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9-10-08程学江
程学江
摘 要:为了探讨杂交水稻穗肥施用技术,明确穗肥施用时期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穗肥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寻求杂交水稻最佳穗肥施用时期,进行了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穗肥的不同施用时期对杂交水稻的产量构成有着明显的效应关系,施用穗肥的4个处理增产幅度为7.56%~13.37%,增产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以处理4增产效果最好。本地区在水稻穗肥施用上,应采取以促花肥为主、保花肥为辅、促保兼顾的方法,充分发挥杂交水稻高产优势,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杂交水稻;穗肥;施用时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30012
杂交水稻在合浦县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穗肥运筹是水稻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栽培措施和调节手段,前人对此极为重视,研究报道颇多。为了探讨杂交水稻穗肥施用技术,明确穗肥施用时期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穗肥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寻求杂交水稻最佳穗肥施用时期,2018年晚造在广西合浦县党江镇九坡村进行了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研究,旨在为实际生产上合理施用穗肥提供科學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杂交水稻品种为丰田优553,参试肥料为尿素(纯N 46%)、氯化钾(K2O 60%)。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在广西合浦县党江镇九坡村,试验田前作为水稻,土壤肥力中上、均匀,排灌方便。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有5个处理,处理1于水稻倒3叶露尖1次性施用穗肥尿素(纯N 46%)90kg/hm2、氯化钾(K2O 60%)75kg/hm2;处理2于水稻倒2叶露尖1次性施用穗肥尿素(纯N 46%)90kg/hm2、氯化钾(K2O 60%)75kg/hm2;处理3于水稻倒1叶露尖1次性施用穗肥尿素(纯N 46%)90kg/hm2、氯化钾(K2O 60%)75kg/hm2;处理4于水稻倒3叶露尖、倒1叶露尖各施一半穗肥,各施用尿素(纯N 46%)45kg/hm2、氯化钾(K2O 60%)37.5kg/hm2;处理5为CK,不施用穗肥。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0m2,各小区均用田埂分隔,并用塑料薄膜包埋,以防侧漏,四周设保护行,实行单灌单排。为方便田间调查和便于田间行走,重复间留30cm沟(详见表1)。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7月8日浸种,7月10日上午播种。8月1日施基肥:45%复合肥 (氮磷钾比= 15:15:15) 375kg/hm2,过磷酸钙(P2O5 12%)450kg/hm2。8月2日移栽。8月8日施回青肥:尿素(纯N 46%)112.5kg/hm2。8月15日施分蘖肥:尿素(纯N 46%)150kg/hm2,氯化钾(K2O 60%)225kg/hm2。穗肥:施用时期、肥料和用量按试验设计施用。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及病虫草鼠害防治同常规,试验过程中各处理田间管理措施一致。秧苗移栽后,每小区定10株苗,每隔3d记载叶龄和基蘖苗;在水稻分蘖临界期、抽穗期及成熟期,每小区各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分别测定绿叶面积、叶干重、叶面积指数和植株干重。每小区收获前,取有代表性的3穴植株样本考察穗粒结构,全区收获测产,分小区单收、单晒、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穗肥施用时期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从各处理的穗粒结构看(详见表2),由于穗肥施用时期不同,对促花、保花效果不同,其穗粒组成有较大差异。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每穗总粒数均比处理5(CK)多。处理1、处理4每穗总粒数较多,分别为150.1粒、151.8粒,说明在倒3叶露尖后施用穗肥,对颖花分化有促进作用,可增加颖花分化数。处理3、处理4结实率较高,分别为86.1%和85.8%,可推测在倒1叶露尖后施用穗肥,可减少颖花退化,起保花作用。每穗实粒数与千粒重的乘积(即单穗重),以处理4最高,达2.72,说明在倒3叶露尖、倒1叶露尖各施50%穗肥可增粒保花,促使穗粒协调,提高了单穗重。
2.2 穗肥施用时期对枝梗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穗肥施用的叶龄期、次数不同,对枝梗的分化和退化有较大影响。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1次枝梗分化数均比处理5(CK)多,2次枝梗退化数均比处理5(CK)少。在倒3叶露尖后施用促花肥的处理1和处理4,比未用促花肥的处理3,1次枝梗分化数分别多10.1%和5.8%,2次枝梗分化数分别多23.7%和15.6%。而施用保花肥的处理3和处理4,比未用保花肥的处理1,1次枝梗退化数分别少20.7%和11%,2次枝梗退化数分别少25.6%和14.1%。由此说明,施用2次穗肥对促进枝梗和颖花分化、减少退化、攻大穗夺高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穗肥施用时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从表4可看出,在抽穗期,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叶面积指数均比处理5(CK)高。其中,处理1、处理4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7.12、7.01,而处理2、处理3、处理5(CK)的叶面积指数只有6.77、6.43、6.19。从各处理高效叶面积看,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高效叶面积均比处理5(CK)高。其中,处理1、处理4分别为137.9cm2、120.2cm2,比处理3分别多29.3cm2、11.6cm2,提高27.0%、10.7%。由此可见,施用促花肥不仅提高了叶面积指数,而且更重要的是扩大了高效叶面积,增强了光合能力。
2.4 穗肥施用时期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分蘖临界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是奠定壮个体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本研究试验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处理4最高,达7110.00kg/hm2(详见表5),说明施用促花肥及保花肥,既可提高植株光合能力,合成较多的有机物质,又向籽粒输送较多光合产物,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
2.5 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知(见表6),施用穗肥的处理均比不用施穗肥的增产,增产幅度为7.56%~13.37%。从各处理小区实收产量平均值看,处理4产量最高,产量为8100.00kg/hm2,比处理5(CK)增产13.37%,达极显著水平;处理1产量为8005.00kg/hm2,比处理5(CK)增产12.04%,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产量为7815.00kg/hm2,比处理5(CK)增产9.38%,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产量为7685.00kg/hm2,比处理5(CK)增产7.56%,达极显著水平。此外,处理4均比处理1、处理2、处理3增产,说明施用穗肥时不能单纯施促花肥或保花肥,一定要促花、保花兼顾,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知,穗肥的不同施用时期对的产量构成有着明显的效应关系。杂交水稻穗肥的合理施用,能促进幼穗分化发育,巩固有效分蘖。防止植株库、源关系失调,造成颖花退化,从而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以处理4增产幅度最大,主要原因是促花肥在倒3叶抽出后施用,可促进颖花分化,起到攻大穗的作用,保花肥在倒1叶抽出后施用,可减少颖花退化、保花、增加穗粒数及穗数,增产效果明显。本地区在水稻穗肥施用上,应采取以促花肥为主、保花肥为辅、促保兼顾的方法,充分发挥杂交水稻高产优势,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明海,于文斌.水稻不同叶龄期施用穗肥的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7(06):49-50.
[2] 钱钧,陈斌,丁华萍,等.水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3(02):77-78.
[3] 郭武.水稻分蘖肥、穗肥和粒肥的施用技巧[J].安徽农学通报,2014(09):31-32.
[4] 李建广,王文成,郑素花,等.水稻穗重型品种穗粒肥施用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1995(02):14-15.
[5] 张月林.2009年来安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46-148.
[6] 郭福明,石淑华,张雨政.水稻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产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2(07):26.
[7] 陈守勇,刘学良,陈卫民.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J]. 土壤肥料,2001(01):28-30.
[8] 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81-82.
[9] 艾榮富.水稻穗肥的施用技术[J].农技服务,2O08,25(9):47.
[10] 张国平,杨昌达,陆引罡.追施穗肥对丰优香占产量性状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7(1):25-26.
[11] 许彩芬,杨东平,解平,等.水稻穗肥运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6(0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