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探析

2019-10-07魏相宇

新一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学体系体育教学

魏相宇

摘 要:针对目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社会客观因素、教学层面、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问题;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对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心,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育,还要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体育教学是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学课重要性的认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前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教育理念陈旧,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没有特色,缺乏趣味,学生也容易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新时代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探讨体育教学的目的,采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唤醒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促进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一、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目前虽然要求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在现实中,排在首位的依然是考试成绩,社会方面的压力不允许学校不重视考试成绩。全社会盯着学校的考试及格率和合格率,学生家长紧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体和智之间选择,当然更加关心学习成绩,而体育则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社会上也长期存在重视智育和忽视体育的思想,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陈旧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活动,做做游戏玩一玩,对体育教育可以带给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生活习惯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体育教学方式缺乏活力

体育课应该是轻松、和谐、激情四射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种严肃活泼的氛围。我们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单一的、机械被动的教学方式,思想僵化,缺乏创新,侧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健康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以及吃苦耐劳品行的培养,使学生不能从体育活动中收获自信和快乐,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体验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满足和快乐,影响他们的运动习惯培养,同时难以挖掘和发现具有体育运动天赋才能的学生。

(三)体育教学方法陈旧僵化

传统体育教学是单纯的教师以教材教程和课堂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特征是传授知识、讲解技能技巧等,普遍采取的是讲解和示范法、完善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和游戏和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只是盲目的、机械的、无选择的接受老师的指令,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都是疲于听讲解、看示范、重复练习,没有时间充分体验和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体育教学过分强调运动训练的统一,教学显得机械和呆板,学生缺乏生机与活力。

(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从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大多是在学生体育的学习中或竞技体育的赛场上成长起来的,在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以前,接受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身体技能而缺乏教研能力,重视赛场竞技而缺乏教学教研交流,一般都是重训练轻教学、重经验轻学习、重实践轻理论。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躺在过去的名誉和功劳簿上,不愿意继续学习,不接受新的先进教育理论,不汲取现代教育知识,导致教学思路、方式方法保守无创新。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对策

(一)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能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设计上,也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以“学为主体”的转化。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在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教育观正是要纠正这一偏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其次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方法。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方法转变,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不同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特殊发展和差别发展,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三是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情趣”因素,优化改造教材,精心巧妙地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讓学生在宽松、愉悦、充满欢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二)健全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培养体育运动习惯

为了应对体育考试与测评,体育教师往往将体育教学的注意力放在技能的训练上,采用反复训练的方法进行,这样容易造成体育训练内容单一,方法枯糙无味,对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非常不利,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对此,我们要合理健全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一是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体育理论教育与体育训练的时间,保证学生能够接受现代体育文化的熏陶。二是要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解决教学内容低级重复、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低下的问题,培养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健康运动习惯。

(三)调整教学内容,保证与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匹配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材进行合理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充实,选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和提高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内容,即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尽量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健身知识和技能。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体育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素材进行加工和灵活运用。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增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保证教学内容与与不同年龄学生体质匹配。

(四)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体育教师

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教育,离不开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具体践行者。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关系到体育教育和学生健康运动的未来。一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师德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在内涵发展方面积极给教师创造继续教育和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在工作中互相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二是注重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践,强化专业技能水平的发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贯彻落实好新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者由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训练方法,寓教于乐,促进教师由教练型相陪练型转变,调动学生体育运动潜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体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体育教育不但关系到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的未来。我们要正视当前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克服遇到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快乐,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教学体系体育教学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