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营商环境优化的路径与对策

2019-10-06王双陆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8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优化路径企业

王双陆

摘 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整体经济,对此我国各地区政府部门必须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的扶持,积极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当前企业营商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就如何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营商环境;企业;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29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逐步趋于完善的背景下,要想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促进地区形成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保障。所谓营商环境就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大环境,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决策依据。但是,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使得营商环境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值得深思和探究。

1 企业营商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1.1 不敢为、不作为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对于一些企业家,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家的接触极为抵触,使得一些招商引资项目进度慢,甚至本该与企业进行沟通解决的问题也是一拖再拖,使得项目最终“难产”,这种与企业之间交往分寸拿捏不准,导致一些公职人员在处理政商关系时“钻牛角尖”,为了避嫌,干脆舍“亲”保“清”。在企业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甚至有领导干部保持着“不干事就不出事”的错误认知、不理旧账。使得以往“亲而不清”演變成了“清而不亲”,以前很多企业在门槛准入时经常抱怨“门难进、脸难看”,如今已经演变成了“礼不收,事不办”,让一些企业家感慨创业越来越难,投资回报逐年下降。

1.2 企业融资难度大

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能够维持自身健康运作的资金,但是从传统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来看,对于很多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而言,融资难逐渐成为一种行业普态。一方面,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机会锐减,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信息保密不透明,缺乏完善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能够向金融机构抵押担保的物资非常之少,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银行贷款融资的信用评价等级标准,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能够看到,企业的贷款是呈上涨的趋势,但是增速放缓,基本趋于平衡。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20%以下。因此,融资难成了多数地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屏障。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区的融资政策和流程多是针对的大型国有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具有较强的信誉度和还款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融资业务时,更多是考虑如何确保自身利益而并非是从整体的社会效益出发。

1.3 企业高技能创新人才引进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这样的意识更多是停留于表层,目标局限、注重眼前利益、风险意识淡薄都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企业家由于欠缺专业的技术背景、好高骛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并不具备完善的用人、选人机制,从而使得企业难以真正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人才,从而制约了企业的深度发展。科技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在于三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小,难以承担高昂的人才成本,也就难以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二是,企业管理模式落后,企业文化理念难以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缺乏一整套完善的用人机制;三是,企业更加倾向于设备的更新,从而忽略了人才的引进,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却忽略了对人才的培训。

1.4 政策落实不到位成为常态

在一些地区,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推动营商环境的建设,但是这些政策却缺少针对性,精细化程度明显不足。政府所推行的政策缺少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同一地区不同行业政策执行标准存在差异,尤其是一些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待遇千差万别。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在市场准入方面依旧会遭遇很多政策性干预和抵制,非公经济发展的隐性壁垒逐渐显露。一些涉及非公经济的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扯皮,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 企业营商环境优化策略

2.1 完善法律规范体系

要想营造良好的企业营商环境,就必须要重新认知政商关系,对两者行为边界进行明确化、制度化,形成法治化、规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政商行为透明化。政府部门和企业人员要遵法守法,秉公用权、规范用权,两者之间不可存在非法的利益关系,坚决抵制权力寻租。相关职能部门要树立“敢作为、愿作为”的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搭建好的营商平台。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合理规范对企业所提交报建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坚决抵制“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的发生,将权利尽可能下放给市场和企业,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所有项目审批都必须要严格根据流程操作,做到“零超时”。

2.2 出台优惠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政府部门必须要重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帮助企业突破当前融资难的关键就在于地方政府必须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作企业坚强的后盾,引导商业银行能够打破以往传统的国家、国有银行、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三位于一体体系。可以在地区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贷部门,重点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和战略目标,在审批流程、权限以及周期等方面,打破传统贷款的标准束缚,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的贷款体系。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当不断优化企业担保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协调和担保工作。加快建立地区信用担保机构,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运作,为地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足够的金融支持。

2.3 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要想改善当前企业营商环境,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的创新机制,帮助企业提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的最终目标,促进企业能够平稳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创新力。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优化,注重对企业技术含量的推进,增加附加值,从而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目前,对于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还是要将注意力放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帮助企业提高自身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此外,还应当健全帮扶企业发展的政策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投融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转换。

通过待遇吸引、政策引导以及事业激烈,对地区现有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依托当地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不断加强地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建设。构建完善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地区高技能创新性企业家的培养,对高新技术型人才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发放居住证、解决子女就学、提供高质量医疗保障等。

2.4 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政策落地

对扶持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和金融政策,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完善,加快企业征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将我国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落实对中小企业收费减免政策的完善。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宜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政策、信息、法律以及人才服务。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必须要行动起来,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动,将企业名录作用发挥出来,积极打造服务于企业的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此外,还应当利用好个私协会等中介机构,发挥其桥梁作用,推動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融通共赢。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企业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自身成长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对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快优惠政策的落实,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和鼓励,建立健全的创新体制,吸引更多高素质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发展,营造积极公平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权利,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银.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约束与对策建议——基于京津冀地区的调查[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20(3):87-90.

[2]宋雅楠.谈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3]韩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75(02):79-82.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优化路径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