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园理念:指引办园方向的观念体系

2019-10-07沈曙虹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办园本体人性

沈曙虹

从20世纪末开始,“理念”一词广泛出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并成为学校推进教育改革、落实现代教育思想的依据,成为学校追求办学特色、改进治理方式和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并由此提出了“办学理念”的概念。这个概念移植到幼儿园的文化管理中,从而生发出“办园理念”的提法。在《园所文化力:园所文化建设的关键概念》(详见2019年6月本刊)一文中,笔者谈到园所文化力主要表现为精神力、行动力和形象力,它们分别通过办园理念、办园行为、办园环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办园理念是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什么是办园理念呢?办园理念是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指引下,由幼儿园教师创造并共享的核心价值,以及在核心价值的统率下对本园一系列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思想的园本化、概括性表述,是一整套指引办园方向的观念体系。

说到观念体系,从道理上讲,它就应该是一个要素齐全、逻辑连贯、层次分明的组合。一般而言,作为观念形态的办园理念,它基本的观念组成有本体观、属性观、目的观、人性观和实践观。

首先来谈本体观。什么是本体?就是指事物的本原、本质。当你问事物源于什么,事物本质上是什么,或者是什么把握着事物的存在时,这就触及了事物的本体。本体决定了事物是什么,决定了事物会怎样。打个比方,中国文化以德性为本体,注重人际关系和人伦道德,因此中国人自然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父母在不远游”“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连吃饭都习惯于围坐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西方文化以个性为本体,更看重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因而西方人的行为模式多是特立独行,吃西餐也是分餐式。由此而言,所谓办园理念的本体观,就是对幼儿园本质的认识,是指从幼儿园生活中发现和形成的,对本园存在与发展最基本、最根本的依据的认识。我们幼儿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幼儿园一切活动和全部精神财富的共同前提是什么?我们幼儿园存在和发展最高的支撑点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本体观。通俗地说,本体观思考和回答的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依据什么”的问题。本体观一般可以用“核心理念”来表述,关于核心理念的话题,笔者将在下一期的文章中专门论述。

其次来谈属性观。什么是属性?就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特性。比如茶杯,它是一种盛装饮用水并且可以端在手里饮用的器皿。这么一界定就把它与脸盆、饭锅、水缸等可以盛水的器皿区别开了,甚至也与水瓶等其他盛装饮用水的器皿区别开了。即便同是茶杯,也还有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紫砂、纸等材质,不同的材质也就构成了不同茶杯的属性。正由于每个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才形成了风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所谓属性观,就是对不同事物独特本质的认识。每所幼儿园都有独特的建园背景、历史沿革、生存环境、师幼状况、教育理想等,这也就意味着每所幼儿园的属性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就需要建立起办园理念的属性观,就需要对本园内生的、必然的、不可或缺的性质,以及对本园不同于其他幼儿园的独特本质加以分析和提炼,并明确表述出来。通俗地说,属性观思考和回答的是幼儿园“是什么”的问题。属性观一般可以用“办园定位”来表述,它是对幼儿园本质特征的框架性勾勒,是在本园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园宗旨和特征所做的高度概括。

第三是目的观。人是有目的的存在,幼儿园的存在同样如此:一是要合乎规律,这是求真;二是要合乎目的,这是求善。有人说,幼儿园存在的目的已由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规定好了,幼儿园只要坚定贯彻就行,除此以外不必也不可能有其他目的。这话从宏观层面看确实有理,但它只看到了共性,忽略了每所幼儿园都是个性化存在的,如因为园本课程的不同而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办园追求。由此,所谓目的观就是对自己幼儿园存在的獨特理由与意义的认识和信念,是对理想的幼儿园愿景的终极性判断。通俗地说,目的观思考和回答幼儿园“为了什么”的问题。目的观可以用“办园使命”来表述,它表达的是本园为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和儿童的培养承担何种义务,一般可包括育人使命(也可称为培养目标,即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发展使命(也可称为办园愿景,即回答“办什么样的园”)。

第四是人性观。幼儿园是师幼生命成长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教育活动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对美好人性向往的基础之上。良好的幼儿教育首先应对人性做出合适的理解,需要在对幼儿园成员“是什么样”的分析和把握的前提下,对教师“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等理想状态寄予最大期待。所谓人性观,就是指对本园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基本精神理性的认识及主张。通俗地说,人性观思考和回答的是幼儿教师“信什么”的问题。人性观一般可以用“园训”来表述,就是幼儿园提出的对全体教师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

最后是实践观。办园就是一种实践行为,实践是幼儿教师的存在方式。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就告诉我们,实践是有指导思想的,以什么样的观念投身教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实践观,就是对幼儿园的理念和理想如何体现在行动上的认识。通俗地说,实践观思考和回答的是本园“怎么办”的问题。幼儿园的实践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归结到最后不外乎两大类:教育(包括养育)和管理。所以实践观一般可以用“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来表述。前者是指我们对教育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是对教育行为持有的基本态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原则;后者是指对本园所遵循的一系列管理原则与所追求的管理理想的概括性表达。

由上可见,作为观念形态的办园理念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自己的观念结构。这个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结构体系中,本体观回答幼儿园“依据什么/从哪里来”,属性观回答幼儿园“是什么/在哪里”,目的观回答幼儿园“为什么/要去哪里”,人性观回答幼儿园“信什么/以什么精神状态去”,实践观回答幼儿园“怎么办/如何去”。以此看来,这五个“观”正是从不同侧面,以环环相扣的形式,直接指向幼儿园发展中最基本、最根本的哲学问题,是办园最重要的、必须回答的、缺一不可的问题,因而这些观念的完整表达与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办园理念体系。

猜你喜欢

办园本体人性
眼睛是“本体”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民办幼儿园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