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分析与研究
2019-10-08朱菲
朱 菲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3)
2017年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辽宁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30号,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组织体系、部门职责、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方案》明确指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统一建立河长制工作管理平台,并实施信息共享;应将河长信息、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及标准、考核结果、责任追究及其他重要事件等纳入管理平台实施管理;要做好河长制工作有关会议及其他文字材料、图片及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由此,进一步深刻强调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河长制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1 辽宁省河长制信息化现状
目前,辽宁省河长制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河长制业务信息全覆盖为目标,从整合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工程管理、水利政务等数据资源入手,逐渐形成完整的河长制信息化数据体系,为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通过对辽宁省河长制相关基础资料与数据进行全面调查与制作,理清了河长制各职能域之间的信息流、与外部交换的信息流。以此为基础,明确了数据来源、数据内容及数据格式等细节。收集整理了河长制工作基础数据、河长制机构及制度建设数据、河长制管理工作业务数据、“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等资料数据。在标准数据结构框架下,开展复核整理工作,并构建了河长制综合数据库,为辽宁省河长制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服务。与此同时,全省建成了以防汛会商为中心,连通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水利骨干网,实现了各类数据、音频、视频等资源的实时传输,保障了系统交互的联通性。
2 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1 系统总体框架
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以“云(水利云)、网(电子政务外网)、端(各种采集端、终端设备)、台(水利应用公共平台)、库(综合数据库)”为重点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互联网+水利”的思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2],建设集河长应用与行业应用于一体的统一的河长管理系统,以系统整合为契机,梳理管理体系,提供河长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采用GIS一张图可视化、图表、统计曲线等手段为河长制管理提供服务,整体框架见图1。
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由七大分层支持体系、三大保障体系共同构成,其中分层支持体系包括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数据服务、数据存储、应用支撑、应用服务以及应用展现;三个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标准规范和组织保障体系,见图2。
2.2 服务模式
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全省、覆盖多个行业的多层级、多用户综合性服务支撑系统,在全面分析河长制工作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分布式服务模式,见图3。分布式服务模式是将管理系统分为两个层次进行部署,省级中心部署省级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程序、硬件服务器等,并汇集省直相关单位数据。市级中心部署市级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程序、硬件服务器等,并汇集市级相关单位及所辖县、乡、村数据,通过 “河长制”专网实现与省级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县、乡、村访问市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对所辖区域河道进行管理。此模式建设任务量大,市与市之间存在重复建设。但是,此模式不受省级系统限制,各市系统在省级系统不运行的情况下,仍可正常运行,在数据保密、网络安全、系统稳定和系统运行维护方面最大限度地分担了省中心的压力。
图1 系统整体框架图
图2 系统软件架构图
图3 分布式服务模式结构图
2.3 系统功能
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以服务河长,服务河长制及其6项主要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落实为宗旨,关注主要业务,加强业务协同,通过电脑PC端、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3种形式,实现“三端服务”[3]。
2.3.1 河长制管理系统PC端
以河长、河长办工作人员等为对象,围绕全省河长制工作实际需求,基于基础信息、动态监测和空间信息等数据库,借助通信网络,在“河长制一张图”的基础上,开发包括“地理信息”“我的平台”“综合查询”“综合统计”“信息管理”“巡河管理”“事件处理”等功能模块,实现河长制工作成果的查询、展示、考核、监督、管理等,达到管理范围全覆盖、工作过程全监管、业务信息全支撑的目标,为河长制工作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服务,保障河长制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3.2 河长制管理系统APP端
综合考虑各级河长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借助移动通信平台,利用Eclipse等移动端研发技术,以各级河长的工作为中心,研发辽宁省河长制管理系统APP端,实现河长巡河、河长督导、问题处理、考核排名等工作的集成化、一体化管理[4],并实现向PC端、水利业务应用门户提供信息推送等功能,为辅助河长开展工作提供便捷。同时,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和权限,开发移动河长APP、巡查员APP、公众APP 3个版本,方便各类用户参与河长制工作。同时,考虑到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同,设计Android和iOS两款供用户选择。
广西柑橘行业协会特聘专家、广西柑橘研究所植保室副主任张戈壁则从技术和实用领域与大家分享了柑橘病虫害后期管理要点,并现场教授了大家病虫害的鉴别和防治办法。他表示,随着10月的到来,柑橘生长进入冲刺阶段,这时候尤其要注意病虫害的侵害,做好预防和治疗。云图控股营销总监阚夕国和大丰收首席技术顾问王兴林也分别向农民介绍了实现柑橘的优质高产云图控股的柑橘复合肥解决方案和大丰收柑橘冬季种植解决方案,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和热烈回应。
2.3.3 河长制管理系统微信公众号
建立河长制微信公众号,有助于河长制政务信息公开,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公开范围,增加社会参与度,提高办事效率。群众通过手机扫描河道公示牌上的河道二维码,就可以了解河长制组织机构、河长名录、工作动态等信息,并设“随手拍”“意见建议”等功能,能够随时随地对治河效果进行监督和举报。微信公众号的推出增加了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提高了监督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快了河长办处理问题的速度,是河道信息发布、河道管护监督、治理成效展示、热点问题回应的一个良好互动平台。
2.4 软硬件环境建设
围绕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搭建软硬件环境,满足开发和运维需求。
2.4.1 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建设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GIS软件、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移动端等几方面内容,配置清单见表1。
表1 软件配置清单
2.4.2 硬件环境
依据现有计算与存储环境,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部署见图4。
图4 省中心部署结构
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需求主要体现在基础数据、动态数据、实时数据、空间数据、多媒体数据等,按照5年的运行时间来估算,总计需要云系统2套。其中:内网云系统提供虚拟机5台,主要提供应用服务、地图服务、内网数据交换服务、内网应用数据库服务和内网备份数据库服务;外网云系统提供虚拟机4台,主要提供APP服务、外网数据交换服务、外网应用数据库服务以及外网备份数据库服务。
3 主要短板
3.1 重点河段需进行视频监控
尚未针对重点河段的重点排污口、重点河道断面、采砂重点保护区等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无法获取实时视频识别信息,不能满足河长制6项主要任务的工作要求和需要。
3.2 水利专网网络带宽需要扩容
由于水利专网建设较早,现有省、市、县水利专网网络带宽仅为4M,远不能满足支撑全省河长制各系统平台协同运行的要求,需进一步改建扩容。
3.3 需配置无人机等设备
受全省信息化水平限制,无人机在水利行业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河长制管理工作需求的专用无人机设备更是寥寥可数,严重制约了巡河管理、水环境治理、督导检查等工作的高效开展。
3.4 河湖长效保护与动态管控滞后
河湖管理保护与动态管理需要实时完备的监测数据作支撑,但有关河湖的河湖水质、污染物排放、水雨情等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尚不完善,移动终端设备尚未落实,直接导致了河湖管理工作的滞后性,缺乏社会监督。
4 结 语
针对目前辽宁省河长制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短板,辽宁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将逐一进行排查和提升,有效提高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5]。利用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实用先进技术,建设涵盖“6+3”项内容(6: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执法监管;3:防灾减灾、采砂整治、垃圾清理)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个资源整合数据库、三种系统形式、一个统一指挥大厅的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业务协同、决策科学、服务主动的河长制管理系统成果,具备河湖信息全覆盖、过程全监管、成果全发布的河湖管理新模式,对辽宁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改善水质状况、促进水环境发展、实现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