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19-10-06胡蝶李毅何芳林陈银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5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链

胡蝶 李毅 何芳 林陈银

摘 要:中药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药的优势及市场前景越来越被国际认可。然而,单纯提供中药农村品的传统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国内及国际市场的需求。中药种植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发展大中药产业,将中药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失为一种新的发展路径。结合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中药种植;产业链;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5.005

1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高涨。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粹,具有极高的中药养生及保健价值,不仅深受国人的追捧,也成为民族产业走向国际的名片。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提升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地位。不仅重视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也将中药产业链的发展作为发展重点。中医药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中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曾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湖北省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武汉、黄冈、十堰、恩施等地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2018年湖北省又提出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中药产业的发展已日益引起政府重视。

2 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条件,让湖北省拥有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在全国中药资源中,居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湖北还是炎帝和李时珍故里,中药文化源远流长。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不仅本身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并且有发展大中药产业链的产业基础。而武汉城市圈中的黄冈、咸宁、鄂州中药材资源丰富,依托武汉1+8城市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2.1 自然条件良好,中药材资源丰富

在湖北省的中药种植六大产区中,武汉城市圈的武汉、黄冈、鄂州、咸宁、孝感都占有一席之地。黄冈市的英山县和蕲春县中药材资源综合度最高,麻城的白菊、团风射干也都赫赫有名。黄冈中药材种植已朝着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鄂州,以生物制药为其支柱产业。孝感北部是植物中药材资源区,主要种植干姜、白药子、白及、青风藤、乌药、丹参、虎刺、桔梗等植物中药材资源。咸宁的通山、通城也是主要中药产区。

2.2 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

随着国家对中药产业的重视,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中药种植产业也开始了产业化发展。各类产业化组织不断涌现,中药种植农民合作社、中药种植行业协会、中药种植龙头企业等。这些组织通过合同契约联结、股份合作制联结等各种利益联结形式与农民利益联结越来越紧密,发展出了通城县的“龙头企业+农户”形式, 罗田县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组织形式 。这些产业化组织形式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为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2.3 中药种植产业向规范化发展

中药材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for Chinese Crude Drugs)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其涵盖了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促进了中药材种植业的规范化发展。武汉城市圈主要中药种植区通过实施中药材GAP管理规范,逐渐从传统粗放型生产模式向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转变。中药材GAP认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麻城九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福白菊基地、黄冈九州通中药材有限公司苍术基地、罗田茯苓基地等都陆续获得GAP认证。这些认证基地以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为依托,努力开展道地药材GAP基地建设,提升藥材质量,促进了中药材的标准化、现代化。

2.4 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果显著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其他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以地域冠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对道地药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是促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武汉城市圈道地药材丰富,罗田九资河茯苓、罗田金银花、罗田苍术、广济佛手山药、麻城福白菊,团风射干、团风苦荆茶、蕲艾等地道药材均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3 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药种植产业基础良好,且成果显著,但从产业链角度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3.1 产业链上游: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中药工业迅速发展,激发了用药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中药种植产业不健康发展,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人们不惜大量采掘珍贵的野生中药材资源,而生态环境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中药材已面临紧张和濒危的局面。人工种植中药材方面,人们为了追求产量,过渡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使中药材质量严重下降,还破坏了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这种不考虑环境因素的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生产方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甚至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3.2 产业链中游:仍以小农户为主,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仍是传统农民。这种特征决定了中药种植的分散性和小规模化。传统农民还处在以家庭为主体的松散管理模式中,缺乏计划性,也无法充分利用市场信息,从而导致药材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均落后于社会需求,出现信息不对称。另外,一般中药企业也普遍存在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规模化生产的良好中药材并未有与之相匹配的采收标准和深加工技术和水平,质量好的药材也因为技术要求不达标,造成产品降级,药品的经济效益无法体现。大型龙头企业虽有技术和规模,但却十分稀少。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且效益良好的龙头企业。

3.3 产业链下游:中药种植产业链拓展不足

中药材资源不仅具有养生保健治病的功效,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已被国家定为国家战略资源。然而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资源开发和生产尚且不足,更不用说中药材资源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鉴于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除了要从源头抓起,以中药材GAP为指导,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杜绝环境污染,还要充分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信息技术规范透明的中药农产品全产业链,同时提升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创品牌中药材产品。此外,将中药材产业和生态旅游养生融合发展也是一种极好的模式。

4 中药种植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

4.1 有利于促进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种植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是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中药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中药文化的传承以及生态环境。通过中药种植产业和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在合适的地方大规模种植中草药,不仅可以保护中草药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也能起到观赏作用,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感受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旅游中传承中药文化,在旅游中体验中药保健养生,提升人们的健康。

4.2 有利于促进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龙头企业的发展

将中药种植产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规划、大量的投入,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不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到的。但凡企业开展中草药种植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必定是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具备成为龙头企业的条件,而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中草药种植的规划和生产,养生保健旅游项目的开发,中药材养生保健产品的开发,各种项目的锤炼,市场的锻造,以及巨大经济价值的创造,足以打造出大型龙头企业。

4.3 有利于促进武汉城市圈中药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

單纯提供中药农村品的传统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国内及国际市场的需求,更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药材,作为具有独特文化和经济价值的国家战略资源,其内在的价值还远未充分发挥。通过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另外可以促进传统中药种植业变特色农业,促进中药种植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经济附加值,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从横向、纵向拓展中药种植产业链,促进中药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詹亚华,刘国杜.湖北中药资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

[2]卢婕.把健康产业打造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J].广西经济,2017,(3):14-17.

[3]王平,黄必胜,詹亚华等,从源头抓起促进湖北中药产业快速发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5):44-46.

[4]梅杰,袁铭,张安平等.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开发的探讨[J].医药导报,2009,6(28):208-209.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链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