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青春》:国家艺术基金培育高校艺术创作
2019-10-07周媛媛
摘要:国家艺术基金是一项激发全社会开展文化艺术创作的公益性基金,对于高校而言,它能够起到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大连艺术学院原创音乐剧《追梦·青春》为例,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的导向、原则与要求,对其舞台艺术创作的内涵和特色进行剖析,以充分体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对高校艺术创作的培育职能。
关键词:国家艺术基金 培育 艺术创作 《追梦·青春》
国家艺术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央财政拨款,以围绕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四大方向进行资助的一项公益性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它自2013年底诞生以来,像一股清流般极大地促进和激发了全国文化艺术界与教育界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尤其是对高校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追梦·青春》是大连艺术学院开展原创剧目实践教学以来的第五部大型剧作品,也是继2017年《海路的交响》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后的再次创作。通过剖析剧目内涵与创作特色,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与领悟国家艺术基金对高校舞台艺术创作的导向与培育功能。
一、国家艺术基金创立的意义与原则
从艺术教育的层面来解读国家艺术基金的创立,我们看到它对推进和创新教育体制、激发艺术创作热情、丰富艺术实践成果以及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我们还要遵循它对艺术作品真实性、主题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导向,塑造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具有文化自信的艺术作品。
音乐剧《追梦·青春》历时一年多的考察、采风与研讨,对剧本的选题及构思等进行反复推敲,最终采用青春励志的音乐剧作为舞台呈现形式,通过四个大学生不同的思政课实践经历来投射当代青年应当具备的“工匠精神”“延安精神”“塞罕坝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等,来响应当前国家积极提倡的通过思政课程建设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宗旨,充分展示国家艺术基金导向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国家艺术基金培育高校艺术土壤
国家艺术基金所包含的十几个大艺术门类及80多种小类,对于人才富集、创作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高校而言,可以综合运用自身的多种专业特色与协调组织,在院校平台上尽情发挥院校优势,尤其是对高校开展艺术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激发了高校开展艺术实践的活力和潜力。
(一)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的交融
《追梦·青春》剧目在舞台表演中呈现出多种艺术手段,如独唱、重唱、合唱、交响乐、民乐、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朗诵、表演对白等,充分体现了音乐剧体裁丰富的表演形式,同时也突出了该剧在经典中勇于创新,在共性中擅于体现个性的创作特点,强烈地反映了中国化的艺术创造力。而且剧中的演员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与带入下,以自身独特的青春视角和身份来追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跨越与升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二)独特的“演、学、创”一体化艺术实践教学
《追梦·青春》剧目通过“演出—学习—创新”三个环节的循环贯通式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层次互动以及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将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有效地整合和归纳,形成了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主体性、活动性的特点,既让学生丰富了演出经验,开阔了艺术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铸造艺术精品,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追梦·青春》是一部集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具有新时期特色的舞台艺术创作剧目,它将当前国家重大的青年人才培养策略与艺术表演紧密相连,在以“剧中课、课中剧”为载体的舞台互动中有效地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教育性、创新性进行有机融合,为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启发当代有志青年提供了有效路径。
三、结语
国家艺术基金激活了高等院校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的潜力,从目前申报数量与质量逐年提升的情况来看,高校优秀的舞台艺术创作作品正在不断涌现,获批数量也在向上攀升。国家艺术基金对于高校舞台艺术创作的鼓励与支持,既使高校积极拓展了人才培养路径,转变了艺术教育的理念与手段,又使高校成为全国艺术实践的中坚力量,而且是有待进一步开掘的艺术资源宝库,对日后扩大艺术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国艺术的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体现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子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高等院校艺术项目情况统计分析[J].艺术教育,2016.
[2]苏坦.利用“国字号”促进舞台艺术生产[J].大众文艺,2016.
[3]王文娜.发挥艺术民主,培育艺术土壤——国家艺术基金助推艺术院校舞台艺术创作[J].艺术教育,2015.
[4]郭晓.国家艺术基金:为艺术教育护航[J].艺术教育,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艺术学院2019年《追梦·青春》招標课题资助项目论文(项目编号:YP201910)。
(作者简介:周媛媛,女,硕士研究生,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