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体会

2019-10-07张志德郑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肛门腹腔镜手术

张志德 郑峰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做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肛门功能优良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肛门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对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低位直肠癌;肛门

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指从直肠乙状结肠到齿状线交界处的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可分为盲肠、结肠以及直肠三部分,直肠在大肠的末端,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低位直肠癌就发生在下段,病灶位置距肛门5~8cm[1]。临床上对其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由于肿瘤位置靠近肛门,且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手术不容易彻底清除,术后复发率较高[2]。选用何种手术方式可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低位直肠癌,本文主要选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来探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42例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做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确诊。无合并心、肺、肝、肾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无骶骨前和盆腔侧壁浸润者,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

常规组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为8例,年龄为33~74岁,平均年龄为(59.66±5.17)岁,肿瘤直径0.5~5.0cm,平均直径(3.97±2.22);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为6例,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58.46±5.24)岁,肿瘤直径0.6~5.2cm,平均直径(4.03±2.18)。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自愿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采取相同的检查,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取头低足高的改良截石位。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在患者下腹部开10~18cm的切口,游离乙状结肠并结扎肠系膜下的动脉根部和静脉,清扫肿瘤附近的淋巴结,游离患者的筋膜层和直肠系膜组织,保持筋膜层的完整性,切除病灶发生的肠管并对其断端进行丝线吻合处理,清洗腹腔,留置双腔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在患者脐下缘开一切口,置入8mm的套管穿刺器(Trocar),用气腹针建立气腹,插入腹腔镜,再在患者腹部麦氏点的左右两侧分别做一个10mm的主操作孔,并在腹部右侧与脐平行处做一个4mm辅助操作孔。先用腹腔镜查看患者肿瘤部位情况,有无转移、大小以及浸润范围,切开乙状结肠系膜右侧根部的腹膜组织,使肠系膜组织充分暴露,用超声刀分离肠系膜下的动静脉,并夹闭其动脉,清扫其下血管根部的淋巴结,游离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系膜,贯通融合筋膜间隙,对盆筋膜和腹壁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分离。在肿瘤下缘2cm处离断直肠,把病灶部位的直肠拉出体外,在肿瘤下缘10~15cm处切断乙状结肠,将标本移除到体外,再将吻合器置入腹腔内,对直肠和乙状结肠残端进行吻合,重新建立气腹,清洗腹腔,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吻合口出血、输尿管损伤、吻合口狭窄以及切口感染)以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肛门功能优良率(优、良、差)。

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的肛门可对直肠内液体、固体以及气体均进行有效控制为优。治疗后,患者的肛门对直肠内固体能进行良好的控制,出现液体偶有污染衣物的情况,对气体的控制较差为良。治疗后,患者的肛门对直肠内固体控制较差,出现液体经常污染衣物的情况,无法控制气体的排出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常规组中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4.46±25.24)ml、(16.43±3.78)cm、(14.74±1.52)d;实验组中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52±19.47)ml、(4.84±1.33)cm、(3.49±1.42)d。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常规组中患者的吻合口出血、输尿管损伤、吻合口狭窄以及切口感染分别为:4例、1例、3例、2例,总发生率为47.62%;实验组中患者的吻合口出血、输尿管损伤、吻合口狭窄以及切口感染分别为:2例、0例、1例、0例,总发生率为14.29%。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比较

常规组中患者优、良、差分别为:16例、3例、2例,优良率为90.48%;实验组中患者优、良、差分别为:8例、6例、7例,优良率为66.67%。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討论

低位直肠癌的病因往往与遗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直肠慢性炎症有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初期患者大便中带有脓血及黏液;大便次数变频繁且伴有腹泻,里急后重;伴随着大便形状的改变,变扁、有沟槽;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体重在短期内减轻非常明显;出现腹胀、消化不不良、食欲缺乏;可在肛门处扪及到肿块物[3]。晚期随着癌瘤的增大可出现肠梗阻,当侵润到周围其他组织器官时,可出现排尿困难、腰部疼痛等,给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带来严重伤害[4]。临床上对其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传统开腹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对患者的手术预后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相关学科的进步,一种微创手术发展起来。这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与电子胃镜相似,利用腹腔镜与相关器械来进行手术,是未来手术方式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5]。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做为微创手术的一种,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①出血少:开腹手术需要分离的组织较多,出血量较大,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手术视野清晰,处理更加精细,加上使用超声刀等先进止血器材,术中几乎不出血。②创口小:传统长切口≥10cm,瘢痕难看,穿泳裤时会露出;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切口微小,切口0.5~1cm,愈后瘢痕较小。③住院时间短:开腹手术住院时间为7~15天,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术后3~5天即可出院。从本文研究可看出,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7.62%,可以看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术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而根据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数据来看,实验组的肛门功能优良率90.48%显著高于常规组66.67%。

综上研究表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对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代建国,梁菲菲.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3):107-108.

[2]张战胜,徐东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50-51.

[3]桂义颂,漆颖.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外翻拖出技术在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4):36-37.

[4]金晶,周一农,沈红波,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疗效的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06):798-801.

[5]刘继东,阎玉矿,李德宁,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8(03):214-217.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肛门腹腔镜手术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