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双版纳“召片领”印章的历史文化内涵

2019-10-06岩坎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3期
关键词:印章

岩坎翁

摘 要:“召片领”是傣语,意为“广大土地的主人”,是车里宣慰使(俗称傣王)的傣语尊称。文章从西双版纳傣族政治制度、“召片领”印章的钤印情况、印章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对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馆藏“召片领”印章进行分析解读,浅析印章背后的故事,以求教各方同仁。

关键词:傣族政治制度;“召片领”印章;历史文化内涵

1 西双版纳傣族政治制度

西双版纳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国境线长1063千米,南部与缅甸接壤,东南部与老挝交界,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为屏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这种环境下,历代中央王朝很难对其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进行统治势在必行。元朝在1253年平定大理政权后,加强了对云南傣族地区的统治,逐步推行土司制度,在南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建立了车(彻)里军民总管府,西双版纳傣族地区逐渐向封建领主制过渡。明清两代对西双版纳地区的统治基本沿袭元朝旧制,保留了土司统治,并将车里军民总管府改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土司制度的统治达到了强盛时期。1570年,时任第23代车里宣尉使刀应勐带妻子氻苏宛纳巴读玛公主回缅甸探望缅王,为收集物品进贡缅王,便将其辖区划分为十二版纳(“版纳”为提供负担的行政单位),自此出现“西双版纳”的名称,封建领主制的特征愈加明显。土司制度一直保存至新中国成立前,即一套以宣慰使为中心的傣族政权也保存至新中国成立前。西双版纳的土司制度源于羁縻制度,最早由蒙元政权建立,其最高领袖被册封为宣慰使,傣语称为“召片领”,“召片领”据有政治、军事、法律上的至高权力。

车里宣慰使司内部有一套严密的政治统治系统,最高政权机构是宣慰使司署,由30多名官员组成。宣慰使下有3位大臣主管行政、司法、财政、税收、粮政,其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是怀郎曼洼,又称“都竜浩”(首相)。车里宣慰使与其下众土司官员,除了上下关系以外还有一种横向联系,学术界称之为内外官体系,其管理体制类似中原王朝的“宫廷”和“朝廷”。内官员就是掌管宫廷事物的总管或副总管,一般由“召片领”亲属担任,管理宣尉使的武器、财产、礼服、税贡、文件、象、马以及传达宣尉使谕旨等。议事庭处理事务类似朝廷事务,西双版纳各勐土司,派遣他们代理人“波郎”为议事庭的组成成员,长驻宣慰街,决议西双版纳的重大事务。车里宣慰司内的一切重要事务,如头人、召勐、“召片领”的任免袭职、制度的兴废、各勐之间的纠纷以及宣慰司署的各项重大事务,都由议事庭来处理。

2 “召片领”印章的钤印情况

西汉至元、明、清时期,中原王朝为统治和管理好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委派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并颁发统一制作的官印。官印的尺寸、材质、钮制和文字内容都有严格规定。在中原王朝统治没有深入到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时,西双版纳属于部落联盟,由多个实力强大的“勐”结盟而成。政权组织系统上下有序,层次分明,最高长官“召片领”和署官以及下面的部落首领“召勐”都使用自制印章,而这种印章不属于行政印章,仅仅是一种证明自己身份的印章,但有着极强的权威意识和宗教意义。印章一般刻有动物、神兽和自然等图腾意义较重的图案,类似于肖型印章。这种印章在傣族政权内部管理公文上时常钤盖,是一种傣族官员“土”官印,非常具有傣族政权特点。钤印时,“召片领”使用自制官印和朝廷颁发的长方形铜质车里宣慰使司印。“一般的上呈文书中用方印,下行文书中用圆印。方印盖在正文落款处日期上,圆印盖在正文最后二字上,表示到此结束,以防添改”[1]。

宣慰使于傣歷1250年9月10日签发给召庄的出国通行证(通离证),其中圆形印章为“召片领”使用印章,方印为朝廷颁发的官印。从这一通行证上就很易看出当时印章在文书上的钤盖情况。

下文对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馆藏两枚印章进行逐一介绍和初步研究。

阴刻“召片领”象牙圆印,印面直径4.8厘米,通高12.9厘米。这颗印章是23代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归顺缅朝,缅朝效仿明朝政府敕封刀应勐。同样授予车里宣慰使敕封诏书、印章和冠带,特诏授刀应勐为“左殚国大自主福禄至善王”,赐给象牙印一颗。印宽三指,中刻须弥神山,周围环绕七重金山,其下有海、三柱、鳌鱼一对,其上有浮图、日月[2]。阳刻“召片领”木质圆印,印面直径4.8厘米,厚3.5厘米。圆柱形钮,高2.4厘米,直径2厘米。印身一侧刻有星点,以示用印位置。两枚印章印面的图案虽有不同但意义都相同,意为日月照耀下的土地、森林、河流、农田等都属“召片领”所有,寓意着“召片领”的领地、领空以及地下财富神圣不可侵犯,印文图案的意义与傣语“召片领”的意义是相同的。象牙印章由“召片领”夫人保管,也称为“掌印夫人”,日常的下行文件用木质印章钤印。

3 “召片领”印章的历史意义及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召片领”印章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艺术内涵,向人们展示了傣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宗教信仰以及独具特色的审美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3.1 “召片领”印章背后的历史意义

一颗印章联接着明王朝、缅甸王朝与车里,体现出三方共同接受的政治格局。刀应勐迎娶缅王之女的婚礼,中缅双方官员共同观礼,明朝政府首次承认了缅王朝对车里宣慰使司的正式任命。受当时云南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这场婚礼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也不乏明朝政府的一种政治协商战略。

元三十三年(1296)蒙元政权在车里(今西双版纳地区)设彻里军民总管府,目的是为了牵制八百媳妇国(今泰北清迈一带),此时的车里军民总管府只是一个临时的战时机构。直至泰定二年(1325),车里内讧,蒙元政权借此机会扶持车里内乱的傣族首领寒赛,设立车里军民总管府命寒赛为总管,佩金虎符,依托寒赛势力,牵制八百媳妇国。

明永乐年间,明王朝敕封了西南边境车里、木邦、缅甸、麓川平缅、八百大甸、老挝6个地区“宣慰使司”。随着历史的发展,缅甸逐渐成为明代云南“六慰”中实力最强的“宣慰”,之后经常侵扰周边民族和土司。车里宣慰使刀应勐的这场政治联姻,开启了中缅双方共同委任车里宣慰使的历史序幕,“天朝为父,缅朝为母”的观念格局一直延续了300年,直到195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期间,不乏想挣脱缅王束缚的“召片领”,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明、清两代的封建王朝一直把西双版纳版纳作为一条战略缓冲带。明、清之后的车里宣慰使司的设立同样有这样的作用。

3.2 体现了傣族人民独特的宗教信仰

“召片领”象牙印章中部刻有须弥神山,佛教脱胎于印度教,印度教认为须弥神山是世界的中心,须弥神山周围围绕着七重金山,一对鳌鱼象征阴阳殿,顶端有日、月。整个印面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印面上所有图案布局合理、装饰性强,形象地表达了“召片领”无上权力,寓意“召片领”的领地、领空以及地下财富神圣不可侵犯。“召片领”的象牙印章体现了两种宗教信仰:一种是早期佛教信仰,一种是原始的多神崇拜。印面中的须弥神山代表了佛教,日、月以及阴阳殿象征了古老的自然崇拜以及生死信仰。水文化和南传佛教文化是傣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影响了傣族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各个方面。“召片领”印章通过图像表现内容,密切结合了傣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艺术视角是研究傣族艺术和审美最直观的材料。在这场政治联姻中,缅王赐给第23代“召片领”的象牙印章体现了中缅双重封建制度影响下,当地土司制度“天朝为父,缅朝为母”的特点,展示了在特殊历史时期场景下的多重对话。

参考文献

[1]萧明华.云南少数民族官印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

[2]李拂一.泐史:车里宣慰世系考订稿[M].台北:复仁书屋,1983.

猜你喜欢

印章
印章
印章的意味
印章,日本人的另一个身份证
杭州市留下小学24节气印章作品选登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
企业印章规范管理与日常问题思考
浅谈国有企业印章(电子印章)的管理与使用
印章
土豆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