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2019-10-08刘兆芳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新技术栽培玉米

刘兆芳

摘 要: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1/3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就占据50%左右。在城市以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随着玉米加工产业的高速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在不断改善,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研发出新的栽培技术,并且实现大面积推广,让玉米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30039

引言

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大约已经有470多年,由于玉米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适应能力较强,栽培面积發展较快,现阶段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已经高达0.2亿hm2,在粮食作物中仅排第3位。如今我国对玉米的栽培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还需要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1 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分析

1.1 播种时期

任何一种农作物,播种时期的选择将直接决定着其最终的产量,玉米的种植也是一样,土壤、光照、热量和水分是决定玉米播种时期的4种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方的气候水文、地形地势、土壤光照等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玉米在播种时期就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测试研究,最终才能确定播种时期。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如果播种时期存在差异,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玉米质量也会受到相应影响。当外界条件相对稳定时,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则为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因为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将直接关系到玉米是否获得充足的光照量,只有获得充足的光照量才能盛产。

1.2 种植密度

对于玉米这种喜光的农作物来讲,除了播种时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密度也是一种主要因素。玉米的单株产量是非常高的,如果在播种时期能够控制好每株之间的间距,调整好玉米的种植结构,就能够获得理想的产量。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一定的种植范围之内,玉米的总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一旦过了临界点,总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就会呈反比例。因为种植密度将直接影响着玉米每株获得的光照量,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每株获得的光照量就会减少,进而导致玉米的最终产量降低。因此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还要合理把控好种植密度,才能获得高产量。

1.3 肥料选择

每一种农作物在成长阶段,水分和肥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肥料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辅助因素,深受农户的信赖和喜爱。随着时间的演变,肥料也成为了玉米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养料之一。但是如今的肥料都属于化合物,如果施肥过多,就会造成化肥残留,对玉米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农作物来讲,肥料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原因,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就要合理选择肥料种类,适量施肥。由于玉米的成长期比较短暂,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分别集中7月、8月和9月,这3个月也是我国光照最为充足的时期。因此在玉米的成长阶段,就需要充足的养料,才能帮助玉米更加茁壮的成长。只有合理控制好施肥量,才能提高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改善玉米的营养状况,促使玉米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生长,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1.4 灌溉技术

由于玉米的生长期比较短暂,再加上玉米也属于耗水量多的农作物之一,因此在生长阶段就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帮助玉米更好的吸收养分,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玉米的成长阶段,灌溉技术也非常重要。影响玉米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有玉米的种类、叶面积、生育期、生长环境等。如果土壤的水分过少或者过多都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影响玉米的产量。

2 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2.1 地膜覆盖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研领域,也逐渐应用在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中。地膜覆盖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地表温度,将播种时期提前,错过病虫害高发时期。同时,还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缩短昼夜温度差距,提高土壤养分,促使玉米根系对养料和水分的充分吸收。此外,地膜覆盖技术还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量,减少人工除草的很多麻烦,防止杂草吸取玉米的养分,提高玉米产量。现阶段这种新技术只应用在极少数地区的玉米种植中,还没有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地膜覆盖技术一般可以分为2种方式:播种之后覆膜;播种之前覆膜,然后打孔播种。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现已经可以实现播种覆膜的一体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地膜覆盖技术的选择,才能不断提高玉米总产量。

2.2 大垄双行种植技术

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是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也就是将机械化技术与双行密植技术以及大垄技术有效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玉米栽培新技术。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玉米出苗之后,就可以采用机械化的管理方式,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新型栽培技术还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土地连播,只需要借助机械化技术就可以实现耕地、施肥、一次性播种、覆膜以及除草等工作。然而在大垄双行种植技术的应用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这种种植技术适用于土壤肥力较好,地势比较平坦,水利条件便利的地区。在实际应用中,就是将传统的垄距统一种植模式,转变为垄距为80~90cm的大垄进行栽培,小垄采用40cm的垄距,这样就可以增加玉米密度。株距如果在16cm左右,每667m2可以种植5000多株苗,产量可以高达1000kg/667m2以上。在玉米品种的选择时,应当选择耐密性、抗病性和抗倒性强等。

2.3 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传统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很多农户的科学种植意识比较薄弱,认为玉米在生长期,只要给予充足的肥料就可以提高产量。然而却不知,肥料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果肥料过剩就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会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土壤的结构与通透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玉米在成长期就容易出现病变和倒伏现象,最终影响玉米产量。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属于玉米栽培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是通过耕作次数的减少,对土壤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对土壤造成破坏。再加上地膜覆盖技术的使用,就可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好农田小生态环境,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也广泛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中深松整地技术也是其中的一项,深松整地就是利用专用的机械化设备,将土地进行局部或者全面翻整,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深度,提高土壤的储水和畜养能力,提高玉米的产量。

2.4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都会遇到病虫害。而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采用农药喷洒等方式,这样会严重影响玉米的安全,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因此就需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力度。其中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进行防治,具有安全、高效、低毒、无污染的特点;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不仅能够有效保护自然资源,还可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昆虫性信息素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 我国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展望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已经上升到了另一高度,新的栽培技术也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对于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也应当有单项技术向集成化技术的转变,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栽培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使玉米栽培技术朝着系统化和规范化迈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科研人员还应当紧紧围绕着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等,对玉米栽培新技术做出更加详细、科学、规范的研究,为我国玉米的高产量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就应当不断推进新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玉米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隨着玉米用途的不断增多,市场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就需要通过新栽培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应用,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对玉米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新农村(黑龙江),2017(10):142.

[2]刘杨. 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9):128-129.

[3]张小伟. 玉米栽培技术现状的研究及展望[J]. 农业与技术, 2014(10):118.

猜你喜欢

新技术栽培玉米
收玉米啦!
油麦菜栽培要点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