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建“湿地实验学校”的实践思考

2019-10-07欧阳永清

林业与生态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科普特色

欧阳永清

湿地实验学校是指在实现基本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在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湿地保护思想,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湿地环境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师生湿地保护意识和有效实践湿地保护行动,并对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的特色学校。

舂陵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桂阳县北郊,于2013年12月由原国家林业局发文批准试点建设。公园为由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组成的湘南丘陵地区典型的库塘——江河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322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78.7公顷,占76.98%。据调查,公园内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150种,隶属于25目61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7种;有种子植物148科506属77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

2018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舂陵国家湿地公园联手桂阳县士杰学校展开了“湿地实验学校”创建工作,通过“湿地实验知识”校本课程研究、湿地实践教学、湿地体验等活动,将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以提高师生“认识自然、守护湿地、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及综合素养,实现把士杰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湿地实验学校”的目标。

实践:抓好四大重点工作

一是规划设计。自我剖析,挖掘论证学校的优势资源;从利于学生成长、利于学校发展出发,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宗旨,确定“湿地实验学校”特色项目;制定长、中、短期的发展规划。

二是组织实施。自上而下全體参与到“湿地实验学校”的建设中,管理流程合理清晰,运转有效;校长具有坚定的鲜明特色的办学思路,领导班子步调一致,管理职责落实;“湿地实验学校”特色建设理念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三是目标管理。常规管理(教育、教学、后勤、环境等)以特色建设为中心,“湿地实验学校”特色基础牢固;长、中、短期目标有序推进,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认同和积极参与;规划目标实现效果良好,特色教育逐渐得到校内外的公认。

四是条件保障。有适应“湿地实验学校”特色建设发展的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装备,相应配套设施齐全,能有力保证特色项目的开展;有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有与特色建设相适应的激励、保障机制,尤其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如学分的奖励等。

思考一: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培养是湿地实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健。要围绕特色建设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特色教育的素质、能力、知识和技能,基本形成一支事业心强、特色教育能力强、知名度较高、有一定参与比例的教师群体。将特色教师培训与校本培训、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合,以研究带动特色建设走向深入。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核心团队构建。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湿地实验学校的建设规划和经营管理;湿地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主要负责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湿地教学活动的流程设计和具体教学安排,是湿地教育活动的最佳实施者;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为湿地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智力支持和必要的场地、设备、人员支持。

志愿者团队构建。湿地实验学校自身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学人员,因此,应当让志愿者成为学校湿地环境教育中的中坚力量。志愿者招募主要面向学生家长以及师范、林学、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在校大中专学生或研究生。招募以后,要建立培训制度,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

伙伴关系构建。在湿地实验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学生家长等社区居民的参与是实践教学活动实效性和安全性的保障;专业的环境社团组织可为教学活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企业可从财务、场所、策划设计、设施、网络信息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媒体则是扩大湿地环境教育影响力的最佳平台。因此,应当与它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思考二:抓好课程建设和实践教育

一是开发湿地特色课程。成立校本教材编撰小组,负责编撰教材。紧扣“湿地文化”这一主题,遵循注重体验、创设情境、善于倾听、课程整合和促使行为改变的原则编撰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包括湿地保护、湿地风光、湿地植物、湿地鸟类、湿地旅游、湿地特产6大板块。目前,公园已编撰了《舂陵湿地动植物手册》《舂陵湿地观鸟手册》《舂陵湿地知识宣传手册》等科普书籍,并与学校联合编辑出版了《美丽的湿地》《神奇的湿地》《湿地——

地球之肾》3本校本多媒体教学课件、4册湿地知识教学课本。此外,还要对湿地知识课堂以及室外实地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创造一种立体的环境保护教育、自然认知教育模式。

二是营造湿地特色校园环境。利用学校现有设施或教室,建设湿地科普宣教综合活动馆1间(不少于50平方米),新增科普长廊多处,科普展板若干块,植物科普解说牌若干个。建设湿地宣传标语牌、湿地微缩景观、湿地文化橱窗、湿地文化墙壁等,并利用条幅、班会、板报、广播等加强宣传。校园文化以“认识湿地”“感受湿地”“体验湿地”“保护湿地”等为主线,渲染湿地文化,创设良好氛围,为特色建设提供基础。

三是打造湿地特色系列活动。成立“湿地文化科普室”,开展湿地观鸟、湿地植物标本制作等活动;成立“小小鱼儿书画室”,由美术老师担任辅导员,利用美术课和第二课堂开展素描和野外写生;成立“未来星创作室”,引导学生把对湿地的观察用文字表达出来;成立“湿地产品工艺品工作室”,邀请民间艺人和美术老师培养学生用湿地产品制作简单工艺品的动手能力;开展编辑手抄报活动,引导学生把对湿地的了解、对湿地的热爱、对湿地的赞美以手抄报的形式表达出来;成立“中华秋沙鸭合唱团”,由音乐老师负责教唱赞美湿地的歌曲;成立“保护生态环境摄影小组”,定期组织湿地文化摄影比赛活动;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专题科普活动,并不定期开展各类自然观察活动;联合有代表性的国家湿地公园或湿地学校开展湿地游学项目,利用寒暑假组织在全省或全国各地相关单位进行湿地科普游,促进湿地学校资源流动共享;通过新媒体搭建互动性科普平台,借助官网、微博、微信等多媒体渠道扩大湿地实验学校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科普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科普达人养成记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绵竹实验学校
大英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