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阶段结果补语的教学与例句分析

2019-10-07周晓

新一代 2019年12期

周晓

摘 要:结果补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不同教材对结果补语的分析,总结了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应该教授的语法公式;再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指出了一些在教学中新手教师容易误举的语法例句并对其加以分析。

关键词:初级对外汉语教学;结果补语;例句分析

一、结果补语初级阶段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是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做到分阶段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果补语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大概有以下几点内容。

(一)主语+V.+结果补语(Adj./V.)+了

例句:①衣服洗干净了。

②他听懂了。

(二)主语+V.+结果补语(Adj./V.)+O.

1. 主语+V.+结果补语(Adj./V.)+O.+了1

例句:③我看错题了。

④她写完作业了。

2. 主语+V.+结果补语(Adj./V.)+了2+O.

例句:⑤我做对了两道题。

⑥他看懂了那篇文章。

(三)否定式

主语+没+V.+结果补语(Adj./V.)(+O.)

例句:⑦衣服没洗干净。

⑧他没听懂。

(四)疑问句

主语+V.+结果补语(Adj./V.)(+O.)+了+没有/吗?

例句:⑨衣服洗干净了没有/吗?

⑩她写完作业了没有/吗?

其中,充当结果补语的V.有“完、懂、见、开、上、到、给、成”,Adj.有“好、对、错、熟、早、晚”。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教材可能会规定不同的结果补语词,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教材进行教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留学生对相似知识点记忆混乱,我们要分阶段教学。可以先教授语法点1和语法点3,然后再教语法点2和语法点4。同时要注意练习的灵活性和适合程度,精讲多练,将可以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分类整理、分别讲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PPT等多媒体手段,注重语境和交际问题。

练习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如填空、改错、连线、合并句子、看图说话、小组交际、角色扮演,也可以加上你做我猜、句子接龙这样的小游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二、例句分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授一个语法点的必经之路就是“举例子”。通过例句,学生可以用归纳法总结出相应的语法规律,也可以用演绎法练习语法。好的例句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法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在选取例句时只关注其是否符合自己讲授的语法公式,而忽略了其是否合理或是否正确。

(一)“他穿好衣服了”

在结果补语的教学中,有一些动词或形容词,由于自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语法教学的初期往往会产生歧义,如“V+上”“V+好”“V+着”“V+成”等,比较常见的一个例子是“他穿好衣服了”

“他穿好衣服了”指的是衣服原来在A处,经过“穿”这样一个动作,衣服从A点转移到“他”,也就是主语的身上。这里的形容词“好”表示“穿”的动作使“他”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或者说“穿”这个动作令人满意。在“他穿好衣服了”这句话中,主语“他”发生了决定性变化,而“衣服”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什么时候我们会说“他穿好衣服了”這句话呢?先假设一个语境,我们马上要出发去某地,这个时候有人说“Tom收拾的怎么样了?”,回答“他穿好衣服了”。在这里,“穿”使得团队的行动更加快捷,令人满意。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好”不仅仅表示动作的结果,也可以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我们再假设一个语境,“我们要出发了,你收拾好了没有?他都穿好衣服了。”在这句话中,“好”是指一种状态的持续,可以区别于“穿上衣服”。“穿上衣服”的动作是短暂性的,“穿好衣服”则更趋向于一种状态,比如在上述例子中,“他”可能等待了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在这种持续的状态中,他一直是“穿好衣服”的。

这样的例子具有一定的歧义性,这也与形容词“好”的抽象性与意义的虚化有关,不适合在结果补语初级教学中教授。有的对外汉语教材教师用书中就明确指出,要先教生活中比较常用、抽象程度不强的“V+完/懂/对/错/干净/见”,再教结构比较固定、意义比较抽象的“V+上/好/到/住/成/着”。

(二)“他学会唱歌了”

这个例子也具有一定的歧义性。我们一般的表述是“她学会了一首歌”或者“他学会唱+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是“小曲”、“RAP”、“《茉莉花》”等表示歌曲类别或名称的词或短语。“他学会唱歌”这句话有一个背景假设——“他”原来不会唱歌,然而对“唱歌”来说,“会”与“不会”很难有一个广泛适用的标准,所以这个例子不适合在教学中举出。

同理,“弹琴”、“写字”这种涵盖范围大且具有初始技能性的词不适合跟在“学会”之后,也不适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例子教授。虽然这样句子本身没有语法问题,但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并不会说这样的话或者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述。

(三)“他洗干净衣服了”

例句的表述要注意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汉语的交际习惯,“他洗干净衣服了”这个句子我们通常的表述是“衣服洗干净了”或者“他把衣服洗干净了”。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交际,为了使用语法而根据公式生搬硬造出来的句子并不适用。

三、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在结果补语教学中,我们要分阶段教学、循序渐进、精讲多练。在举例子的时候选取一些留学生常用的、表述明确且符合汉语交际习惯的例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率地进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