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景区英译研究

2019-10-07杨大霑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目的论英译意识

【摘要】针对贵州少數民族旅游景区英译现状,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提出了景区英译实践中译者应该具备的相关意识,目的是改善民族旅游景区英译质量,促进民族旅游对外宣传,有效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目的论;民族旅游景区;英译;意识

【作者简介】杨大霑(1968.10-),女,汉族,贵州瓮安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及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世界各国的人们希望了解中国,来华投资、旅游、工作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各地区都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品牌,突出旅游特色。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以其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他们希望能体验具备本土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以贵州为例,贵州是岩溶地貌发育较典型的地区,复杂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产生了许多国家级风景名胜。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多达17种之多,长期的各民族聚居形成了其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歌舞、手工艺术等文化形式,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

随着各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翻译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贵州少数民族旅游景区英译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中式英文、语法错误、表意不清楚、译文不规范、文化内容缺失等问题。旅游景区英译主要是向外国游客传递信息,介绍景区特点,运用恰当的译文来描述地区名胜、人文历史,给游客提供语言服务,实现旅游翻译的语用目的。而少数民族地区浓郁而多样化的传统民族文化更能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因而在景区英译中,如何恰当处理文化信息,凸显传统文化内容也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正确恰当的景区英译不仅有助于游客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还能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本文根据语言翻译的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从目的论视角谈谈笔者对少数民族旅游景区英译的一点看法。

一、理论背景

凡行动皆有目的,因此翻译亦由目的支配。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景区旅游介绍属于信息类文本(informative text),其目的是通过旅游介绍和宣传让游客获取信息,呼吁和说服游客产生行为反应,激发游客旅游兴趣。旅游文本特有的语用功能使得旅游翻译有其明确的目的性,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能为旅游翻译提供理论指导。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20世纪70年代由维米尔引入的翻译理论,该理论首要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译文。在目的论中,为什么要翻译原文,以及目的语文本的功能是什么,是译者必须知道的。根据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翻译不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文本形式转换,而是为另一文化的受众创造出能够在不同语境中实现特定功能的目标文本的生产行动。也就是说,翻译不必考虑是否遵循一定的“标准”,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并非一定要对等,而是强调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即翻译目的。

随着旅游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游客希望体验我们具备异域风情的少数民族文化,这同时也是对外传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好时机。译者在进行民族旅游景区翻译时,应考虑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贴近外国游客的思维习惯,对外宣传、译介民族特色,努力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实现翻译目的,让外国游客体验我们深邃的民族历史,增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二、民族旅游景区英译中的意识考量

1.服务意识。民族旅游景区英译在对外宣传的同时,也是在为国际游客服务,目的是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旅游信息。规范、标准的景区英译不仅能诱发游客兴趣,促使其采取预期行动,还为游客指示旅游路线、介绍旅游内容、提供详细周到的信息服务。同时,旅游景区英译直接为地区经济发展、对外交流服务,并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在从事景区英译时,译者应该具备为游客服务的意识,突出景区翻译的实用性、有用性,体现为游客服务的特点,实现景区英译的社会信息服务价值。而且,景区英译的质量不仅影响着游客对景区的了解,还影响着游客对景区的印象以及景区所在地的形象塑造,因此,译者还必须具备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服务的意识,努力译出正确规范的译文,体现景区英译的社会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的价值。

2.语言对比意识。中西方思维差异导致汉英语言在词汇、句法结构、篇章等方面差异明显。总体说,英语句子结构重形合,句子结构紧凑严密,而汉语句子重意合,句子结构多看似松散、却灵活。例如“镇子坐落在一个山谷里,东面是山,西面是山,南面是山,北面也是山”,英译文 “The small town lies in a valley surrounded with mountains”。词义上,英语一词多义,词义灵活、抽象,汉语词义比较单一、固定、具体。词法上,汉语动词用得多,英语却名词、介词、关系词用得多。如:

This day only. 当日有效。

Inspection declined. 谢绝参观。

No visitors. 游客止步。

No camera! 不准拍照。

可以说,民族旅游景区多数翻译失误主要是由于缺乏汉英语言差异意识而导致的。译者由于缺乏对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正确认识,往往按汉语思维习惯处理译文,导致不正确、不规范以及大量中式英文的产生,有些翻译甚至让人看不明白。如有人把苗族的“花篓”译成embroidered basket, embroider是“刺绣”的意思,而“花篓”是编织出花样的竹篓,应翻译成basket with regional patterns才是恰当的。又如“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在景区看到的对应译文是Comparable to enjoy straight must enjoy flowers, dont take empty folding branches,本是一句优美的汉语,但由于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差异的忽视,译文采取了几乎逐词逐句翻译的方式,令人费解。汉译英时,译者必须具备汉英语言差异对比意识及规范英语学习意识,熟悉旅游英语特点,准确把握词义和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多借用旅游英语中固有的表达,多去查阅学习规范的英语语言,养成严谨、负责的翻译态度,努力再现原文内容,使译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实现预期宣传效果,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3.文化意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尤金·奈达曾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汉英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使得汉英语言中有不少文化特色浓厚的词语,译者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误译,产生交流障碍。因而,译者不仅要具备语言对比意识,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文化意识。翻译之难在于文化的不同,而少数民族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这必然增大了旅游翻译的难度,尤其是一些讲述历史典故、介绍当地民俗民风的旅游文本的英译,其翻译工作确实不易。从事景区旅游翻译,译者需要不断地积累汉英语言文化知识,熟悉汉英文化差异,重视文化因素,增强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透彻理解旅游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努力避免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和文化缺失,准确恰当传递文化内容。

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是文化传播的必经之道。民族旅游景区英译旨在对外宣传景区特点,传播民族文化。对外国游客而言,在景区旅游中最有吸引力的是感触和体验异域的不同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而这又是旅游翻译中的精髓所在。外国游客对少数民族传统的民俗民风相当感兴趣,因而,译者要有积极的宣传意识,在翻译实践中重视彰显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在翻译中,译者应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手段处理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内容,对涉及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含义的事物,可以采用直译加解释、音译加释意、套译、仿译、创译等方法处理其文化信息,译文不刻意追求词句的等值,力求把文本深厚的文化含义传达出来。如布依族的一种民俗活动“做桥”,如果直接翻译为“making bridge”,后面若不给一定的解释,外国游客无法理解,因而可适当解释 “making a bridge means to thank the gods for giving them the child and pray health for the child”。类似的如“拦路酒”,翻译为road-block drinks(customary welcoming drinks of ethnic groups)。在处理一些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的语言表达时,音译加释意是译者们常用的一种翻译方式。如贵州长角苗(longhorn Miao)的“晒月亮”,它是苗族年轻小伙子月夜到村寨边吹芦笙或木叶,邀请姑娘们出来赏月、对歌、谈情说爱的一种传统节日,其译文为:

Sai yue liang is also called “Cai yue liang”. At a moonlit night, young men come in twos or threes to the fringe of a village. They signal their invitations to the young women by playing the Lusheng or the leaf instrument. They invite the young women to come for antiphonal singing.

给译文适当解释或加注,可以有效避免文化含义的缺失 ,便于外国游客更好的理解。

4.受众意识。翻译服务的对象是译文接受者。受众意识就是翻译要重视接受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即重视读者的反应,这需要译者在翻译创作中充分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民族旅游景区英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行为,主要是对外宣介、传播民族地区本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通过译介民族地区特有的民俗民风及人文景观达到吸引和打动外国游客、展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景区英译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意识。从事景区旅游文本英译时,为了有效影响国外受众,译者必须考虑译语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心理,使用译语规范的语言和受众接受的方式处理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三、结束语

民族旅游景区英译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对地区形象塑造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针对当前贵州民族旅游景区英译现状以及旅游英语翻译目的,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提出了民族旅游景区英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译者在英译实践中具备汉英语言比较意识、文化意识及受众等意识,这有助于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改善景区英译质量,真正实现旅游外宣目的和对受众的预期影响,有效传播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杰里米·芒迪著,李德凤等译.翻译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金惠康.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

[6]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7]王银泉,张日培.从地方标准到国家标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新里程[J].中国翻译,2016(3).

[8]王君.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J].外语学刊,2008(5).

[9]顾斌,刘桔.导游英语[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目的论英译意识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消防意识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