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CAD、CAE、CAM的教学、培训与研究工作。
造船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
(二)校外基地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各自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优势,联合建立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强化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舰艇制造基地,公务船、工程船和海工装备建造基地,其船用配套产品获得CCS、DNV-GL、ABS、BV、LR等主要船级社认可。项目组以该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院士工作中心、实训教育中心为主体,增设各分厂及车间为补充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根据培养要求在校外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同时我校进一步扩展校外基地范围,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江南造船集团、沪东造船集团、702所等单位协同开展实训工作。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于2018年7月在校外基地开展了三周时间的实习实训(如图3所示)。
三、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运行实践
基于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本科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外科技活动多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如图4所示),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多种类型的科研训练、实习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地为9门本科课程开设了56学时的实验教学项目,其中新增一门24学时的实验课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技术,有力保障了培养计划实践内容的顺利实施。
学校基于实习实训基地的物质条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和自主学习,在培养计划中加强了实训以及工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比重,并设置了课外学分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类学科竞赛。我们在新修订的培养计划中,在“课外学分”设置中,特增加了一条“参加工程实训并获得资格证书可获得1个校外学分”,以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我们利用基地的物质条件,开展学生科技活动、课外竞赛活动,获得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奖等(如表2所示部分成果)。同时依托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子李绍安在“创业湖北”2016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依托创建的高技术企业穆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勇夺创业冠军。
实习实训基地发挥专业平台作用,辐射于(武汉)文华学院船舶与海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基地发挥科技教育功能,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中生开展船海科技教育活动(如图5所示),使同学们对船海科技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深切感觉到海洋事业大有可为。
学校同时利用基地先进的物质条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工程与环境系建立了友好联系,2016年、2017年、2018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简称UOS)船舶科学专业教授连续三年带领大二本科生来我院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如图6所示),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了我院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
良好的实训锻炼铸就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院优秀本科生接受邀请前往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世界名校交流学习。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排在学校前列,毕业生中约40%在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约12%赴国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约48%成为职场宠儿并成长为管理和技术中坚。
四、结束语
不同于高职院校以提高职业技能和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建立了以学习、实践、研究、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实习实训基地,基地获批为湖北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称号。立足高起点、高水平,提出建设思路,构建建设途径,经过四年的建设,我院形成了体系较为完整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并得到西门子工业软件的软件捐赠与持续支持,建设了其在中国高校船舶专业领域的第一个联合实验室。实践效果表明,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高质量的培养成果,为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水准实习实训基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案例,提升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叶中. 人才培养为本 本科教育是根——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5(7): 4-8.
[2] 杨学军.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1): 4-7.
[3] 谢火木, 刘李春, 钟杰, 等. 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7(8): 40-44.
[4] 童卫军, 任占营. 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中国大學教学,2015(12): 26-29.
[5] 湖北省教育厅.18所省属本科高校转为应用技术型[EB/OL].[2015-02-28].http://www.hbe.gov.cn /content.php?id=12535.
[6]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1号[Z].2012.
[7] 尹宁伟. 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基于《“985 工程”大学 2010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12(5): 82-88.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