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
2019-10-06张玉霞
张玉霞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率失常的100例患者,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0%(P<0.05);观察组组内护理满意度为86.0%,对照组组内护理满意度为68.0%(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较急且部分患者还同时存在心律失常症状,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预后与治疗及时性密切相关[1]。若患者在发病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将有助于改善预后。为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必须强化对患者的急救护理,从而在护理层面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工作实践,对优质护理的应用方式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率失常的100例患者,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58.70±3.42)岁,平均发病至送医时间(48.26±7.64)min,平均体质量(63.70±2.55)kg;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58.30±3.25)岁,平均发病至送医时间(48.58±7.80)min,平均体质量(64.05±2.58)kg。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诊后根据科室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护理前基本的准备,并清理送医通道与通知相关主治医生准备实施抢救,术后对于患者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等。
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1)组建由资深护理人员组成的优质护理小组。为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能力,组建专门的优质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2)患者入院后安排专门护士进行一对一护理服务。立即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及时的参考资料以加快后续治疗。3)强化护理人员的手术室优质护理。即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当积极准备手术的各种用具。术后遵照医嘱来指导患者用药,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物处方来指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4)术后情志与环境干预。在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为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也为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态,必须对患者进行的情志干预以帮助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形成对疾病治疗的积极心态与主动配合的意识。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还应当进一步优化病房环境,从而增加患者的感官舒适度。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或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即临床病症基本消失,心律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病症有所改善,心律有较大好转;无效,临床病症未减轻或出现恶化现象。以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患者(或其家属)的满意度信息,问卷调查中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选项,统计受访者选择满意与十分满意的人數并与总受访人数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0%(41/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或其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组内护理满意度为86.0%(43/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多表现为胸闷、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以及发热等病症[2]。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也会出现异常变化,易进一步引发心律失常等现象。
临床上,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之所以预后较差,与患者的护理不佳有一定的相关性[3]。为此,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急救护理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服务缺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疾病治疗需求的全面性考虑,护理内容存在阶段性局限(如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的连贯性不强),从而导致护理服务对临床治疗的支持性不强。优质护理的引入则将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综合化与系统化,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对疾病治疗的支持作用,例如,优质护理强化了患者术前护理、手术室护理与术后护理。在优质护理中一方面将患者在急救不同阶段的护理服务需求进行连续化,另一方面在护理的过程中纳入人文关怀与情志护理,从而提高术后患者的配合度与满意度;由此,发挥护理服务在支持患者治疗与情绪引导上的双重作用[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0%,观察组组内护理满意度为86.0%;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6):214-215.
[2] 程文雯.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2):150-152.
[3] 曹颖.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8,04(31):53-54.
[4] 邱彦勤,罗婷,魏革.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3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