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辛弃疾作品选篇研究
2019-10-07刘鲜
摘要:“词坛飞将”辛弃疾所作之词气势纵横,境界宽广,词中倾注着辛弃疾对生命、生活的感慨,蕴含着辛弃疾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义奋发的意志。学习辛词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辛弃疾的四篇作品,本文将深入分析选篇的特点,深挖教学价值,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幫助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关键词:统编本 初中语文 辛弃疾 选篇
一、选篇概述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共选用了辛弃疾的4首词,全都集中在九年级,其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总体来看,教材中所选的辛词都是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词作。编排顺序由易到难,在弹劾去职后、朝廷起用的创作背景下各作两首,其内容都体现了辛弃疾抗金复国的壮志和忠义奋发的精神,但词的风格各有不同。
二、选篇特点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之时。[1]这首词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今日的愁深愁重。用叠句形式渲染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充分表达出词人愁绪之深。全词表现出词人受排挤压抑、报国无门的痛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这首词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奇特的结构,在全词的布局别具一格。首句以写实的“醉里挑灯看剑”突然发端,然后进入激情澎湃的梦境,最后一句由梦境骤然跌落现实。短短62个字,展现出多重境界,这种艺术手法正展现了辛弃疾的独创精神和豪放的词风。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作于辛弃疾在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时。本词的特点在于其浪漫主义的艺术写作手法,充满想象力,借景抒情,咏月抒怀,情思浩荡,神驰天外,爱国壮志隐含其中。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理想和爱国情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于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其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辛弃疾的一腔爱国豪情。词中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情雄壮,意境高远,不失为千古绝唱。本词的写作特色有三点,一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词中化用古人语言、活用典故成语。
三、选篇教学价值
词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内容,也反映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入不同时代14位词人的22 首经典词作。这些词作凝聚着古人生活和处事中的智慧,并以不同的风格呈现。其中所选的4首辛弃疾的词作,由于其独立的精神和独创的艺术手法,对当代中学生发挥着独特的教学价值。
(一)辛弃疾的的词具有独特的审美鉴赏教学价值。辛弃疾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但他的词风与苏轼又有很大的不同。雄浑豪放是他的主导风格,但也多种风格并存。他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英风豪气,也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绵绵愁绪;他还善于用自然界的事物和典故中的事象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表达其丰富的内涵。他的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
(二)辛弃疾的词具有爱国主义教学价值。辛弃疾生于沦陷区的将士之家,自幼受忠义奋发的家风熏陶,立志练武,报效祖国,矢志不渝地要为国家恢复失地,然而现实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之下,他将自己的情感、思想都倾注于词句之中。教材中所选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气势壮阔,其中渗透着词人浓烈的尚武精神和爱国情操,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词人为追求正义奋不顾身的价值观念。他的词所塑造出的具有正义感、责任感、爱国心的英雄形象,总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积极力量,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这样的作品来做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三)辛弃疾的词具有文化传承的教学价值。词本身就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记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辛弃疾一生关心国家,为国家收复失地呕心沥血,内心饱含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在词中处处投注着他的意志和思想。他的词中体现着我国古人的崇高人格与其所处时代的历史面貌,学习辛弃疾的词能让我们了解史实,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辛弃疾一生饱读诗书,其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复杂情感。他词汇丰富,句短意深,把中华汉字运用得淋漓尽致,读他的词能让我们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汉语言的巧妙灵活,给我们带来文化自信。
四、教学建议
(一)必须做到知人论世。同样是词,学温庭筠《菩萨蛮》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时就不用执着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因为他就是在写一个美女。而辛弃疾的词不同,他是用他的生命来书写自己诗篇的,用生活来实践他的诗篇的。[3]辛弃疾用词来感慨国事,感慨自己壮志未酬的情绪。他把自己的遭遇、生活的经验、对生命的感想都投注到词中去。因此,若你不了解他的生平,在带领学生读《丑奴儿》“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时,只会觉得这“愁”不过是个人的离愁别绪,无可贵之处;当你了解他报国无门的一生后,能体会到他因关怀国事而胸怀忧国之愁,能体会到词人心中饱含的深沉、忧郁、激愤的情感和心中的痛楚。
(二)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词讲究形象和意境,只有多读才能充分感知其独特的韵律。辛弃疾的词往往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境界阔大,表达着词人想要建功立业的崇高理想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断句,读出停顿,把握字音的轻重缓急,掌握好语速,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词中的情感和意蕴,感受词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开展小群文阅读。辛弃疾是豪放派杰出代表,所作之词极具独创性和表现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他的词为中心展开群文阅读非常有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在其基础上深入拓展,为学生开阔视野,帮助学生运用优质的学习资料进行群文阅读,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走进词人内心深处,感悟词人的思想与志向,有属于自己的收获,建立丰富的精神世界。在选择小群文的文章篇目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通过对作者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青玉案·元夕》,全面感受词人写作风格的多样性;通过同一流派不同词人的作品,如以苏轼的词与辛弃疾的词作对比,感受不同词人的相异性;通过对不同作者同一主题的作品作对比,如杜甫、辛弃疾、屈原同样表达爱国情感的作品的相互对比,得出他们之间的异同。通过系统的小群文阅读,学生能了解词人辛弃疾的个性及其独特之处,同时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铜运.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9.
[2]徐林祥.中学语文课文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刘鲜,女,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