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9-10-07吴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初中

吴琼

摘 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国道德法治建设实现了完善,致使国民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如何将道德法治与生活实际进行巧妙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很多人对道德的正确遵守和法律的有效践行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而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势在必行,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实现对人格的有效塑造。但是,对于法律教学来说,学生对枯燥的法律知识存在着极大的抵触情绪,同时,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并对应用措施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模式 应用

在传统的道德法律教学中,道德法律教学只是从知识的表层出发,而对如何实现有效的应用并未做出详细的阐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只能实现对理论的认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不是在道德事件和法律事件发生之时才能够使用,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们实现自身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文明进步的关键,所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有效的开展可谓势在必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既存在着敬畏,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抵触情绪,他们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常常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进而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实现生活化的运用产生了极大消极的影响。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严重脱离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科,因此,对于它的生活化属性将是不可忽视的,要想实现它在生活中的高效应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化解。目前,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生活化缺失的状态,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更适合教学活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对学生进行准确的了解,并且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通常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这就导致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实际严重相脱离,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很难实现有效的开展。[1]

2.未能开展深层的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学知识的目的不仅是充实大脑,更是要指导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根基,只有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素养的提高。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实现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将那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扬弃。虽然教师实现了自身专业性的提升,但是,对于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来说,他们却难以将知识进行生活化的探究,这是因为在学校教学中,家长和学校认为道德与法治是非主课的科目,没有必要进行充足的教学活动,在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思想影响下,导致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讲解只停留于表面,未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难以实现与生活实际相连,这就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稳定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3.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教学设计应该是根植生活实际,并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出发的,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来帮助学生实现对生活化知识的理解。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的案例众多,但是如何实现高效合理的开展,却成为了教师进行探讨的对象。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水平实现了不断的提升,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们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但是,教师并未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认识,导致他们只能从表面意思出发,这导致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专业性难以实现保障。如果这一问题未能够实现有效的解决,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阻碍。[2]

二、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1.从生活实际出发、实现学习兴趣的提升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来说,它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的价值,这也就显示了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知识,还能够实现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对于道德和法律知识来说,它是将自己的灵魂注入进文字中,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由于众多的文字而丧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效率的提升造成极大的阻碍。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与知识教学进行紧密的联系,在个人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将生活化场景和事件融入进教学设计中,进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生活化理解。[3]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積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生活成就我》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实际生活出发,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实现问题的解决,在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然后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进行道德知识竞赛。在竞赛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在竞赛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理解,还能对学生的集体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在竞赛的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细致的总结,并就集体生活的作用对小组成员进行提问。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实践练习,帮助学生认识到,集体对于成就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使他们切实感受到集体意义的深刻内涵。

2.进行情境教学的设置,实现学生有效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涉及的范围广、内涵丰富,这些特点使得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多数都是教师在讲堂上讲而学生在台下听,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忽视,同时,教师讲课的内容多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未能进行深入的剖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将生活化的内涵进行了忽视,导致学生在盲目的知识讲解中丧失方向。这种将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相分离的状态,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进行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对学生接受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实现对道德知识的深刻理解。[4]同时,在进行情境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生活中出现的热点事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网络的利与弊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通过多媒体对出现的相关事件进行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热点事件,直击网络背后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帮助他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主人公是基于怎样的心理,才从一个阳光少年变成一个网络受害者,进而帮助初中生正确的认识网络,将网络的利与弊在进行辨证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正确选择。

3.从生活实际出发,去实现生活的真谛

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生活化教学来说,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地位,道德与法治课堂变为了教师发挥个人能力的课堂,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该如何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这就导致了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而造成了学习兴趣出现了极大的危害。对于生活化教学来说,只有源于生活才能散发生命力和创造力。目前,我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较低,对其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发现,将教学与生活相脱离是导致教学效率久久不能提升的关键。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是立足于生活,因此,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加深这种体验。例如,在对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教学时,教师要对这章的主题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就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置,使他们认识到“情绪情感”能够决定着一个的成功与失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危害进行具体的剖析,使他们对情绪情感形成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体会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5]

4.通过自学模式,实现生活化体验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自学模式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自学是源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自主化的学习中才能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的,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因此,教师要想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实现自学体系的建设,帮助学生在自主化的思考中,实现个人情感的体验,进而为实现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6]例如,在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家更美好》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语言的描述,或者是运用一些多媒体进行家系列视频的播放,如,电视剧《父母爱情》、公益性广告《妈妈洗脚》等,通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家”这一主题,去领域它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在笔端进行抒发,如,随想、作文等,对于这些领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享,然后,将不同的感悟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而为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供情感上的支撑。

5.通过生活化课后作业,加深知识印象

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进行有效的实践尤为重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迫在眉睫。首先,教师要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进行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程度,将知识学习的各个环境进行有效整合,将生活目标进行巧妙的设计;其次,通过布置相关主题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为他们进行更深层的理解奠定基础,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将知识与生活联系的过程,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课后作业的有效设置,进而对他们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与提升。例如在对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青春飞扬》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的青春时光,来开启新的课程教学,使他们从“青春”两个字中去体味人生的意义,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之后,要对一些关于青春的话题进行作业的设计,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对青春的憧憬,进而为更好的珍惜青春提供情感支撑。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势在必然,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良好品德的塑造,但是,目前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未能与生活进行联系,这就造成知识与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其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在对其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设计,同时,教师要能够做到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主题式教学情境,并通过课后作业实现知识印象的加深,进而保证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能够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相信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将会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珊.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法治教学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8(32):38-39.

[2]王靈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5-376.

[3]宋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06.

[4]雷占梅.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07):118.

[5]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6]李兴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初中英语阅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