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婺源籍海派画家汪琨绘画及其影响初探

2019-10-06张婷林艳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3期
关键词:海派书画

张婷 林艳慧

摘 要:汪琨为近代海派著名的书画家及美术教育家,画风上溯宋元,摹古功力深厚。文章从汪琨的从艺经历及绘画风格进行阐述,综合评价汪琨的书画艺术及其影响。

关键词:汪琨;海派;书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众多画家云集,在海上画派占有一席之地的汪琨就是其中一员。在上海,汪琨深受维新思想的洗礼,他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技艺有机结合,积极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良和创新。其作品将中国画传统技艺与外来艺术技法有机结合,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工整神秀又颇具个性的绘画风格。同时,他非常重视中国画技法的传承,曾在多所院校担任中国画教师。为更好地教授绘画技法,他还亲自汇编了两本画谱,内容丰富,细致全面,是优良的中国画教程。汪琨用他精湛的绘画技艺与满腔热情培育出大量绘画人才,默默地滋润着中国美术界。此外,汪琨在钻研绘画技艺的同时,作为书画家的他还具有强烈的道德信念与民族意识。看着支离破碎的国家,他积极参与成立豫园书画善会,组织书画家们将画稿义卖以赈灾,用他的实际行动与良知,温暖着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各类史书中关于汪琨的生平事迹鲜有记载,下面笔者对他的生平、艺术成就及所创办的豫园书画善会等进行简要介绍。

1 汪琨生平

汪琨(1877—1946),安徽婺源人(现属江西),字仲山,寓居上海,为近代海上画派六十名家之一。他从小酷爱绘画,成年后以高超的绘画技艺活跃在当时人才济济的上海滩,在书画界具有一定影响力,是海上画派中较有名气的画家之一[1]。

1909年,汪琨在上海豫园得月楼与同为海派名家的吴昌硕、姚鸿、黄俊等共同发起成立了豫园书画善会。同年,汪琨还参加了上海苑米山房书画会。宣统二年(1910),他成为上海书画研究会的会员。同年,他的画作代表江苏省的画家参加南洋劝业会组织的书画展览,并获得优等奖。

2 汪琨与豫园书画善会

清末民初,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惨烈的兵燹战祸将本就千疮百孔的中国搅得更加破碎不堪,造成了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急需救助。除了靠官款和义务捐赠外,当时的书画界的救灾意识也在逐步觉醒,积极参与到慈善赈灾活动中来。其中,汪琨和吴昌硕、姚鸿、黄俊等共同发起创办的豫园书画善会在赈灾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会设址于邑庙豫园九曲桥荷花池旁的得月楼上,因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称“花朝节”)该会定期举办书画展览会,其活动方式为出售“福引券”对号开彩拈赠书画,所得款项以助赈灾等社会慈善,故称“豫园书画善会”,也称“上海书画善会”[2]。该会是海上画派的“大本营”,钱慧安首任会长,高邕、沈心海、王一亭、汪琨先后担任会长,主要成员有吴昌硕、蒲华、高邕、杨葆光、何维朴、马瑞熙、沈心海、王一亭、张善孖等。此书画善会拥有书画篆刻家最多时有200多人,活动时间有40余年,除开展书画篆刻艺术创作、交流、研讨之外,还开创了书画团体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和会员经济互助的先例[3]。抗战爆发后,书画善会曾因抗战局势不定而停止活动,直到抗战胜利才又恢复。此间,经民主选举,汪琨成为抗战胜利后书画善会的首任会长。

豫园书画善会与普通的书画协会不同,不但是书画篆刻家交流、提升绘画篆刻技艺之地,还是一个集经济功能和慈善救灾于一体的书画篆刻家团体,也是民国时期第一个拥有完整章程及组织机构的社团,且以书画艺术补益于社会为宗旨的书画社团。可见当时就有很多艺术家除了潜心研究艺术技艺,还具有崇高的道德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善会章程中就已很精准地明确了润例的标准:“应纳之润,半储会中,存庄生息,遇有善举,会议酌拨。”其含义是,本会会员的书画篆刻作品所售出的钱款,一半留在会中存庄生息,一半归作者本人支配,一旦遇有慈善赈灾之事,开会公议,实行民主管理。且善會中各大名家作品的润例都是公开的。据《汪琨与豫园书画善会》一文介绍,汪琨在民国时期的海上画坛享有盛誉,地位显赫,技法炉火纯青,对比其他书画家的润例可得知。以下两则是目前所见关于汪琨的书画润例,摘录如下:

《神州吉光集》1922年第2期、1923年第3期的汪琨画润单:山水堂幅,三尺六元,四尺八元,五尺十元;条幅,每视堂幅条减半,加阔同堂幅;横批,整张加半,狭长作手卷论;卷册,每尺四元;扇,三元,过大四元;花卉照山水例减半,余详另议。

《神州吉光集》1924年第7期的汪琨润例单:山水堂幅,三尺十元,四尺十二元,五尺十六元,六尺廿二十四元,八尺三十二元;条幅,照堂幅每条减半;横批,整张照堂幅加半;手卷,每尺四元,册页同;扇,四元,过大酌加,点景另议;大青绿加倍,工细摹古酌加;花卉照例减半[4]。

从以上两笔润例单可见,一年内汪琨作品的润例呈迅猛上涨态势,以此可以推断出他在画坛的地位在不断攀升,绘画功力也在不断提高,他的书画慈善赈灾活动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3 汪琨的艺术成就

汪琨擅长山水,兼工花鸟,又能人物,特别善于临古。20世纪初,海派的山水画以临摹清初四王的画风为能事,但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能达到四王之功力者极为罕见,而汪琨就是其中卓越的一位。他的山水画法主要宗法王翬(石谷),还近取吴石仙,因其喜好烟雨朦胧的江南闲适景致,故多烟雨云山画作,善用湿笔浓墨,整个画面层次感强,淋漓剔透,令人心旷神怡。汪琨的流传作品较多,估计公私收藏有数千件,山水画为其传世作品的主要门类。他善用青绿技法,作品整洁而不俗,意境清雅幽远,当时人争相宝之。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邵洛羊先生评其为“笔正墨醇,设色淡雅,堂堂正正,有高古气息”[5]。

首先来品析一下汪琨于知天命之年创作的这幅青绿山水《白云红树图》。这幅书画作品清新素雅,用墨清疏淡逸,画面布局错落有致,是汪琨传世作品中极佳的精品画作。此作从直观上看,似为临摹清初四王的王翬,设色以青绿为主,气韵生动,体现出作者高超的临古水平及对中国古代书画深厚的理解能力。青山碧水,繁茂的松树下两位高人谈古论今,茅屋内,山民正在水磨旁辛勤劳作,人物的细致勾勒使画面更加富有灵动之气。松枝结构紧密,山石皴法条理分明,色不掩墨,墨不掩色。采用留白的手法凸显白云,更显得青绿山峰娇翠欲滴,山间松柏若隐若现,仿佛神游于仙境。汪琨的绘画用笔精湛,线条苍劲有力,从传统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技法,虽临古而不泥古,这就是他的独到之处。款识:“山下白云缥缈,水边红树依稀。信有桃源深处,渔人今亦忘归。拟文待诏笔意,丁丑秋日仲山汪琨。”钤“仲山”“汪琨”印。其款书亦苍茫雄厚,深蕴洒脱,大有藐视群雄之态。该画是汪琨在其画艺生涯后期的作品,绘画技艺十分精湛,这在汪琨的传世作品中属于一等一的精品佳作,值得仔细研读。

再来看看汪琨的《携琴访友图》,同样以青绿色系为主,远处暗色山峰到勾勒的赭石轮廓,再到青绿与墨色相间的山崖,溪水汇成瀑布飞流直下,这里采用留白的手法凸显出秀美的湖光山色;近处茅屋下三五好友应着河水奔流之声论笔谈墨,古树在岸旁和着风声婆娑作响,曲桥上主仆二人携琴正缓缓走向屋宇。整个画面层次鲜明,错落有致,动与静巧妙结合,恰到好处。运笔苍劲有力,细致柔和,树木或落墨为叶,或单笔勾形并予填色,生动细腻;屋内人物衣衫和古琴均采用红色,与整幅画面青绿色彩形成鲜明对比,手法老到,功力深厚。题识:“清泉石上流松风,薄受霜华叶乍红。曲路通村知远近,一条竹杖万山中。拟石田老人大意即请孔修先生鉴家正之,仲山汪琨。”字迹笔力遒劲,古朴雅致,格律严整,意蕴深远,与画面可谓珠联璧合。

4 汪琨编纂的两本画谱教材

汪琨不但苦心钻研绘画,同时他还极其重视绘画技艺的传承。作为一名教师,他曾在多所学校任教,其中有史料记载的就达六所,分别为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南洋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城东女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大学(1925年成立)、新华艺术大学。这些院校为中国书画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传承且发扬了中国画的绘画技艺。

汪琨作为中国画教师,主张“学山水必从王翬(石谷)入手,不会走邪路”,他再三强调“石谷用笔好、用墨好、设色好、构图也好,有大气”。

为了方便教学,也为更好、更细致地传承中国画的绘画技艺,汪琨将画中景、物、人的每一笔画法进行深刻入理的剖析。

目前已发现的由汪琨编纂的画谱有两本:一本是《芥子园画谱》,共六册(民国十一年编绘),当时上海江东书局有石印本。他在该书自序中提到:“余自幼善弄笔墨,每见古今名人真迹,辄刻意摹仿,款识、图章亦钩出。但袭其貌,不能得其神也。积二十余年,成二百四十页。”[6]可见该书均为汪琨二十年以来临摹宋元及明清诸家之人物、花鸟、山水,且每幅皆注明题跋、钤印等。

另一本是与《芥子园画谱》结构完全不同的《画谱》。据朱万章的《汪琨课徒画稿》中介绍,该课徒稿册页为纸本,共计五十九开,书名《清汪仲山写山石册》《清汪仲山先生写树木册》和《清汪仲山画人物屋宇册》均由苏庚春先生(1924—2001)题写[7](汪琨出生于晚清,而主要艺术活动在中华民国时期,故亦有人仍称其为清人)。从题签中可知,该画谱分为“山水”“草木”“人物屋宇”三部分。每一册均先勾勒主体各部分的细节部位,再逐一绘满各个细节,最终完成一幅完整的绘画。在每一幅画中,作者均用其特有的行书注明该画的最佳用途及最宜位置,或介绍该物与整个画面中其他景、物、人可能形成的關系及其意义等。例如,在所画的屋宇旁他写道:“山水中屋宇如人之耳目,不可多,又不宜少,当审其势而用之,则有山顾宇、宇顾山之妙。”8]由此可见,汪琨认为屋宇的数量与形制是由周围山水情境所决定的,它的设置要成为整幅画面山水之间的亮点,将山水、屋宇的关系阐释得非常透彻。

关于人物的刻画,汪琨通过笔触的轻重缓急,细致勾画出各种人物不同的表情与姿态,惟妙惟肖,有负手送斜晖者、闲来把钓竿者、秋山行旅者(另注明:或行蜀道亦可用此画法)、清溪濯足者、秋林策杖者、柳岸唤提壶者、小窗读书者、闲坐听春禽者、骑驴者、挑扁担者等,均刻画入微,栩栩如生。他还在题头总结道,“写意人物最难画,下笔全凭活泼出神”,这就将勾画人物的精髓要点提炼出来,以便学画之人参考学习。而从他笔下,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用曼妙笔力所出的“活泼出神”,把人物画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汪琨所汇编的这本《画谱》,赋色鲜活,景、物、人均跃然纸上,是一本内容丰富、注重细节、论述详尽的课徒教材,同时也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与文献价值的精品佳作。它把读者带入神奇的中国画世界,为读者指引学画的正确方向与步骤,是现存较完整的近代名画家的画作原稿,对厘清近代中国绘画技法的演变与发展脉络、师承渊源,以及研究汪琨和其他海派书画名家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近代中国书画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2][3][4]鲍欢.汪琨与豫园书画善会[J].西部皮革,2016(22).

[5]徐文治.孔小瑜艺术年表[J].新美域,2007(4).

[6]汪琨.芥子园画谱[M].上海:上海江东书局,1922.

[7]朱万章.汪琨课徒画稿[J].收藏·拍卖,2016(9).

[8]陈克涛.海派书画名家图典[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海派书画
多元多样的海派文化
海派牙雕传承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小小书画廓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