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2019-10-08何先泽
何先泽
摘 要:我国农村地区畜牧业发达,广泛饲养牲畜、家禽,成为农村地区重要的经济组成。近年来,动物疾病种类增多,动物防疫形势较为严峻,然而部分养殖户缺乏防疫意识,或者防疫工作不够深入、方法不当,导致疫情发生后动物死亡率较高。因此,需要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讨论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并分析如何解决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利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问题;方法
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不仅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更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让畜牧业快速发展。然而,纵观当前的畜牧业,在动物防疫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同时,在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对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使得农村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更加深入的开展。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散养模式居多,整体布局不合理
从当前的农村动物养殖现状来看,很多的牲畜和家禽养殖存在养殖规模小、分散养殖的特点,并且养殖的动物品种多样,以牛、猪和家禽为主,几乎很多农户都把养殖作为增收的重要途径,而少数动物的发病和死亡后,散户都不能及时上报情况。同时,农村地区也存在数量不一、规模不同的养殖场,并且散户养殖的动物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养殖模式多样化,整体布局不合理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几率增高,也不利于动物防疫人员开展工作,最终使农村动物疫病工作本能取得突破。
2.防疫意识不足,养殖不规范
在“未病先治”的思想下,农村的牲畜养殖开始走向科学养殖之路,养殖户的思想得到更新,缩短了饲养周期,动物出栏的速度开始增快。同时,农村的相关部门也开始加大对动物防疫的重视力度,为动物安全提供保障,但是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存在贩卖畜禽、逃避检疫的行为,比如在市场上售卖带有疫病的牲畜和家禽,为节约管理成本而抵制防疫等,这些情况为当地的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难度,也让疫病的传染几率加大。此外,很多养殖户本身缺乏防疫意识,饲养方法不科学,部分农村地区长期未受到重大疫病的侵袭,导致养殖户防疫观念不足。此外,不愿意学习防疫知识和配合相关部门防疫工作的开展,在发生疫情后主动治疗的意识不足,这也是导致农村防疫工作不能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
3.防疫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很多动物防疫人员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的工作环境较差,所以其不愿意工作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离开工作岗位,使得农村的动物防疫人员流动较大,结构不稳定,部分农村防疫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不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中,很多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学历和专业能力不足,对于新的防治技术和设备使用缺乏了解,所以从整体上看,人员结构也是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不能更进一步的因素。
4.法律法规不健全,普及力度不够
要想保证在农村地区开展好动物防疫工作,需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但是在部分地区的动物防疫制度和法规上不健全,管理内容上存在漏洞,加之养殖户的配合力度不足,导致这些要求难以被执行。同时,制度的不健全还体现在伤亡畜禽补助金额不明确、补偿资金不到位等,这些因素使得很多养殖户都不愿意配合动物防疫部门工作的开展,而强制养殖户配合会更加滋生抵触情绪。此外,对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也没有建立系统的考核制度,不能保证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也是人员流动大的重要因素。
二、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
首先,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在当前的养殖领域中,动物疫病的传播十分普遍,疾病的发生会影响饲料转化率,使得动物生长缓慢,而随着部分疾病的变异,近年来也出现了人和动物交叉感染的情况,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必须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其次,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肉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治可以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所以在农村养殖领域中,必须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在源头上扼杀传染源,这不仅是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还是保证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最后,可以保证市场健康发展,病死肉被加工成为香肠、肉类罐头的新闻曝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也让人们对食品监管更加重视,所以在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对带有传染性疾病的禽畜和病死禽畜科学处理,避免流入到市场中,这就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并且从法律的角度加大整治力度,进而保证食品安全。
三、如何解决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鼓励畜禽规模化养殖,倡导科学化养殖
在当前的农村动物饲养行业中,从散养发生成为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大趋势,但是在部分地区依然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使得动物防疫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因此,农村当地的基层管理部门应当鼓励散养护尝试动物规模养殖模式,将动物集中饲养和管理,比如定时定量的饲喂,指定活动区域,集中进行疫苗的注射和药物喂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疫病。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禽畜在农村的流动减少,这样也减少了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利于对禽畜的排泄物集中管理,通过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菌的传播。此外,在科学的养殖策略下,养殖户可以科学的选择兽药和饲料,使动物基体免疫力得到提升,也便于动物防疫人员和兽医进行指导,进而保证防疫效果。
2.加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加大相关法规的普及力度
为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要让农村的广大养殖户在思想上重视起防疫工作,不仅要告知养殖户开展动物防疫的益处,还要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农村当地基层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农村地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让养殖户了解做好疫病防治的重要意义,动物疫病的预防方法,发生疫病如何上报等;再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禽流感和非洲猪瘟为例,这些疫病对农村的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破坏,当地的动物防疫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发布预警,告知养殖户发现类似疫情要第一时间上报,然后及时采取隔离、封锁养殖区、集中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手段,避免发禽畜流入到市场;再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也让养殖户在饲养中更加重视喂养的成分,保证禽畜生长所需的营养。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养殖户的养殖观念和法律意识都会提升,也会主動配合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在制度上要对动物发生疫病的补助标准和金额进行落实,这样不仅可以维护养殖户的利益,也有利于提升养殖户的配合度,提升工作效率,避免疫病的进一步扩散。
3.明确权责划分,严格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规章制度
从事动物防疫的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指导能力,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让养殖户懂得对常见的疫病处理。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在解决动物疫病的同时,认真分析动物疫病的根源,探索传播途径,进而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具体说来:农村当地的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的禽畜养殖规模、分布情况进行分配,其中需要管理的环节包括:a引进环节;b养殖环节;c出售环节;d运输环节,对每个环节都要明确责任的划分,而防疫站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对农村防疫工作各岗位情况进行监管,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可以降低疫病发生和传播几率,保证禽畜的良好涨势,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使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
4.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待遇
对于广大在农村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群体来说,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为了确保人员结构的稳定,需要当地对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要和村政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休息场所,完善配套实施,便于对动物疫病检测和化验,进而确定病情。同时,需要基于绩效考核制度适当提升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薪资待遇,提供晋升机会,这样会极大的提升工作热情,在一系列的举措下,农村当地的人员流失情况会减少,也会有更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投身农村,加入到防疫队伍。此外,为了保证动物防疫队伍的“战斗力”,当地动物卫生检疫部门要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机会,定期为附近村镇的防疫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加大培训力度,对近期发生的疫情进行总结,指出防疫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使得今后的防疫工作更好的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为动物防疫人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还有利于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之后的工作中可以发挥出一名动物防疫人员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疫病呈现出多发趋势,并且病情日益复杂,这对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做好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宣传相关的法律发挥,并且改善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包常亮.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探析[J]. 湖北畜牧兽医, 2016(11).
[2]刘建华, 姚桂田, 张春华.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 农技服务, 2017(5).
[3]谭德俊, 朱麟, 陈潇飞, et al. 乡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湖北畜牧兽医, 2018.
[4]唐莉. 当前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当代畜牧, 2015(5):40-41.
[5]付晓.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 北京农业, 2015(24).
[6]蒋川.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 兽医导刊, 2016(24):26-26.
[7]何青青 . 基層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畜牧兽医,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