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打造原生态课堂
2019-10-08居凌君
居凌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2011年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主要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回归阅读“个性”本位,进行“个性化”阅读,还阅读教学原生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阅读教学把“个性化阅读”理解成为“热闹”的课堂效果,似乎是还课堂给学生,遇到问题则讨论,不管问题有没有价值,不论学生回答对错都赞扬,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际上是没有多少阅读效果。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真正尊重學生的主体和差异,让学生真正获得阅读带来的享受和快乐。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为“个性化阅读”导航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没有考虑到有效性问题,没有明确的课时设计,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等,这样的课堂很难给学生多少收获。
我曾经听过我校一位老师的校内公开课,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执教老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领会人处在困境时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虑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教学过程有五个步骤,每个步骤的教学内容都重要。试想: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学生能有多少收效?其一原因是这堂课到底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说它是第一课时吧,我没有见到老师进行文学常识、字词积累、疏通文义、朗读成诵的基础教学。说它是第二课时吧,可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又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阅读”的起点上,因此“领会人处在困境时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虑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的教学目标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实现。其二原因是这堂课的时间安排。我分析了一下这堂课的时间安排:导入新课要1分钟,学生感知课文要5分钟,疏通文义要10分钟,“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要20分钟,“领会人处在困境时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虑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要15分钟,而且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这样的时间安排学生能有收获吗?就算教师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学生也达不到学习目标。如何做到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为“个性化阅读”导航呢?
(一)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新课程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注重教学内容”,也就是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内容,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注重学生对文本“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的内容。
(二)明确教学重点
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许多老师一味求全,唯恐遗漏了其中之一,做到面面俱到。我看大可不必。一些知识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反复出现,学生已经掌握,就可以简单处理,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则非详细不可。我们应该以是否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
(三)正确把握教学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到底哪些才算难点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经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把握难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难点。所以教学难点的确立应该因人而异、因课文而异。正确把握教学难点是“个性化阅读”的标志之一。
二、正视文本、尊重文本是实行“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2011年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然而,有许多语文课是在“作秀”,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异彩纷呈,静下心来却发现学生什么也没学到。因为,有些创新课严重脱离了语文的本质——文本,课堂教学就成了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如何正视文本、使用文本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谈的话题。
时下有不少语文老师,尤其是年轻的语文老师,上课很喜欢大量地使用幻灯片,一堂课多则几十张,少则十几张,走马灯似的放个不停。有的语文老师在上《三峡》时,把“长江三峡”从头到尾解说一遍,又把三峡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观放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有的语文老师在讲《云南的歌会》时, 把《刘三姐》中大量的画面搬进课堂,把京剧中的说唱名段也剪贴过来,一节课从头到尾学生没有一分钟静下来阅读文本。文本在课堂中“逃逸”,取而代之的是纷扰“多情”的多媒体,你说这样的课学生哪来收获?去年听语文老前辈钱老师的《背影》的教学,钱老师两堂课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没有一张多媒体,引导学生吃透文本咀嚼词语领悟作者感情,真是两堂非常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在场的多位老师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真的连下课的铃声都没听见。可见,正视文本,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是多么的有价值。
三、回归“个性化”本位,构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中国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西方人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东西,同一篇文章,阅读主题不同,所采用的阅读方法就会不同,所产生的阅读感受也绝不相同。这才是真正的语文魅力。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就要遵循语文的这种特有“魅力”,回归“个性化”本位,构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出发点
构建个性化的阅读要遵循以下几个出发点:一是阅读主体的自主性。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教师要从“尊重个性健康发展,尊重个体独特体验”出发,充分体现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二是阅读方式丰富性。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原文的阅读上,让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主动地、专心地、静静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不同,各人阅读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个性化”阅读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评价
构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教师对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评价也很主要。有些教师在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课堂评价激励性评价过多,建设性评价太少,动不动就“你很聪明”“你真棒”,甚至有些教师还拿一些糖果或小文具等来奖励学生,有些教师还未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赞叹之语就已脱口而出。这样的缺少个性化的评语太过单调,很难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要构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对学生要多些建设性评价,语言要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要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评语来激励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陈述的同时,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恰当回应来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长此以往,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够有效形成。
总之,无论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遵循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入手的原则,既求同又存异。教师在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找到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的平衡点,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课文所留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的个性化阅读,让阅读回归“个性化”本位,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原生态。
参考文献
[1]孙启彬,杨连杰. 做一个有“个性”的读者——初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8).
[2]李爱俊.尊重个性阅读 彰显个性魅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3]费晓丽. 遵循有限自由,开展个性化阅读[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