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07包科
包科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突破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这样一来,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课堂就会变得充满活力,他们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自己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的论述。
小學科学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它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究世界的一切奥妙。学生通过科学的学习,对这个世界就会有着更清晰的认知。因而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备受关注。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就促使教师走上了不断创新的教学之路。在这其中,他们将信息技术与自身教学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并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也因此有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并且达到优质的学习效果。但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天性是见异思迁的,注定无法对一件事物产生太久的注意力。因而,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选择更具交替和变换性质的信息技术。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使之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中。例如:在进行《在星空中》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对天文方面的兴趣,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夜间的茫茫星空视频。在展示的过程中,笔者还会让学生去仔细观察星星连成的图形,并猜测它们是哪些星座,这时笔者就会让学生竞争回答,并对猜测正确的学习予以奖励。这样一来,好胜心强的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探究星座的秘密。当学生每猜测出一个星座,笔者就为他们讲述一个关于该星座的故事,这些资料也都是笔者在网络上搜集到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星空充满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笔者再引导他们动手制作星座模型就会顺利很多。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于仍在使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的小学生而言,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是他们难以破解的谜题,这也给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扰。一些科学知识用讲解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得到深刻的理解,这些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必须要对其进行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进而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使他们能够轻松地对其进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反复观看,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日食和月食》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如果直接对学生讲解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他们是无法轻松理解的。此时笔者就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之间的运动,并让他们用语言进行描述。当学生观察到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导致太阳的光无法照射到地球上时,笔者就让学生三个人为一组对该现象进行模仿重现。学生通过用手电筒、乒乓球和玻璃球来进行实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日食形成的原因。接下来笔者就让学生结合日食形成的原因对月食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他们也能够轻松地得到结论。这样一来,日食和月食的抽象知识就能够被学生轻松地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知识面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涵盖了自然、地球、宇宙、物质世界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涉及的知识是广泛的,有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本教材,有限的内容会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狭窄,进而导致他们未来无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很好地立足。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从教材课本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进而开阔他们的眼界。但教师要注意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拓展课的外知识必须建立在课内知识的基础之上,它只能成为课本知识的延续和补充。例如:在《垃圾堆里有什么》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分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笔者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增加的原因以及垃圾给人们带来的环境危害,进而让他们在这些知识中学会保护环境。这些课外知识笔者会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生活案例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笔者还会让学生在课下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查询更多的资料,进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扩大,眼界也会更加开阔。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在科学课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总而言之,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时代,小学科学教师要做的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对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的融合进行深入钻研,进而使之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
【作者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健康路小学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