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埋针配合护理治疗中风后呃逆随机对照试验※

2019-10-08琰仕军伟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主症中风症状

赵 琰仕军伟郑 昊

(1 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2 济南市济阳区中医院儿二科,山东 济南 251400;3 临沂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山东 临沂 276002)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呃逆是脑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揿针埋针治疗配合护理对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康复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住院的呃逆患者60例,本次试验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对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随机方案按照随机编码表进行编号产生,任意指定随机表中的数字,从左向右读取60个两位的随机数字,按随机数的大小顺序,如果随机数相同,按先后顺序,先出现的为小,1~30为治疗组,30~60为对照组,将患者按纳入先后顺序依次纳入各组。制作不透光随机信封,采用密闭信封法进行随机方案隐藏。试验过程中无退出及中止试验者。由于针刺治疗的特殊性,对疗效评价及数据统计者实施盲法,做到治疗操作者、疗效评价者和统计者三者分离。对2组性别采用卡方检验,年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呃逆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呃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中风诊断标准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 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1]。

1.2.2 呃逆诊断标准 主症: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特点,并可见胃脘不适、嘈杂灼热、腹胀嗳气和头昏、乏力等症状。次症: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大多突然起病,亦可迁延难愈。凡具备以上第一项主症,参考第二、三项,即可诊断为呃逆[2]。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风诊断标准;(2) 符合呃逆诊断标准;(3) 年龄30~75岁;(4) 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积极配合者。

1.4 排除标准 (1) 非中风引起的呃逆;(2) 神志不清不能配合者;(3)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4)妊娠期女性。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1)揿针埋针疗法,选穴:内关、足三里、中脘、膈俞、攒竹。将皮肤用2%碘酒消毒,然后用75%酒精脱碘,皮肤干燥后,将揿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0.25 mm×2.0 mm) 垂直埋入上述穴位中,留针候气72 h,嘱患者家属每隔4 h于埋针处按压3~5 min。一次留针72 h,2次为1个疗程。

(2)综合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频繁呃逆会使清醒状态下患者感到烦躁,焦虑,进一步影响饮食,导致进食减少,体力下降,失眠等,严重影响中风患者临床康复。针对此类情况,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告知患者呃逆为中风常见并发症,可鼓励与其他有此症状且已治愈的患者多交流,增加恢复信心;②饮食护理:胃肠胀气时会诱发或加重呃逆,因此需指导患者避免食用牛奶、豆类等食品,以易消化、清淡类食物为主,以小口进食,少食多餐为主;③揿针埋针护理:告知患者揿针埋针疗法的操作,避免患者因长时间留针产生恐惧心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可隔3~5 h,按压3~5 min。尽量保持埋针处皮肤干燥,观察局部皮肤如有红痒,则停止埋针治疗并对症处理。

1.5.2 对照组 西药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罗欣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7041201) 10 mg,肌肉注射,每日2次。

1.6 观察指标 呃逆症状评分:0次/h记0分;呃逆<5次/h且患者能耐受,不影响患者进食,记 3分;6~10次/h或<5次/h但患者难以耐受,影响患者进食,记6分;>10次/h或<10次/min,但不能进食或呃逆时伴见胃食道返流,记9分,以每小时最高呃逆频率计算[3]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d患者的呃逆症状评分。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内容拟定。痊愈:在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症状消失;显效:在1个疗程结束后症状评分减少6分以上;有效:在1个疗程结束后症状评分减少3分以上;无效:在1个疗程结束后无明显改善或加重[4]。

1.8 统计学方法 所统计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格式,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P25,P75)]格式。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检验,2组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2组呃逆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2组呃逆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1天呃逆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秩次26.60<治疗组平均秩次34.40,说明对照组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3天呃逆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6天呃逆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揿针长时间留针疗效更显著。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点2组呃逆患者症状评分

2.2 2组呃逆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6例。治疗6天后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呃逆患者治疗效果 (例)

3 讨论

中风后呃逆频频发作,影响患者进食,导致失眠,精神疲惫,体质下降,严重影响中风患者康复。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中枢兴奋药物、胃肠动力药物以及中枢性抑制药物等,但是疗效一般,且容易产生一定的药物反应[5]。

中医认为呃逆分寒热虚实,病因虽繁,病机关键在于胃失和降,上逆动膈而致,治疗应以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为法。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能调理脾胃,和中降逆。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阴维主一身之里,故能治疗胸中气逆之疾,起到宽胸和中,理气降逆之效果。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之会,可使胃气得以下降。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强刺激攒竹穴可反射性地刺激大脑皮质,引起迷走神经抑制从而舒缓膈肌痉挛[6]。膈俞穴系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旁,能调理脾胃,和中降逆,是临床治疗呃逆之要穴[7]。揿针针体短小,少有刺痛感,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可将针体固定长时间留置,“静以久留”,利用其在皮下持久的刺激作用来发挥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作用,可在症状加重时,自行按压以加强刺激缓解症状。中风后呃逆严重干扰患者休息、进食,引起患者对治愈疾病信心下降,恢复期延长,甚者加重病情。本临床观察分别在心理、饮食、揿针埋针治疗三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增加舒适性和安全感,对于维持病情稳定、促进脑血管病患者的顺利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在本临床观察中,在第1天呃逆症状评分,对照组优于治疗组,考虑为揿针对穴位刺激量较小所致。在第6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揿针留针对呃逆的治疗在坚持较长时间疗效更显著。治疗6天后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揿针留针配合综合护理无药物不良反应,且基本无疼痛,留针期间不影响患者康复训练,较对照组有利于临床应用。

4 小结

本临床观察采用揿针埋针结合综合护理治疗中风后呃逆,注重了临床安全性及患者的依从性,同时避免了胃复安可能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但在本观察中发现,在第1天及第3天治疗组呃逆症状评分未优于观察组,提示在以后的临床中需继续优化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主症中风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