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2019-10-07房莹徐薇薇

参花(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网络文学课程改革

房莹 徐薇薇

摘要: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产生的新兴文学类型。当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大学语文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分析入手,建构大学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图景,以期促进当下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网络文学 大学语文 课程改革

大學语文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通识课程,它承担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20世纪上半叶,大学语文因“大一国文”和“苏联模式”而遭遇冷落,1978年,大学语文在南京大学复课,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语文教育的小高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语文课程虽然在不同阶段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但均承担了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函,提出应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学,随后,北京大学等高校采取行动,将大学语文列为高校的必修课程。

大学语文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净化灵魂,完善人格。当下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正在缓步进行,虽然卓见成效,但仍有问题存在。纵观目前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多数高校仍然以传统语文教学为基础,适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PPT、影音资料等引入课堂,经典文学仍然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正在向文学市场的中心移动,打破了经典文学占主流的传统格局。如何正确处理经典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将从大学语文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分析入手,建构大学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图景,以期促进当下信息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型文学样式,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特殊文学作品类型。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更具有随意性、自由性和互动性。首先,从文学创作角度而言,网络文学一改传统文学创作中被文化精英和文化出版部门对创作主题的限制,互联网时代给了网络作家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许多作家最初都是通过网络而成名的,如早期的安妮宝贝、今何在、慕容雪村、玄雨、顾漫、唐家三少等。其次,从读者阅读方面来看,网络文学也打破了传统文本阅读的单一性限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文学网站和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阅读更加自由,文本保存方便快捷,不易流失。再次,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来看,网络平台的开放为作家和读者创造了一个更加直接、透明的交流空间,作家通过微博、贴吧等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为文学作品注入新的活力。

网络文学的发展为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注入了新的血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将网络文学资源纳入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打破壁垒,构建“双轨制”

当下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沿袭了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方向,其基本涵盖两大模块,即语言和文学。语言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大部分,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文学则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经典篇章及节选,侧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就文学而言,中国古代的《诗经》《论语》《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经典文学篇章,外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仍然构成了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指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岁月的洗礼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其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展现了人类精神灵魂的丰富性,展示了人类神奇的想象力,表现了人类世界的绚烂与情感的力量,更为人们提供了洞察历史、理解现实、想象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因此,传承文学经典、传播传统文化仍然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唯物辩证法承认世界的发展变化,时代更迭的同时文学也在发展,尤其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文学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今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应打破壁垒,构建双轨制,即打破大学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经典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双重变奏。首先,在教材编写方面,搜集整理起点、晋江、豆瓣、纵横、飞卢、奇书、潇湘、红袖等大型文学网站的热点作品,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按照武侠、穿越、玄幻、权谋、悬疑、言情等几大不同类别进行广泛阅读,筛选出当代网络文学的经典作品并对其进行研讨,尝试将其优秀部分适当地加入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之中。对经典网络文学作品的筛选既要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又要对网络小说中迷信、暴力、色情等部分加以剔除,引导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在教师的教学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只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更多的新兴网络文学作品,还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与当代网络文学的融合,引导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多彩绚烂的生命力的方法,如探究由墨家和《史记》开创的“侠文化”与网络武侠小说的关系;道家文化、唐代传奇与网络仙侠小说的关系;历史小说与网络官场小说的关系;正史与穿越题材小说的关系等。注重挖掘当代网络文学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弘扬传统与现代交错下的文化价值。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网络文学的自由性和互动性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大学语文教学中网络文学的加入要求大学语文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文学理论中也认为,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文学课堂更需要建立一种交流与对话的关系,实现两者间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大学语文课堂应该一改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实现合作探究。这里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种模式。可以将“对分课堂”应用到大学语文的教学环节中。所谓“对分”即将课堂划分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导两大模块,其比重可以向学生主导倾斜,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可以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即导学—研读—讨论—延展。导学即教师的导入,网络文学质量良莠不齐,教师的导学环节主要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进行把控,将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提供给学生,注重作品中思想主旨和价值导向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在文学的世界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研读和讨论主要以学生为主导,研读可以采用英美新批评提出的“文本细读法”对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讨论是克服教学模式单一和学生思维固化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讨论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大胆发言、大胆辩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作品,深化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延展即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补充与之相关的作品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之外进行研读和学习,并通过网络等媒介将课堂学习与课后拓展恰到好处地结合。

综上所述,信息化网络时代,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将网络文学与大学语文教学完美融合,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王步高,何二元.大学语文教育与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岚.大学生网络阅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03).

(作者简介:房莹,女,长春光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徐薇薇,女,长春光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网络文学课程改革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