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分析

2019-10-06张彦峰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5期
关键词:趋势分析恩格尔系数

张彦峰

摘 要: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计算得出,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首先,根据1978-2017年格尔系数的变化,对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行了温饱、小康、相对富裕的阶段划分;其次,将恩格爾系数与人均GDP变化进行对照分析;最后,在对我国两次小康标准对照分析的同时,对如何正确看待利用恩格尔系数对居民生活水平的阶段划分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趋势分析;经济发展阶段;小康标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5.0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居民收入连年增加,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对一个国家(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或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情况如何衡量,在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衡量指标,多年来国际上仍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情况如何,本文通过计算和分析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对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

1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1.1 恩格尔系数

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研究人们收入的增长对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得出一个重要的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逐渐增加,但食品消费增加的速度与收入增加的速度并不一致,而是前者低于后者,亦即食品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逐步减少,这一规律被称作恩格尔定律。并由此定义食品消费支出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为恩格尔系数(EiGeis Coefficient)。恩格尔系数越高,则表示这个国家(地区)越贫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则表示这个国家(地区)越富裕。因此,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家(地区)贫富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利用恩格尔系数划分一个国家(地区)生活水平或贫富程度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及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50%为小康,30%—40%为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1.2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计算我国1978—2016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及加权平均得出的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引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历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如表1所示(由于年份较多,这里只列出部分年份)。

将表1所列各年的恩格尔系数变化用折线表示,如图1所示。

2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2.1 我国由贫困逐步走向相对富裕

分析表1和图1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以得出:1978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67.7%,城镇居民为57.5%,加权平均计算为65.9%,超过了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16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了32.2%,城镇居民为29.3%,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6%,2017年已降到了29.3%。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我国从2008年以后实现了相对富裕,2017年开始进入富裕行列。2017年恰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从整体上讲进入富裕行列,具有里程碑意义。

2.2 居民生活水平的三阶段分析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加权得出的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1978—2016年可分作三个阶段。1978—1998年,这20年为第一阶段,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65.9% 降到50.5%,说明我国由贫困实现了温饱。1999—2008年,这10年为第二阶段,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88年的50.5%降到了2008年的41%,说明我国已由温饱走向了小康。2009年到2016年为第三阶段,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2008年的41.0% 降到了2016年的30.6%,可以说我国社会进入相对富裕行列。当然,这是对整个国家而言的,并不排除有些地区和许多农户按目前的标准还没有实现小康,甚至还没有脱贫,以下本文还要作详细分析。

2.3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于城镇居民

可以明显看出,同一年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于城镇居民,说明我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市比农村富裕。针对我们划分的三个阶段的四个结点年份,分别计算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距。1978年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高10.2,高出15.06%; 1998年高8.7,高出16.29%; 2008年高5.8,高出13.27%;  2016年高3.9,高出12.11%。由此可以看出,第一阶段的20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由高出15.06% 增加到高出16.29%,差距在拉大,这是由于这期间城市经济发展快于农村,因此城乡差距在拉大。1998年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距在缩小,由1998年高出13.27%到2016年差距缩小到高出12.11%。这是由于中央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党和全国的中心工作,使农民逐渐走向了富裕,因此城乡差别在逐步缩小。

3 恩格尔系数变化与人均GDP变化对应分析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的阶段划分

依据恩格尔定律,虽说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慢于收入增长速度,但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杜生贝利相对收入假定等消费理论,食品消费支出仍主要依赖于收入。以下研究人均收入的变化趋势与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的关系,这里对于人均收入指标,我们沿用惯例,采用人均GDP。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计算,并参考快易理财网发表的“中国历年人均GDP数据”,我国1978—2017年以美元计、不变价人均GDP如表2所示。

世界银行针对国家收入情况进行了划分,分别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四种类别。人均国民年收入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人均国民年收入在1046—412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人均国民年收入在4126—12735美元之间为中高收入;人均国民年收入在12736美元或以上者为高收入。根据表2所示,按照这一划分标准,我国1978—2017年人均GDP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2000年,我国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属于低收入国家;第二阶段,2001—2009年,人均GDP在1046—412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2010年以后,人均GDP超过4126美元,进入中高收入行列。

3.2 恩格尔系数变化与人均GDP变化三个阶段的一致性

以上按人均GDP三个阶段的划分,与前面按照恩格尔系数1978—2016年三个阶段的划分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基本上是一致的。居民温饱对应于国家低收入,小康对应于中低收入,相对富裕对应于中高收入。两种划分,前后相错一年或两年;第二阶段,进入小康的開始年是1999年,中低收入阶段开始年是2001年,相错两年;第三阶段,相对富裕从2009年开始,中高收入从2010年开始,相错一年。这是由于消费具有滞后性,因此只有收入增加以后,消费结构才会跟着升级,恩格尔系数才会下降。

4 如何正确看待利用恩格尔系数对生活水平不同阶段的衡量

4.1 两次小康标准的提出和对照分析

按照以上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我国居民小康区间是1999—2008年。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内涵,确定了小康社会16个指标的基本标准,其中,人均GDP 900美元,恩格尔系数50%。这是小康初级阶段的标准,也是低水平小康。根据上面计算,1999年恩格尔系数48.9%,已低于50%,2000年人均GDP 957美元,超过了900美元。按照这两个指标衡量我国1999年已进入小康,这是小康初期。

2002年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国家有关部门给出小康社会的十项根本标志,其中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这一标准与1991年的标准相比,可以说是较高水平的小康。根据上面计算, 2008年人均GDP 3471美元,2007年恩格尔系数40.0%,基本符合上面要求的两项根本标志,也就是说按照这一标准我国2008年已实现了小康,即是前面我们划分的小康阶段的后期,是较高水平的小康。

由此可以看出,两次小康社会对恩格尔系数标准的要求,与我们根据以上计算按照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是一致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衡量小康的标准,无论是1991年提出的十六项指标,或是2003年提出的十项标志,恩格尔系数仅是其中的一项。恩格尔系数达到要求未必其它指标都能达到要求,这里是仅考虑恩格系数而已。

4.2 正确看待恩格尔系数对生活水平的衡量

按照恩格尔系数衡量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入某一阶段,是对我国整体而言的,因为计算恩格尔系数用的是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统计,按收入分作了九个层级:最低收入户(10%)含困难户(5%)、较低收入户(10%)、 中等偏下户 (20%)、 中等收入户(20%)、中等偏上户(20%)、较高收入户(10%)、最高收入户(10%)含更高收入户(5%);农村居民消费统计按收入五等分分级,即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下面我们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计算了城镇和农村居民部分层级的恩格尔系数,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2008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0.379,小于0.4,说明已进入小康;但最低收入户、较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还远大于0.4,说明这40%的居民还没有实现小康。同年,虽说对全国来说已实现了小康,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0.437,没有进入小康,更有20%的低收入户还处在温饱边沿。再以2012年农村居民为例,计算得出恩格尔系数为0393,若以恩格尔系数衡量,农村已实现了小康,但计算得20%低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0.433,20%中等偏下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0.426,也就是说这40%的农户还未有进入小康。因此,恩格尔系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水平所处阶段的判断是整体性的,并不是每一收入层级的居民都进入了这一阶段。由此不难理解“总体实现小康,局部仍然贫困”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从全国来讲我国早已实现了小康,但由于我国地区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一些地区和相当数量的农户没有达到目前小康的标准,我们要求的不是国家整体小康,而是全面小康,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因此还需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卞红飞,王必好.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消费者价格的变动关系分析[J].中国统计,2013,(4).

[2]马敬桂,黄普.食品价格、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5).

[3]刘星.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

[4]赵鑫.恩格尔系数模型的改进及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8,(10).

猜你喜欢

趋势分析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研究*——基于ARIMA模型
浅析恩格尔系数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的灰色建模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