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演绎分析

2019-10-07孙钰

参花(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杜丽娘牡丹亭昆曲

摘要:《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作品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开,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冲突,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在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是戏曲艺术中情的化身,深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针对昆曲《牡丹亭》中的曲目《游园惊梦》中杜丽娘角色的演绎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角色分析

锡剧抒情优美的声腔旋律和昆曲典雅唯美的形体表演有机地糅合成一体,形成了昆曲折子戏,二者的結合为规范锡剧闺门旦行当的表演艺术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谈到昆曲折子戏,不得不提《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这句唱词几乎成了而今昆曲的代名词。昆曲《牡丹亭》中的女性角色具有鲜明的抗争性,女主人公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和追求,与无法挣脱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其人物形象体现出鲜明的特色。杜丽娘形象的塑造使得中国女性从传统的隐忍中解脱出来,之后以一种崭新的形象登上历史舞台。为此,本文结合《牡丹亭》的创作就其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塑造问题进行探究。

一、自由情怀的彰显和讴歌

明清时期,妇女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迫害。一些落后地区的农家妇女无法摆脱束缚。汤显祖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深表厌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对自由的追求寄托在杜丽娘的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精神。

杜丽娘出生于理学盛行的名门贵族,深受父权社会思想的影响,就连白天打盹,裙子上绣上成对的花鸟也要受到责罚,在深闺小院中身体和思想被双重禁锢。但是杜丽娘不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在受到《关雎》的启发之后,杜丽娘形成了情感世界中的自由意识,之后通过游园之举让自然中的生机进一步激发出她久被压抑的对爱情生命的呼唤。在“惊梦”中唤醒了她自由的情怀,最终宁愿为情而死也要追求最后的自由。

二、感伤情怀的起始和完整诠释

在《牡丹亭》问世之后,很多青年感慨自己的经历和杜丽娘的抑郁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汤显祖在创作的过程中时刻饱含强烈的人文情怀,将笔墨放在描写杜丽娘个体生命的苦难上,让读者能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境遇,引发共鸣。杜丽娘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汤显祖在描绘和表达的过程中对其感伤情怀有着淋漓尽致的表达。

在戏曲中展现杜丽娘感伤的重要戏份是“游园”和“惊梦”两段内容,前者描写的是花园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景色中杜丽娘会觉得顾影自怜,人物的心境和景色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则更加凸显出杜丽娘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充满了感伤的基调。

三、道德情怀的演绎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表达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载体,在社会生活中人既要顺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服从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在个人情感世界中则需要满足自然性的需要。《牡丹亭》所塑造的杜丽娘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但是她却饱受社会道德意识的束缚。汤显祖借杜丽娘曲折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怀是从内心泄露的真性情。在封建社会中生存的杜丽娘一直以标准的封建社会淑女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虽然她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但是日常举动却不能违背名门闺秀的身份,为父母祝寿、临别拜别母亲、在阴间期盼和父母见上一面、死而复生之后对柳梦梅成亲要求的拒绝等都凸显了自己对传统道德意识的重视。另外,杜丽娘还是一个客观冷静、拥有现实态度的人,在保持和捍卫真情的基础上她仍然依照客观现实的标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身处封建时代的杜丽娘身上带着当时的色彩,言行举止深受家庭的影响。父母对她的爱使得杜丽娘的思想和精神被束缚,杜丽娘所需要对抗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封建社会。杜丽娘虽然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积极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爱情,但是其一举一动却没有割舍对上一辈的礼仪道德。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最高成就,成功塑造了杜丽娘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一种反抗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但是从结果来看,杜丽娘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仍然摆脱不了封建传统的羁绊,在进退之间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但是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翟静.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演绎探究[J].大家,2011(09).

[2]袁硕.论昆曲《牡丹亭·游园》的古风古韵——以选段《皂罗袍》为例[J].戏剧之家,2015(04).

(作者简介:孙钰,女,中专,江苏省无锡市演艺集团锡剧院,锡剧演员,研究方向:戏剧表演)(责任编辑 徐参文)

猜你喜欢

杜丽娘牡丹亭昆曲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一生爱好是天然”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读《牡丹亭》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