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古诗学习的通幽之径

2019-10-08陈淑萍

课外语文·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转换古诗现状

陈淑萍

【摘要】加强优秀古诗文学习,可以传承经典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分析了小学古诗歌教学的现状,然后主要从化诗为歌、化诗为谣、 化诗为画、化诗为文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古诗歌教学转换艺术,让转换的教学艺术成为古诗学习的通幽之径。

【关键词】古诗;转换;现状;策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从这可见,小学古诗歌教学要重视诵读,并在诵读中加强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歌内容,体验诗歌的情感,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由于小学古诗教学主要还是以识记这种浅层次的考查为主,许多同行急功近利,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古诗,领略到古诗歌的美妙意蕴。

一、小学古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缺失美读

古诗歌主要的特点是含蓄蕴藉,要想理解它的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以及领略它的美妙意蕴,要通过读来品味,尤其要靠美读来揣摩、品味。什么叫美读?其实就是带着感情来朗读,读懂内容,读出情感,来领略诗歌的意蕴。而小学古诗歌教学考查的大多是简单的诗句默写或文学常识,所以很多同行也就简化了教学设计,主要以会翻译诗句,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会背诵默写诗歌就可以了,而美读诗歌基本上就省略了。因为在许多老师看来,这完全是浪费时间,而且在他们看来,也对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什么帮助,多此一举。

(二)割裂整体

古诗歌讲究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结构美,要想领悟这其中的意蕴,一般需要从整个诗歌出发。但一般的小学古诗歌教学步骤简单,多以翻译诗句、背诵默写为主,基本上都是一句一句进行。即使是领会主旨,也是抓住重点诗句理解,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割裂了古诗的整体性。这样做,小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诗歌,最终以会背诵、默写诗句而终,糊里糊涂了事。

(三)方法呆板

由于小学古诗歌考查简单,主要以识记为主要目标,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相对简单,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学法上,教学步骤基本上就是那么五步:文学常识介绍、翻译诗句、分析诗句、领会主旨、巩固检查,这样一来教学方法也相对枯燥呆板。再加上小学语文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很少有人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导致诗歌教学美感全无。

二、小学古诗歌教学转换艺术探究

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一,通过古诗歌的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对古代文字和文学的鉴赏能力,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不能因为小学古诗歌学习的考查简单,而忽略了对小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传统文化传承。所以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上要有转变,改变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爱上古代诗歌课堂。笔者就结合小学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古诗歌教学的巧妙转换。

(一)化诗为歌

古代诗歌讲究平仄、韵脚,起承转合之间,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用朗诵来实现对古代诗歌的积累。其实古代诗歌最初的流传方式是吟唱,虽然现在少有人会了,但这种唱的形式还是在很多诗歌中沿袭至今,如《诗经》中的《蒹葭》、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被人传唱不衰。从朗诵和歌唱的效果看,唱的记忆应该更好。而且小学生从牙牙学语时,就在唱歌中长大的,他们喜欢唱歌,我们不妨把古代诗歌转换成歌曲,让小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课堂。

如《敕勒歌》这首诗,本来就是一首民歌,所以适合把它作为一首歌来唱,因为这首歌描写的是茫茫的大草原特有的景色,特别富有荒凉渺远的意味,自己找调子配着唱,或者直接用原来的民歌调子来唱也行。笔者就把腾格尔的《天堂》曲调借用到《敕勒歌》这首民歌上,加上播放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小学生非常喜欢,争相模仿,一会儿就学会了唱这首诗歌。唱着蒙古曲子,看着宽阔辽远的大草原,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二)化诗为谣

小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童谣中泡大的,吃饭时,爸爸、妈妈唱着童谣,孩子按照童谣的规矩香甜地吃饭;游戏时,小伙伴们唱着童谣,大家一起乐此不疲;睡觉时,需要耳边有妈妈温柔的童谣才能安然入睡;长大后,又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唱着童谣,分享学习的快乐。可以说,小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童谣,那么对于学习的晦涩难懂的古代诗歌,为何我们不能巧妙地转换一下,把它变成小学生更喜欢的童谣呢?答案是肯定的。

如学习高鼎的《村居》一诗,这首诗歌描写了明媚的春光,以及古代儿童放风筝的活动场景,生动活泼,这些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点相似,我们可以把它改成童谣来唱,有的把它改成了三字的形式,“二月天,草初生,黄莺飞,自在鸣。长堤美,杨柳青,惹人醉,烟迷蒙。小学童,归来早,东风起,放风筝”。这样一改,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读后不但很快了解古诗的内容,而且对诗歌意蕴的理解也降低了难度。小学生能从童谣中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三)化诗为画

古诗讲究意境美,情感往往放在描摹的景物中才能体会一二,含蓄蕴藉,看懂了诗歌中的景物,也就领悟出了古诗的主题,领略了诗人的复杂情感。苏子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这句话评价的是诗人王维,其实古人写诗时又何尝不都是如此?你看古人作诗,特别讲究景物色彩搭配合理,取景视角善于变化,景物动静、虚实之间转换自如等,把自己眼中之景,描摹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尤其是选入我们小学语文课本的古代诗歌更是如此,為此笔者发现我们不妨转换一下学习的方式,用手中的画笔来画出古代诗歌的美妙意境,在绘画中更深入地领会诗歌的深刻意蕴。

如学习三年级教材中有一首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美丽动人的春景,非常适合画成图画。笔者在小学生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后,结合小学生爱涂鸦的特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理解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非常感兴趣,马上用自己的画笔画起来,青翠欲滴的竹林,艳丽动人的桃花,清澈的河流,自由自在的鸭子,河滩上的出芽的芦笋和蒌蒿,活蹦乱跳的河豚……有的学生画了四张,分别把四句诗句一一画了出来;有的同学画了一张大画,把自己的理解整体表达出来;还有的同学在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合理的东西等。虽然大家的呈现方式不一样,但大家对春江蓬勃生机用画笔充分地表现出来。

(四)化诗为文

古人创作诗歌讲究意境、语言、结构和韵律上的美,这些特点不正是散文的特点吗?欣赏一首古诗,犹如读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在学习古诗上巧妙地转换一下,把拗口难懂的古诗,结合小学生的想象力和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转化为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的散文。这样进行的二次创作,大大加深小学生对古诗歌的理解,促进对诗歌内涵的领悟,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不仅如此,古诗转换成散文,还提高了小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把握。因为这样的改写,让他们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来回转换,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确实是个很好的促进。如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这篇诗歌内容虽然很多,但相对比较浅显,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景物描写;“白发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是人物描写,多么富有生活气息呀,非常适合小学生改写。所以笔者在拓展训练环节让小学生进行改写,把这首词改为一篇现代散文。当然这个改写不能强制学生完成,笔者让学生把当天学到的这首词讲给爸爸妈妈听,不能背诵原文,必须要用现代汉语讲给他们听,看看谁讲得最好。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更喜欢被表扬的感觉,这个任务在课堂上布置后,学生兴趣很高,很快就完成了改写任务。

鉴于小学生古代汉语的语言积累少,古代常识也不够,这样的转换最好能在中高年级进行,不鼓励低年级小学生这样做,以免起了反作用,得不偿失。小学古诗歌教学的巧妙转换,如一次华丽的转身,将美丽动人的一面定格。我们不妨在古诗歌课堂上,多一些大胆的转换,化诗为歌,化诗为谣,化诗为画,化诗为文,激发小学生更大的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歌理解能力,并通过对古代经典的领悟,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艺术的转换,是古诗学习的通幽之径!

猜你喜欢

转换古诗现状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