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9-10-07何其炜

新一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何其炜

摘 要: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使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索、积累和体悟,致使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和能力不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寻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综合当前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人们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形成了一致的认识。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素养的最基本内涵,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决定的。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积累、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一般方法,从而形成学生个体言语经验,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1]。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语文阅读离不开思维能力作为支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体悟文学形象,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使其思維能力与思维品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文化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学会运用语言去表现美、创造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载体,这就需要语文阅读教学主动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并在接触世界多元文化的丰富体验中,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与文化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寻求适切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促悟,以悟促用,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学段,语言建构与运用都离不开朗读和体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语言的价值点,以读促悟。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引领学生对语言获得直观的认识。从而在感性认知的帮助下,使学生通过语言的表层体悟语言的出彩点,进入语言的理性提炼层次,提高其语言的自主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其中的微妙情感颇让人咀嚼,意味深长。这一艺术效果离不开语言建构与运用,突出地表现在了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上。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阅读学习任务:找出对荷塘月色进行描写的句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说说喜爱的理由,并模仿其中一段景物描写,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色写一段话,要求描写细腻、感情真挚。阅读任务明确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同时有机地融朗读、体悟、运用为一体,赋予了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二)以疑促思,以思促辨,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课堂必然是低效的。这就需要我们基于文本特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文本的疑惑点,以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辩论的形式展示思考的成果,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自我走向广泛,在广泛的思维碰撞中提高学生思维的高度,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多元起来,达到新高度。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在文本的开始就直陈心绪:“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首先,教师利用这一句引发学生的疑问,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于文本的解读之处抛出这一疑问,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从而在学生全面地把握了写作背景与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提升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很快,学生从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个人情感与生活、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现实处境等方面,对“心里颇不宁静”获得了全面的认识,这既是对反革命政变的愤懑,又体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生活上的困苦与矛盾,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十字路口彷徨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最后,教师又引出了小路之“静”、月色朦胧之“静”,从而引发辩论:心里颇不宁静与写景之静是否矛盾,借以帮助学生体悟反衬的妙处。这一设计,既让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与学习质疑的习惯,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升级。

(三)融合为先,适度拓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没有融合就没有相遇,没有相遇就没有文化的碰撞、传承与理解。在文学创作中,相同的素材往往传递出不同的文化理念、文化思想,这就造成了语文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赋予了语文阅读教学更高的站位[2]。因此,需要教师以融合为手段,适度地拓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比较。

在《荷塘月色》一课的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将之与季羡林的《清塘荷韵》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的关键是寻找比较点,因此可以围绕写景方法、散文表达的情感进行比较。

既可以是求同比较,也可以是求异比较,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求同存异”的阅读思想。拓展延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自觉地形成文化认同,并从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文化滋养。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基于学生丰富的阅读积累与认知水平,确立核心素养视野,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寻求更有效的策略,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姜宇.浅谈高中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24

[2]朱林,冯红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诗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5-15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