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19-10-08祁明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园子萧红驱动

祁明艳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九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获得特等奖第一名。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脱颖而出,我觉得是因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真实的语文活动中,让学习变得自主而高效。

一、突围: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摆脱备课困境

根据要求,此次赛课要上起始课。在市里选拔时,我按常态的第一课时设计,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和亲切的师生互动,获得省赛资格。备战省赛的几次试讲,我都不满意,觉得课堂仍是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的亦步亦趋。经过反复思考、请教,一个新名词在我脑子里越来越清晰——“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积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探究和解决问题,形成综合能力。“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是指把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相结合,通过任务群不断驱动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让课堂实现了一些转变。

1.直线形结构一板块式结构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提问和逐段分析为基本操作手段,课堂在“一问一答”中进行,呈直线形结构。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则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群,积极开展听说读写、思考、感悟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从而组成语文学习的活动板块。这样的课堂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有驱动力的活动板块上主动探究和积极运用语言文字。

2.碎片化教学一活动式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为了求全求细,总是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语文要素的习得也显得无序与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语文活动的场所。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的课堂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语文学习过程转化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

3.个人独立学习一共同体互助共享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习就是个人独立思考和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难以体验合作学习的效果和快乐。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乃至全班结合成学习的共同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帮互学,不断参与一个个语文学习活动,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遇到难题时,教师也成为学习共同體的一员,协助学生学习,并及时调整学习进度。

二、打磨: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的设计

确立了以“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来设计这一课,我就开始建构这节课的板块步骤,以期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经过反复思考和验证,确定了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任务群为学习驱动,以语文活动为教学样态,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协助、反馈为保障的教学设想,建构了如下课堂教学模型。

1.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定位学习目标

(1)凸显文体意识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从单篇来讲,可以看作是散文。根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我反复研读文本,发现尽管文章写了园子中的各种物和多件事,但都指向“自由”这一感情基调,所以确定了“体会充满自由的园子,感受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这一学习目标。

(2)围绕双线要素

统编本教材是按照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单元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语文要素涉及字词、朗读、表达方法方面;其人文主题则涉及爱与自由。据此,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模仿课文的句式写句子;体会充满自由的园子,感受祖父的宽容与爱,感受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3)打破课时界限

起始课的教学一般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但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原本设定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满足一节课的教学,所以要打破课时界限,以五年级孩子的接受程度和任务完成情况来设定教学目标。通过几次试教,我的教学内容不仅含有常规意义上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还涉及常规意义上第二课时的精读课文、朗读体会的学习目标。

2.基于学习目标,设计任务群板块

(1)分解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逻辑联系的任务群板块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整个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使其成为若干个小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若干个任务。这若干个任务应是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相互依托,具有一致的目标指向或教学目的,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的。如本课设计的三个任务分别是:任务一“初读课文,感受园子”;任务二“品读课文,走进园子”;任务三“研读课文,赏析园子”。这三个任务从理解到积累再到运用,任务群板块逻辑清楚,目标指向性强。

(2)突出教学重点,设计真实可操作的任务式活动板块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尽量避免那些程序过多、环节复杂的课堂任务,且要有指导完成该项任务的方法,学生可自主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应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信息,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基于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前两个任务(见表1)。

(3)融合多样情境,设计综合而又开放的任务式活动板块

增强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需要我们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创设紧密相关的系列性言语实践活动,建构立体化的学习“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达到“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模仿课文的句式写句子”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任务三”(见表2)。这个任务融合了多样的情境,涉及学生对阅读方法的监控和运用,自身个性化的体悟和感受,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从学理层面上讲,可将这些情境归纳为三种类型,即学科认识、个人体验、社会生活。

3.基于儿童经验,设计真实的语文活动

(1)基于儿童已有的经验,充分预设

儿童已有的经验是语文学习活动的起点,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儿童的认知经验,充分预设,让“教”处于儿童认知的“起点”。如在“任务一”中有个小任务——“圈出容易读错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写在黑板上,与大家交流”,到底學生会写哪些词语,要根据五年级孩子的认知,充分预设,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比如,针对学生可能对文中一些具有东北方言特色的词语不太理解和容易读错的情况,我预设了“谎花”“倭瓜”“溜平”三个词语。其中,“谎花”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倭瓜”出示图片进行理解;而“溜平”则与学过的词语“一溜烟”进行比较,并出示“溜”的注释,据义定音。

(2)基于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增强趣味性

任务群对儿童而言,属外在驱动,如果想要活动高效,还要增强儿童学习的内驱力,设计儿童真正感兴趣的语文活动。在设计时,我发现本文语言生动、质朴,充满童趣,可设计朗读活动。然而,文章可设计朗读的“点”太多,如何选择、甄别,需要花费心思。这个“朗读点”,必须充满童趣、有朗读方法的渗透,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几经思量,我决定选用萧红浇菜时大喊“下雨了!下雨了!”这个朗读点,让孩子们学着萧红的样子边做动作边去喊一喊。同时,将两个“下雨了”进行有变化的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这样富有变化的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萧红的自由,习得了朗读技巧。

(3)基于儿童的参与程度,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如何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设计时,还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全员性,加强过程方法的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的设计中,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并在学习方法上提倡先自学,再交流研讨,最后全班展示。这样的学习序列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保证了其参与程度。如“任务三”第一个小任务,就是先自学再合作学习,最后全班交流。

三、绽放: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的实施

有了精心的预设和设计,在操作和实施上,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控课堂,沉着冷静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具体想来,在课堂实施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板块推进”,保证学习的时空

(1)创设稳定的学习情境,促进板块的推进

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采用板块式的结构,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一个个语文活动。这些活动之间是否有联系?怎样才能加强活动之间的整体性,促进板块之间的过渡?这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学习情境将看似零散的活动串联起来。在教学中,我从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到园子里去过吗?说说你见过的园子”,到任务一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再到任务二的“想一想: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然后到任务三的“第13自然段是怎样把物的自由写出来的”,乃至结课的“这真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啊”,都围绕着“园子”这一隐含在教学中的学习情境进行。

(2)保证学生学习的时空,实现真实的学习

在任务驱动式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仅仅是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因此,教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在学生交流汇报时给予点拨。要摒弃走过场的伪活动,学生还没怎么活动,就着急进入下一个活动。坚决反对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匆匆忙忙、蜻蜓点水。要注意课堂的弹性,能进行几个活动就进行几个活动。我在教学时,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广泛参与、合作探究,原本设计的写话训练,因为时间关系,临时改成让学生“说话”,但这也不太影响教学效果,这也许才是让学习真正发生。

(3)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习的高效

在任务驱动式学习中,有的活动板块需要教师的参与,对小组分享中出现的偏颇、差错,给予及时引导;同时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让学习变得高效。如在学习了第13自然段后,我说:“萧红的笔下,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去感受这种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师生共同朗读)不得不说,教师的参与,让课堂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此时再让孩子们写话,优美的语言就很容易从其笔端流出。

2.“以学定教”,发挥教师的助学作用

(1)巧设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好胜心强,在布置任务之前,我总像个活动的主持人一样,对孩子进行“挑逗”,在说话内容和语气上注意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如在导人时,我故作神秘地说:“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几个学习任务来品味萧红笔下的园子。同学们,有信心完成这几个学习任务吗?”再如,在进行第二个任务之前,我有意调侃地说:“下面我们就这个‘自由,再来一个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敢不敢接受?”

(2)明确任务,引导合作学习

开展任务驱动式语文活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任务。因为有的任务是一系列的任务群,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用PPT将任务一条条清晰地展示出来,并用适中的语速、清楚的读音朗读任务。之后,再问学生对这个任务群是否理解清楚,如果有学生对某一条任务不太理解,或有疑问,教师要及时解答。所提的任务,切忌走过场,学生还不明白具体任务是什么和采用什么活动形式,就快速进入活动,这样只会事倍功半。

(3)及时反馈,促进深入学习

学生完成了一个学习任务,教师要及时反馈,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或对刚才的学习进行点拨,或进行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如学生自主学习,到黑板上写字词后,我及时评价:“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画面真美呀,一边读一边画,还把词语写到黑板上和大家交流,真好!”再如,学生以小组形式上台汇报任务二的学习成果后,我及时点拨:“你们小组抓住描写萧红动作的词语,感受到萧红的自由,同时善于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感悟出萧红的自由,真好!把掌声送给这个小组!”

“推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论述。通过这次赛课,我对“任务驱动式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继续尝试设计和实施这一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园子萧红驱动
小小的园子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琴声不再响起的遗憾
守在自己的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