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扶贫业务中的应用与探析

2019-10-08朱梦恬徐晨悦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4期
关键词:区块链商业银行

朱梦恬 徐晨悦

摘 要:区块链是一种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特性的新型计算机应用模式。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大量应用于金融领域,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扶贫项目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传统扶贫过程中管理效率低、透明度不高、采用粗放式投放的问题,以及对精准扶贫产生的积极影响。此技术初步应用后,我们提出对接难度大、人才短缺、节点技术薄弱等新问题和解决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商业银行;扶贫金融

一、传统的扶贫金融及其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改革,扶贫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九大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高效使用扶贫资金,贯彻落实资金到位等,在当下颇为关键。我国传统的扶贫资金管理模式是单中心、集中的。并且管理效率低下、使用不透明、投放不准确等问题已愈发明显,成为影响扶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管理效率低和透明度不高

目前,管理效率低和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已成为扶贫金融工作中的障碍。巨大的数据量和信息量给扶贫机构的管理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难度。例如各级政府、銀行及参加扶贫工作的组织不能及时了解和把控资金的拨付、到账时间以及使用发放效果等,并且这些因素都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另外,扶贫工作涉及大量资金,受惠群众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难免会不及时,或者存在一些漏洞。同时扶贫开发的流程较长,涉及机构众多,容易导致扶贫过程中的信息难以完整披露,并且个别地区也存在对扶贫基金的挤占挪用的现象。

2.粗放式投放

传统资金采用“粗放式投放”,各级机构大多采用先逐层拨付的方式、再确定项目的推动方式,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例如,城、乡、县需要的具体资金数量只能事先预测,上级所投放的资金是否用完只能靠多级机构报告,同时资金往往难以准确、及时地到达最需要的偏远群众手上。而且实施的扶贫项目有时候并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相反还可能对当地居民以及政府机构形成负担,造成整体效果不佳。

二、打造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平台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精准脱贫”的新任务,我们不难看出“精准”和“高效”是新时期扶贫工作成败的关键。由此扶贫工作中资金的“高效管理、精准投放”是当下的重要目标和第一要义。

2018年10月,商业银行正式启动与贵州省贵民集团联合打造的“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平台”。此平台包含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与工行金融服务链两部分,其中行政审批链提供扶贫项目申请、审批、扶贫用款申请等功能,工行金融服务链提供资金划拨申请、审批、投放及投后管理等专业金融服务。并且,该平台应用了“高效管理”和“精准投放”两种重要模式。

1.“高效管理”模式解决了管理效率低、透明度不高的问题

一是区块链平台通过设置节点将扶贫资金行政审批信息和银行资金信息进行双链融合、信息共享。该平台用分布式加密账本的独特算法,各参与机构监控各个节点资金、信息变动情况,所有数据的变动均留有时间印记,并在系统内同步更新,非法篡改信息的行为会立刻被链上的其他参与者发现。传统的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由此得到解决,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管理”。

二是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追踪历史、不可撤销等安全性特征,使整个过程透明化,对于满足拨付条件的资金,政府可通过区块链平台向银行系统传递指令,银行系统执行完成后将结果传回区块链平台,操作信息与行为将被全程监控与跟踪监督,进行全流程存证,最后形成封闭的全流程管理,大大提高了透明度。现在,区块链平台拨付的扶贫资金已达16亿元,未来将会有3000亿元的脱贫攻坚基金都会通过此平台进行管理,从而真正向扶贫资金的“高效管理”目标前进。

2.“精准投放”模式改变了粗放式投放

区块链技术同时实现了“精准投放”:即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扶贫资金的投放进行精准管理。资金使用方式由原来自上而下拨付、再确定扶贫项目的“推动”方式,变成了先确定用款项目和用途,再根据实际资金需求配套资金的“拉动”方式。意为在扶贫资金使用之前,所有的地方政府先去找对应的项目,确定项目后,上级单位再在区块链平台上进行审批,这样资金在审批时就已经找到了去处,极大地提高了扶贫资金投放的准确度和使用效率,有效解决“大水漫灌”的问题,从而转变成“精细滴灌”,实现了“精准投放”。

具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先利用不可篡改的特性,在平台上记录扶贫对象的所有有效信息,同时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由此金融扶贫机构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进行全面收集、记载拟扶贫对象的初始信息,并且录入数据库,之后将此信息共享给各参与部门,以保障各方信息的高度一致。

其次,区块链技术因为具有共识算法、独立的信用体系和数据库的优势,金融扶贫机构可以在数据库中筛选、对比、识别拟帮扶对象的真实信息,以便能够及时、精准地识别出有真正资金需求的拟帮扶对象。同时可运用大数据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技术,将身份信息印证上链,并对其进行实时存储和分析,然后应用到政府帮扶政策和金融机构精准帮扶体系中,进而实现对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

最后,利用已有的真实信息和经过区块链平台筛选、数据库分析得出的数据,结合当地扶贫干部走访了解到拟扶贫对象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最后发放扶贫资金。

三、区块链技术对扶贫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扶贫工作方面,区块链技术存在其他技术难以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对其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商业银行打造了业界首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数字化管理工具平台,提高了扶贫资金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开辟了政府和银行合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新路径,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具体来说,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扶贫有以下几个优势:

1.提高金融资源扶贫效率

此技术降低了先前扶贫工作中,人为因素对扶贫工作的影响和对破坏扶贫“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使扶贫资金的投放模式进行了制度性变革,避免随意的投放资金,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审批过程更加透明化

此技术利用“交易溯源”的特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并可使得上级政府可对每一笔扶贫资金进行实时跟踪管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迹可循,降低了扶贫资金被挪用的可能性。

3.消除信息壁垒

原来因为信息中介协调不到位,而导致的金融机构、扶贫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共享不充分的壁垒得到解决,扶贫金融机识别扶贫对象难,资金需求信息流动慢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扶贫工作产生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扶贫方面存在一定正面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是一帆风顺的,该技术在使用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1.参与者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对接难度大

在当前金融精准扶贫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尚未实现共享,存在较大的难度去统一和整合非标准化和差异性较大的系统信息。同时,金融精准扶贫领域涉及多个部门及对象,包括有扶贫对象、金融機构、政府部门、风险分担机构。必须确保涉及各个参与主体的接口能够平稳连接和顺畅运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人才短缺障碍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范围广,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技术比较全面的人才,然而既懂区块链又懂金融且懂法律的跨界人才比较少,在贫困地区更是缺乏,这也成为区块链技术纵深发展于金融精准扶贫领域的一大障碍。

3.技术节点薄弱、区块链技术不够成熟

在大量数据被记录和共享的同时,贫困户及贫困地区等部分节点不可避免地成为较为薄弱的环节,一旦在某个时点产生的数据交易量超过其运行容纳能力,那么整个系统就会自动进入堵塞状态,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效能就会大打折扣。

五、对区块链技术产生的新问题的建议

1.加强各部门对接频率

各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管理部门、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帮扶对象之间加强联系与合作,创立统一的扶贫协作平台和机制,实现共赢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时,国家也应激励商业银行不断强化各方联盟,将区块链应用在客户间、同业间、银企间,以此增强金融扶贫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可持续性。

2.国家政策鼓励机构参与和培养人才

政府实施如“扶贫计划”的招商引资项目,用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考虑结合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地研发和推广“区块链与精准扶贫”应用场景的各项技术,增强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发展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配套政策来鼓励高质量的、全能型人才走进贫困地区。如对扶贫事业有贡献的人才实施减免相应的费用,补贴交通生活费。

3.增加试点范围,建立贫困信息数据库,完善区块链技术

国家应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区块链作用于精准扶贫”技术的试验性、商业性应用的投入。同时扩大试点范围,完善该应用领域的投融资模式,为其应用场景发展提供长期的、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也应大力推动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块链应用于精准扶贫打下基础。各级机构逐渐将建档扶贫户、社会诚信等信息导入这个由金融链和行政链共同支撑的体系中,实现对每笔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量化和精准评估。并且在此架构下,可建立基于贫困对象数字资产的价值管理平台和贫困地区产业信息数据库,及时梳理与帮扶对象相关的数据资料,培育贫困地区有价值的特色产业,采用价值导向、信用链接来激发个人或地方产业发展的潜能,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的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冯果,吴双.技法融合:应用区块链实现金融精准扶贫的法治进路[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8,33(02):24-32.

[2]王敬东.应用区块链创新扶贫金融服务的探索[J].金融电子化,2017(07):8-9+6.

[3]钱大智.工商银行应用区块链创新扶贫金融服务的探索[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7-12-18(019).

[4]胥爱欢,李红燕.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金融精准扶贫领域的应用[J].金融理论探索,2017(05):34-40.

[5]苏恒,肖波.科技创新 精准扶贫——中国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扶贫金融服务实践[J].中国城市金融,2017(8):48-51.

[6]郑蕾.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金融,2017(09):25-29.

[7]冯驯.(2018).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应用分析建议.时代金融(9), 87-88.

[8]Knirsch F,Unterweger A,Engel D.Implementing a blockchain from scratch:why,how,and what we learned[J].EURASIP Journal on Information Security,2019,2019(1):2.

作者简介:朱梦恬(1998.02- ),汉族,江苏泰兴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方向;徐晨悦(1997.12- ),汉族,江苏扬州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方向

猜你喜欢

区块链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