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术素质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9-10-08李伯平
李伯平
学生学术素质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李伯平
(南开大学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 300071)
学生学术素质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它不仅需要一个好的评价方案,还需要为评价方案构建一个与其契合的实施场景,否则再好的方案亦难发挥好的作用。在研究性课程中,学生学术素质的各个层面可以完美展现,这样的课程非常适合用作学生学术素质测评的场景。基于石墨烯相关研究性实验,创建了学生学术素质评价模式。该模式采用了“在基础分上加减”的简化计分方法,兼顾了可定量、公平、准确、易操作的要求,且遵从奖优罚过、最终实验结果不作为计分项等规则,可发挥良好的激励与导向作用,经适当调整后可试用于其他研究性课程。
学术素质;评价模式;研究性实验;学术能力;实施场景
“钱学森之问”揭示了中国教育的大痛点[1-2]。高校要想成为一流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真正做好2个转变:由知识传授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由知识考评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评价模式极为重要,甚至是首要的。素质冰山理论以及长期的实践都告诉我们,知识与卓越素质间存在鸿沟[3-5],通过知识考评来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管中窥豹般有失偏颇,使人才的培养偏离准确的方向。学术素质是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6]。一个完美的学术素质评价方案,首先应该简单易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其次应该能真正考察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细分层面,客观而公正;第三,应该融入高层次的人才价值观,成为一个好的方向标,能指引学生前进,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挖掘潜能,进而走向卓越。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完美的素质评价方案也可能难于发挥好的作用,因为学术素质评价方案的运作还需要一个与之契合的实施场景。在这个特定的场景里,每位学生都有足够多的、平等的机会展示其学术素质的方方面面,如果缺失这样的场景,素质评价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客观而公平,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很多高校已将研究性课程,例如研究性实验,引入至本科教育中[7-9],这类课程往往周期较长,涉及多学科交融、知识内容复杂、鼓励创新,所开展的研究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或失败。研究性实验非常接近研究实战,不仅对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价值,还非常适合作为考察学生学术素质的场景。那些以实验报告、知识重现性为依据的传统成绩评定模式已不适用于此类课程,必须做出变革。已有文献提出的评价模式有的因太过复杂而难于操作,有的因未设置实施场景以致测评不够全面、客观[10-11]。为此,以石墨烯相关的研究性实验为实例,构建了学生学术素质评定的新模式,该模式将综合素质测评方案与研究性实验融合,利用“基础分上加减”简化计分方法,并遵循“奖优罚过”“实验结果不作为考评项”等规则,使素质评价方案可定量、公平、准确、易操作,并有显著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1 研究性实验的特征与构成简介
本论文的实例涉及与石墨烯相关的一系列研究。石墨烯是当下化学学科的璀璨明珠,相关研究成果正为下一代储能电池、生物传感器、功能材料等科技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进步[12-14],进而可能改变世界。
该课程舍弃了传统意义上的讲义和教科书,学生通过文献研读和研讨确定研究方向与方案。研究涉及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应用以及各种表征。
该课程是一场高强度的研究实战,需进行4天以上,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与困难,对学生来说是个大挑战。每位学生都有大量灵活运用知识、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克服困难的机会。2017年度石墨烯相关研究性实验的构成见图1。
图1 石墨烯相关研究性实验的实施流程
2 学术素质测评方案的构建原则
2.1 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术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展现出来的学术素质包括基本素养与学术能力。基本素养是一种品德修养,如果学生在合规、守纪、诚信等方面存在“过失”就会丢分,如果学生在奉献精神、责任心等方面有好的表现,就会获得“激励”性加分。学生可展示的学术能力包括10个方面:文献分析能力、学术演讲能力、研究方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安全防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质疑探索精神、学术写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尽最大可能涵盖与素质相关的所有重要方面。
2.2 可定量、公平、准确、好操作
新评价方案应该同时满足可定量、公平、准确、好操作4个要求。可定量是指测评项清晰、细化,可以量化赋分;公平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指评价方案能考察学术素质的各个层面,二是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获得加分机会,三是确保加、减分判定标准的一致性;准确,是指测评分值应该与学生的真实表现高度一致;好操作,是指评分规则容易理解与运用。
2.3 通过奖优罚过发挥激励与导向作用
如果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色就能获得加分,称这种加分为“激励分”;当学生有显著的过失时会被减分,称这种减分为“过失分”。旗帜鲜明的奖罚规则能发挥显著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4 实验最终结果不再作为考评项
如果把实验结果的成败、好坏作为评分的依据,那么学生的创新冲动会就受遏止,评价方案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就难以发挥。
2.5 在基础分上加减分的简化计分方法
学生的总分由基础分加分或减分后形成,基础分是指学生只要全程参与实验都会得到一个基本分数。加分和减分分别是前文所述的“激励分”和“过失分”。
2.6 能与传统的百分制兼容的2套成绩体系
新评价方案采取奖励优秀表现的政策,学生的得分可能因获奖励特别多而超出100分,因此新方案不以百分制计分,但也可按拟定规则统一折算成另外一套百分制成绩(详见本文第3部分)。
2.7 学生成绩不受“正态分布”限制
采用本测评方案时不应对学生成绩进行“正态分布”类限定或调整,否则会失去科学性[15]。
3 学术素质的指标体系以及赋分方案
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指标体系和赋分方案会有所不同。以下是针对石墨烯相关系列实验的设计方案。
每位学生只要完成下述6项考察内容都会得到合计70分“基础分”,还有可能获得各种加分或被减分。加、减分值(标记为)是基于其在6项考察内容的具体表现,这6项考察内容又细分为30个测评小项。
3.1 实验安全防护知识在线测评(基础分5分,最高分7分)
只要成绩达到“准入线”就可以拿到5分基础分,测评成绩高于准入线可获得加分:高出5~10分时,+0.5分;高出11~15分时,+1分;高出16~20分时,+2分。
3.2 “石墨烯与未来”演讲与研讨(基础分6分,最高分14分)
(1)文献阅读(多于2篇文献):0<≤2分。
(2)PPT与报告的表现力:0<≤2分。
(3)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0<≤4分。
3.3 研究方案设计与研讨(基础分6分,最高分11分)
可操作性、科学性、安全性、创造性,提出问题及解决途径:0<≤5分。
3.4 实验基本素养(基础分8分,最高分13分)
(1)优秀表现奖励(例如主动承担公共事务、关心他人、有责任心):0<≤5分。
(2)迟到、早退、不遵守请假制度:-10≤<0分。
(3)顶替他人做实验:–10≤≤–5分。
(4)编造实验现象与数据:–10≤≤–1分。
(5)随意动用非共用设备:–1分。
(6)桌面设备和材料摆放杂乱:–1分。
(7)废化学物品等不按规定方式处置:–1分。
(8)实验设备架设有明显问题:–1分。
(9)原始记录不清晰、不完整:–4≤<0分。
(10)仪器设备的操作欠规范合理:–2≤<0分。
(11)实验结束后未清理实验设备、实验台:–5≤<0分。
3.5 研究过程的学术表现(基础分25分,最高分40分)
(1)安全防护能力欠缺:–5≤<0分。
(2)出现不该有的其他各种错误:–5≤<0分。
(3)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0<≤4分。
(4)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0<≤4分。
(5)质疑和探索精神:0<≤4分。
(6)沟通、协作能力:0<≤2分。
(7)管理能力:0<≤1分。
3.6 研究报告、论文与专利(基础分20分,最高分36分)
(1)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4≤≤6分。
(2)写作水平不佳:–3≤<0分。
(3)报告的完整性不足:–3≤<0分。
(4)报告的严谨性不足:–3≤≤2分。
(5)出现抄袭与造假:–10≤<0分。
(6)分析现象与问题有广度与深度:0<≤4分。
(7)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0<≤4分。
上述赋分方案与其他研究者[10]提出的方案相比有了大幅的简化,在实践中容易掌握和操作,教师通常只需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和过失就可以完成评分,无需关注基础分的评分。
该方案的总分为121分,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得分可能会超过100分,但超过110分的概率很小。为了与传统百分制成绩体系兼容,可将得分超过100分中的最高分折成100分,同时其他人的得分也以相同折算率折算,形成一套百分制成绩,上报校教务处。但是,未折算的原始成绩更为客观,不同期学生的原始成绩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4 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
(1)尽早让学生熟悉、理解评价方案,使之产生显著的导向作用。
(2)由教师评分,不同教师间应该统一评判标准,以确保客观公正。
(3)实时评分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每位教师辅导学生的数量不宜超过10位。
(4)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即时进行,每半天总结、整理一次,以免遗忘。
(5)在每位学生的实验服上设置姓名、编号标贴,以便准确、快速识别。
(6)有浮动范围的加减分可以细分成若干计分等级,每一级为1分或0.5分。
(7)课程方案的设计应该预留足够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
(8)尽可能让沉默寡言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否则评分结果会失去公平性。
(9)将微信群作为师生间“全天候”的互动平台,可增加了解、评价学生的机会。
5 应用效果与结论
研究性实验周期长、内容复杂、难度较大、鼓励创新,非常适合用于培养以及考察学生的学术素质。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学生学术素质的测评方案,并将之融入石墨烯相关研究性实验,形成学生学术素质的评价新模式。从4年来的应用结果看,测评方案依据学生在研究性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术能力与素养进行细化、量化评价,可以和实验过程完美融合;在基础分上加减的计分方法容易操作;奖优罚过、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赋分规则能产生明显的激励、导向作用;评价结果远比传统评价方式准确、公平。
在新评价模式下,每位学生的学术素质及其“短板”变得明显,有些在传统考评模式下学分不高的学生,在研究性实验中却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学术能力,而有些学分高的学生表现一般,甚至不好。跟踪调查发现,新模式下得分高(90分以上,原始成绩)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研究生阶段均有卓越表现,但现阶段这样的学生并不够多,大约只占25%左右。
新评价模式经适当调整后可应用于各类研究类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3方面的价值:一是对学生的学术素质评价变得客观、公平——这是这个世界弥足珍贵的正能量;二是能揭示学生的“短板”,指导学生成长;三是新评价规则能成为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清晰可见的方向标,进而发挥强大的导向作用。
当高校真正习惯用综合素质标准来引导、培养、评价千万莘莘学子的时候,可能已经得到了破解“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1] 熊丙奇.正视问题积极应答“钱学森之问”[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30–32.
[2] 靳晓燕,齐芳.“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J].理论参考,2010(5): 45–48.
[3] 张笑予.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素质探究:基于大卫·麦克利兰的“冰山理论”[J].中国科技投资,2013(16): 348–348.
[4] MBA智库百科.冰山模型[E/OL]. [2018-04-07]. http:// wiki.mbalib.com/wiki/%E5%86%B0%E5%B1%B1%E6%A8%A1%E5%9E%8B.
[5] 赵伟,包献华,屈宝强,等.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 30(16): 113–117.
[6] 王树利.论大学本科学生的学术素质培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4): 94–97.
[7] 戚康标,王宏斌,何炎明,等.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27(7): 25–28.
[8] 王明彦.构建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75–77.
[9] 卢晓东.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伯克利加州大学本科生科研[J].高等理科教育,2003, 47(1): 76–78.
[10] 毛军权.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0–13.
[11] 冒大卫,庆出蓝.在奖学金评选中引入学生素质综合测评[J].北京教育(高教),2009(10): 57–58.
[12] KUMAR A, REDDY L M, MUKHERJEE A, et al. Direct Synthesis of Lithium-Intercalated Graphene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J]. ACS Nano, 2011, 5(6): 4345–9.
[13] SHAO Y, WANG J, WU H, et al. Graphen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Biosensors: A Review[J]. Electroanalysis, 2010, 22(10): 1027–1036.
[14] BAI H, LI C, SHI G Q. Functional composite materials based on chemically converted graphene[J]. Advanced Materials, 2015, 23(9): 1089–1115.
[15] 马成有.对学生成绩“正态分布”现象的看法[J].现代交际杂志,2013(2): 256–256.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n evaluation model of students’ academic quality
LI Boping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Chemistry Education,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cademic quality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It needs not only a good evaluation scheme, but also a suitable implementation scenario for the evaluation scheme. Otherwise, no good scheme can play a good role. In the research course, all aspects of students’ academic quality can be perfectly displayed. Such a course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scene of students’ academic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experiments of graphene,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students’ academic quality is established. This model adopts the simplified scoring method of “Adding or subtracting from basic scores”,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equirements of quantification, fairness, accuracy and easy operation. It also obeys the rules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and the fi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not taken as scoring items, which can play a good incentive and guidance role. After appropriate adjustment, it can be used in other research courses.
academic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research experiment; academic ability; implementation scenario
G642.0;O6-3
A
1002-4956(2019)07-0228-04
10.16791/j.cnki.sjg.2019.07.056
2018-12-31
南开大学自制实验教学仪器项目(2018NKZZYH7)
李伯平(1965—),男,浙江长兴,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应用新技术研发.E-mail: 235059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