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新西兰自贸区现状及前景研究

2019-10-06吴向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6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新西兰

吴向阳

摘 要:目前,建立自由贸易区(FTA)是世界经济演变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2008年4月7日,中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成立两国自由贸易的协定,新西兰至此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区对区域内国家的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分析目前中国与新西兰经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借鉴,找出了双方贸易合作特点及不足之处,提出了增进合作的有关建议,并展望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新西兰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6.028

近年来,随着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如今也开始融入这一发展的潮流,积极参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中国自2008年与新西兰成立自由贸易区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使双方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同时也展望到了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

1 自由贸易区理论概述

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及地區通过拆除阻碍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后,经济在体制上组合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诸如此类的贸易小团体我们称之为——区域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至今为经济理论界所普遍接受的经济一体化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 Bela)提出的:“一方面,两个独立的国民经济(economy)之间,如果有贸易往来则可视为是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经济一体化又指各经济体之间的深化合作。”经济一体化它是一个过程,它通过借助于诸多的政策来减少各经济体之间的发展障碍;经济一体化又是一种形式,它体现为消除了各个经济体之间的歧视。

从目前世界的典型经济体一体化来看,欧盟(European Union)等发达国家都是在完成它们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然后进入到跨区域合作的阶段,而这同时也说明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与贸易方面逐步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也验证了跨区域贸易合作的对于这些国家的不可或缺性。所以中国与其他国家国家之间成立自由区,重要的是跨区域的合作。在当前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自贸区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北美自贸区给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所带来的经济贸易方面的收益是比较明显的,要根据我国国家的国情找到一条合适的自贸区模型,这就是北美自贸区给我们的启示。

从2004年谈判开始,中国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经过了3年一共15轮的谈判和协商,于2008年该协议终于达成。此协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实施结束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没有贸易协定的尴尬历史,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合作的重要步骤。

2 中国与新西兰成立自由贸易区后双方贸易变化

2.1 成立自贸区对贸易产生的影响

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是否能使成员国实现多赢,是否能共同享受到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收益,都取决于产生怎样的贸易效应。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效应主要来源于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以及由产品结构决定的贸易关系和价格成本。

根据世界经济理论所普遍接受的关税同盟理论,一个经济体和另外一个经济体之间成立关税同盟后,将会产生静态的(static)经济效应和动态的经济效应。所谓静态效应是指假定经济总量(assumed economic output)不变,技术条件(technical condition)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经济一体化对集团内(bloc)国家的贸易、经济发展及物质福利等所造成的影响,是关税同盟对价格、数量、进口来源及经济福利的效应,即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动态效应是指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作用,主要包括:(1)带动经济发展;(2)规模经济效应;(3)促进竞争效应;(4)刺激投资效应;(5)资源配置效应。在本文中,主要分析研究的是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根据其字面意思它是一个创造过程,创造原来并不存在的贸易。它指关税同盟的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关税壁垒减少或取消之后,一个经济体内高成本产品被区域内其他伙伴国的较低成本产品所取代。产品从原先某成员国自行生产到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其结果本经济体用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的资源得到了减少,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经济体利益得以产生;另外是成本的降低使该产品的价格降低,扩大了需求和贸易量,创造了消费利益。如表1所示。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的某产品成本分别为5元、3元、2元,美国进口关税水平为200%。在没有成立关税同盟的时候,受到200%的关税壁垒的影响,美国该产品的价格为最低,所以美国决定自己生产该产品。美国和墨西哥两国成立关税同盟后,双方取消了关税壁垒,墨西哥国该产品的总体价格下降,低于美国水平,因此美国从墨西哥进口该产品。这样一来,美国不仅自己国家可以省下制造该产品的开支,又因为价格下降提高了贸易量,这就是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转移,一个国家向区域内的其他经济体购买比较昂贵的产品转变从区域外的其他经济体购买较低成本的产品。关税同盟成立后,则通常转区域内最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购买该产品。在二者不一致的情况下,这就表示了进口成本的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得区域内消费者剩余水平下降,同时也意味着区域外最有效率的生产力和最有效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降低了世界福利水平,如表2所示。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某产品的成本分别为5元、3元、2元,美国进口税率为100%。关税同盟成立前,加拿大国这个产品的价格是最低的,所以美国从加拿大购买该产品。美国和墨西哥两国关税同盟成立后,这个时候墨西哥国的成本就是最低的。所以美国国向墨西哥国购买该产品。因此,该产品的进口就从成本最低的加拿大国变到了区域内成本最低的墨西哥国,这便是贸易转移效应。

2.2 中国与新西兰形成自贸区后贸易情况概述

中国和新西兰成立了自贸区后,根据上述理论的,贸易创造效应是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消费者剩余的扩大。中国和新西兰成立自贸区前后贸易额如表3。

由上表不难发现,就进出口贸易量而言,2007年中国向新西兰的出口总额为38.7亿美元,在两国成立了自贸区后,中国出口到新西兰的贸易总量有所提高。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量减少,2009年中国向新西兰的出口比起2007年为负增长。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出口额不断上升,直至2013年,中国出口新西兰的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了74.9%,产生了正的贸易效应。

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历年新西兰出口中国总额大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从2007年十四亿美元的出口量,到2013年八十二亿美元的出口总额,在五年左右的世界内,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量大约增长了六倍,产生了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双方出口额都不断增加正是体现了两国之间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一方随着某产品的进口量增加;另一方该产品的价格比原先降低从而增加了消费利益。

在2013年新西兰出现了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之前,中国跃居新西兰第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中国与新西兰的贸易依存度逐渐增强,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国商品从成员国进口代替原本的自行生产,因此用于该产品生产的资源更为有效地用于他处,从而提高了生产力,这便是贸易创造的生产效益。

在中国和新西兰签署自贸协定后,两国经济体贸削减了大部分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与此同时对于两国国家之外贸易仍然保持着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成员国的产品成本削减了其竞争力,障碍了自贸区外国家的贸易流动,进而阻挡了自贸区外经济体低成本产品的进口。因此同盟国之间相互高成本产品进出口贸易往来增加,减少了原本各自与同盟国外较低产品的贸易往来,产生了一些贸易转移效应。

从历年新西兰货物贸易及中新双边贸易概况中的新西兰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数据中可以看出,木及木制品、木炭这类商品出口中国的数额位居第二,且在2008年簽署自贸协定后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发展倾向。俄罗斯联邦(Russian Federation)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占国土面积百分之五十,居世界第一位,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我国森林产品主要进口国之一。在此我们不妨以俄罗斯为例,通过比较中国进口新西兰的木及木制品、木炭这类商品数额,与俄罗斯作对比,来验证成立中国与新西兰自贸区后森林产品的贸易转移情况,具体数据为表5。

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从统计数据中可看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进口木材的主要国家,双方木材的贸易进出口前景是很光明的。中国与新西兰立即削减了大部分低于百分之五的关税,由《新方关于中方原产货物的关税减让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看出木及木制产品的关税逐年下降至2012年取消全部关税,所以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木及制品贸易额自从2008年开始就逐步提高。从折线图可看出近几年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木制品处于直线上升的趋势,而俄罗斯出口中国木材的出口额却趋于平稳且有所下降,且随着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有朝一日一定会取代原先从俄罗斯进口的趋势。这便是自由贸易区下的贸易转移效应。

3 中国与新西兰自贸区合作现状

3.1 特点——经济互补性较强

新西兰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国家,新西兰的经济产出有较高的贸易依存度,然而由于受到国家发展规划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其支柱产业便是旅游业和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特别是其中的动物制品、肉类、奶制品等。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可见动物产品新西兰出口中国的主要商品构成;其次为木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和食品饮料。虽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新西兰如今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成绩,但在重工业和高科技领域则有所欠缺,所以其经济严重依赖于外贸。因此机械、机电产品、交通运输工具、轻工业加工品成为其主要进口产品。

2014年新西兰自中国进口的首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和纺织品,进口额分别为25.8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其总和占该年度新西兰自中国进口总额的51.9%。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贱金属及制品分别进口7.2亿美元和5.3亿美元,合计占该年度新西兰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7.5%。机电产品的进口所占的大比例,正是说明了新西兰本身经济结构就不是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国家。

新西兰的重工业和轻工业相对不发达,因此工业制品及轻工业生活资料为新西兰是它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土地广阔,各类资源丰富,因此造就了现在我国经济多元化的立体发展,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言,我国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此外,新西兰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及旅游的主要目的国之一,中国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也是新西兰所稀缺的。由此可见,中国和新西兰的贸易商品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就像是催化剂,可以有效的使两国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同时,取长补短,于是有了现如今中国和新西兰经济合作的特点。

3.2 潜力——新西兰蒸蒸日上的农业、旅游业和代购行业

新西兰的支柱产业农业相比,中国很多的农产品缺乏竞争力。新西兰之所以农业发达不仅只因为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源,更是因为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和GDP 的不断提升,中国人民生活购买力稳步提高,希望购买更多更优质的产品。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不仅把新西兰的奶粉传遍了中国大江南北,新西兰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把它的旅游业带到了中国。

3.3 产生的影响

中国与新西兰成立自贸区后给双方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合作潜力不言而喻,该贸易协定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双方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的长期发展,也促进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國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全年自新西兰进口农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中,按金额排名第一位是中国,金额为三百九十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五,其次为美国和澳大利亚。2012年全年统计数据显示出口到新西兰农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五,金额为16852.9万美元,同比增长2.3%。由此可见,成立自贸区对合作伙伴国双方的农产品贸易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新西兰在乳业发展中在国际中的竞争优势,再加上中国乳品的进口关税降低,这无疑对中国乳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对中国的乳品加工业造成巨大压力。因此,中新成立自贸区的建立使得新西兰乳制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断的同时,却使中国进口的奶源日渐单一,且打压了中国乳业的气势,在发展道路上止步不前。

由于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国情不同,国际贸易存在地域、人文、国别、国家间利益等差异,所以贸易争端在国际贸易中是很常见的。面对这些消极影响,我们应予以积极的态度去化解。

我国乳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乳品质量等方面来看都难以与乳业发达、乳制品产业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乳业唯一最有力的竞争优势是价格,然而实际上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优势正在逐步失去,但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一切入口,利用自贸区平台,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奶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推动中国奶业的振兴。

3.4 潜在问题——“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中国与新西兰贸易的未来发展充满机会和潜力,同时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怎样能够保持双方现在已有的贸易成果,从而进一步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市场,需要双方更多的沟通和努力。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 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它不仅是一个互免关税协议,包括了市场完全对等开放,以及人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权益等等的内容。这一协议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发展。新西兰作为TPP的四个创始国之一,随后澳大利亚、秘鲁、越南、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纷纷表示愿意加入谈判,这将对现在及今后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格局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4 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及展望

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属于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定,顺应了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与新西兰这样的发达国家的自贸协定,对中国贸易和经济的利益明显优于和发展中国家的自贸协定。中国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经济不断向外向型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新西兰的第二大贸易伙伴(second-largest trading partner)及最大的进口国(largest importing country )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市场(second -largest export market),也是新西兰游客的主要来源。

自2008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量有了稳步明显的提升。 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除了巩固和提高业已存在的两国的合作之外,势必不断提升双方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加深双边的互信与友谊,提高二个过阿基的整体竞争能力。目前,双边关系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优剪短,合作和经济也出现不断提升的喜人迹象。双方友好紧密的合作为双边的贸易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机场,双方互通有无这一特点为合作打开无限的空间。双边自贸区的签订表示这是双方认同彼此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规模经济,改善经济结构,更有效率的进行合作和沟通,提高两国人民的福祉;有利于双方建立沟通对话机制,合理公正的对待一些贸易纠纷和反倾销和反补贴争端; 有利于积极发挥示范效应,促使其他西方国家给予中国公正的贸易待遇。

中国和新西兰自1975年以来就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睦邻关系,而且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潮流下,两国政府和人民在长期的贸易合作中,往来积极推进着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实施。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经过了漫长的谈判和发展过程,到达了今天积极蓬勃发展的经济贸易合作局面。中新自贸区的成立为双方经济带来了全新的动力和发展机遇,也为世界区域经济带来的新的活力。随着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一个共同繁荣的新地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之后消减了贸易中的许多壁垒,促使了双方贸易额进一步增长,并扩大了双方的贸易合作领域。

第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双方发挥所长,并且各取所需,促进了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同时也优化了本身的产业结构,从而提高自贸区内贸易质量和福利水平,实现了经济互补。

总之,建立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新西兰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新自贸区的建成使双方的贸易额有更大的增长,相互之间投资将逐步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对两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新自贸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彬.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45-48.

[2]龙德智.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3]宋锡祥.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探讨[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2009.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新西兰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新西兰兔
游新西兰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