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记

2019-10-07潘大成

参花(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朝圣长春市藏族

潘大成

作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理事,却鲜有作品问世,这或许是个假会员、伪作家吧。这不仅辜负了自己,也给作家抹黑,真是不划算。这里说的人就是我,或许在作家的队伍里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好在十六年前的援藏经历充实了我的人生,也得到了锻炼,于是我心生感动,就拿起笔来记录了一些经历,关注了生活过往的零星碎片。我忙里偷闲把这些捡拾起来,并加以链接,就成了所谓的诗集《高原情》。可以说,这是我人生旅途中十分难忘的一段高原情结。

有一种记忆,永远挥之不去,将永远沉淀于我的心灵深处,也许会伴随着我逝去的灵魂。作为吉林省暨长春市首批援藏干部,自二〇〇二年六月至二〇〇四年六月的整整两年期间在西藏定结县工作,至今已经十六个年头。匆匆的高原之旅,艰苦的援藏工作和生活,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藏着美好的回忆。援藏是对我心灵的洗礼和震撼。从心而论,我行走于天路,细数着西藏的故事,讴歌着西藏的美好:

一为自然之美。西藏的自然环境可谓奇绝而美丽,其风光也异常独特。茫茫青藏高原,一望无际的雪山,晶莹剔透的冰川,奔腾不息的河流,还有那一条条走也走不完的天路等等,这些美好的自然风光,装点着高原的博大宽广与豪放,孕育着无穷的力量,让我领略了广袤无垠、惊天动地的自然之美。我遥望珠峰,走过雅江,回望曾经在雪域高原留下的足迹,不禁会热泪满眼。西藏,有秀美的绿色田园,也有广阔的高原牧场;有连绵起伏的雪山,也有晶莹剔透的冰川;有蓝蓝的天空,有成群的牛羊,也有繁星满天。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梦里,我想起了西藏的美好,想起了那里的美好景色,想起了那里的美好风光。有时我真的会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二为人文之美。我走进西藏,就是走进这个民族,就是融入藏族人民的灿烂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仅要呵护她,歌颂她,而且要更好地保护她,并使其发扬光大。在西藏,每当我走进布达拉宫,走进扎什伦布寺,走进萨迦寺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佛堂的宏大与奇绝,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神秘、神奇与神圣,感受到了我们对宗教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尤其当知道这些文化瑰宝已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殿堂,我感到特别地欣慰和自豪。走进西藏,我就自然而然地融入藏族干部群众之中。藏族兄弟姐妹的淳朴、善良和坚毅的性格,始终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尤其是他们那种眷恋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迫切愿望和那些动人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永远难忘。“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每当我听到德乾旺姆演唱的这首歌,一种温暖和炙热顿时荡漾在心田,仿佛任何事物都无法阻隔我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对这个民族的牵挂。

三为境界之美。西藏的每条路都是天路,都是朝圣的路,也是藏族人民的一条心路。在大昭寺门前,在布达拉宫广场,在扎什伦布寺的佛塔旁,在纳木错湖畔,我都会看到那些膜拜祈祷的人们。执着的面容,带有血印的膝盖,已经磨破的手掌,肿胀的额头,以及那种潜在的永远前行的力量。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幕,都是对我心灵的震撼和感动,也让我的内心世界难以平抑。

《冈仁波齐》是著名导演张扬导演的一部电影,从表面上看,这是精心策划过的一场旅游,实际上是一场“朝圣”。尤其看过电影《冈仁波齐》之后,又唤醒了我的西藏记忆。记得我从拉萨到纳木错的一次旅程,在临近纳木错的时候,路边朝圣的人就越来越多,那种五体投地磕长头的队伍一排排、一行行的,真的是一道风景。我看见所有的朝圣的人都朝着一个方向,有的在诵经疾走,有的列队磕头,有的在心中祈福。在我的印象里,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朝圣要花上一生的积蓄,就是通过一种简单的磕长头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躯丈量着去往神山圣湖的距离。我觉得跪拜朝圣是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的追求和信仰,是一种虔诚的民族精髓,是可以薪火相传的文化遗产,这是应当得到保护和尊重的。而这种文化品质无疑蕴含着一种无上的境界之美。我感到那条朝圣之路,悠长而崎岖,布满了荆棘,也充满了欢乐。

四为精神之美。 我们这些援藏干部是通过自愿报名,组织考核,强中选强,优中选优而组成的一支特殊干部队伍。在西藏,这支队伍是历经严峻考验的,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多少援藏干部,作为儿女却不能尽孝,作为丈夫却不能尽爱,作为父亲却不能尽责,而毅然来到雪域高原。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完成党组织赋予的任务和使命,我们也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默默地奉献着。西藏定结县的海拔高度在四千三百米以上,高原缺氧,困苦难耐,再加上每天都要熬过大长的夜,孤冷与寂寞袭来,真是凄苦难挨。好在我们没有灰心,没有退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援藏工作之中。两年期间完成了县委办公楼、硬化路等七个项目,完成投资一千五百万元,并取得了在日喀则市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双第一的可喜成果。家乡的重托,党组织的信任,亲人的付出,无疑是我们完成援藏任务的重要保证。人们都说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而援藏的经历的确很艰苦,也很难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是几代援藏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就的宝贵财富,即援藏精神。我坚信这种精神也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一样,将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我倍感自豪,我更加赞赏这种援藏精神的高尚和美好。我坚信援藏精神永存。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不是为了名垂青史,而是要历练人生。援藏的经历留下的记忆是长远的,是刻骨铭心的,因此我不得不用文字,以诗歌的形式把这段经历表现出来。在我援藏之后的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六年之后岳父也离开了我们。父亲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师大附中的毕业生,是家乡农村的文化人,很有声望。岳父是省内著名的水文地质专家,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很有学问。生前二老都希望我能把援藏这段经历记载下来。岳父还帮助我修改过《援藏无悔》这篇散文,后来见于报刊。如今《高原情》即将面世,我想二老在九泉之下也会为之庆幸的。母亲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只念了不到三个月的私塾,不识几个字,卻认识我的名字。因此,每次在我带回家里的杂志上看到我的名字,自己就悄悄地收藏起来,视为宝贝,恐怕被人拿走。岳母已经年近八十,是个老中专生,有时她会问我最近是否发了什么文章,好拿给她看看。于是,每逢有文字见于报刊,我就会特意给她送去,她就会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并把我近几年刊发的作品都摆在床头,有时还借阅给其他老同志看。我觉得《高原情》的立足点就是真实,因此在其文学性和艺术性上表现得还不够充分,不够形象,不够完美。即使如此,这也是我的一种真情的表达,心灵的独白。因为这毕竟是我的真实经历,真实感受。

我已过天命之年,我没有升官发财、享受高官厚禄的奢望。但是在工作中,党组织的温暖犹如阳光一样普照,我已经分享到了这份幸福和快乐。那么,我要拿什么来奉献呢?《高原情》就是我的一份答谢礼物,在此也请大家一起来分享。我把她献给我的长辈,献给我的妻子和儿子,因为他们已经付出得太多太多,正是一人援藏,全家奉献;我要献给所有的援藏干部,因为他们曾和我一样风雨同舟,并肩战斗过;我也要献给他们的父母,即使我没有与他们谋面,但是我依然爱着他们,因为他们和我的长辈们一样有着一颗伟大而崇高的心灵。

我真诚地感谢已经年过古稀的国防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洪宝才将军为《高原情》题写书名;非常感谢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顺富、原长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恒笑、原长春市作家协会主席于笑然对我的鼓励;非常感谢长春市文联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王长元为《高原情》作序;感谢我的援藏战友,长春市科协党组书记、科协主席孙彦鹏当年拍摄的珍贵照片;感谢《参花》杂志社主编徐文的热情帮助;感谢我的中学校友、著名作家曹景常为《高原情》所作的校对和修改;同时也感谢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工作和生活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猜你喜欢

朝圣长春市藏族
登泰山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布依少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朝圣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LIKE BUTTER FOR THE SOUL 朝圣之旅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