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氏家族企业社会网络的构建与传承探究

2019-10-06孟德会

新财经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家族企业

孟德会

[摘 要] 荣氏企业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营家族企业,其创办人荣氏兄弟不仅在短期内实现了企业快速发展,而且在长期内实现了家族企业继承人的培养和家族企业的永续经营。他们招贤纳婿,充实家族企业人才库,实施家族联姻,打造利益共同体,实施泛家族化,网罗社会精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家族企业的社会网络,并有效传递给家族企业继承人。对家族企业社会网络构建和传承的高度重视,是荣氏家族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 荣氏家族;家族企业;社会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6.5从1896年独立创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荣氏兄弟在内忧外患、军阀横行的旧中国纵横商海,不仅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家族企业,而且较好地实现了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和“家业永续”。注重家族企业社会网络的构建与传承是其成功的法宝之一。分析他们的家族企业社会网络构建与传承策略,不仅有助于再现家族企业发展史,也有助于汲取历史的启示。

1 招贤纳婿,充实家族企业人才库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家族企业继承人的培养,应该包括对所有拥有家族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家族成员的培养,包括没血缘关系的女婿、儿媳;甚至为了继承人的顺利接班,而采取的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网的编织,都应视为对继承人的培养内容。荣氏兄弟的招贤纳婿,带有很重的家族企业人才储备色彩,同时也为嫡系继承人的顺利接班提供了稳定的社会资源。

1.1 陆续加入的家庭成员

荣氏兄弟在家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深深感觉到人才缺乏的掣肘,荣德生认识到“事业之成,必以人才为始基也”;“人才之兴衰,实关系国运之隆替”。荣氏兄弟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非常重视。起初由于受传统家族观念束缚,荣氏企业的核心层只有极少数家族外成员涉足,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荣氏兄弟感到家族成员缺乏的危机感。荣氏兄弟遂通过联姻使贤者转化为亲者,政策是“亲者促之使之贤,贤者结之使之亲”。荣氏兄弟共有11个儿子,13个女儿,也就有13个女婿。荣氏兄弟掀起办厂高潮时,他们的儿子还小,女儿年长但不参加企业管理,于是充实家族企业人才的重任最先落在荣氏兄弟的女婿身上,他们的女婿大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先后进入企业,成为一支生气勃勃的生力军。

1.2 不断充实的后备人才

他们采取招贤纳婿,充实家族企业人才最为典型的是荣德生长婿李国伟,他是第一个进入荣氏家族企业的第二代企业家,时为1918年。李国伟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曾任陇海铁路工程局设计工程师,荣氏兄弟知其上进、好学,便不顾“门户相当”的习俗,荣德生把女儿荣慕蕴配与李为妻,荣德生对其评价为:“世家子,唐山土木科毕业生,知为大器,不论家况也。”荣德生不论出生、量人为才,终于为荣氏企业选择一个才学兼备的难得人才。1918年,李国伟放弃了铁路工程师的位子,进入荣氏企业办理工厂,在商场中迅速成长,成为荣氏企业第二代企业家。又比如荣德生五女婿唐熊源,美国罗伟尔纺织大学毕业,后任无锡申三为副经理,抗战期间在沪开设大新贸易公司;荣宗敬的三女婿王云程在美国罗伟尔纺织大学毕业,后任上海申新一厂的经理。他们都为荣氏企业的发展壮大作出巨大的贡献。

从表1可知,荣氏兄弟在选拔女婿上面,非常注重女婿们的才学,他们虽大多出自名门,但无一例外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有的进入荣氏企业,为荣氏企业的发展壮大亲力亲为;有的自创家业,和荣氏家族遥相呼应,为荣氏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总之,荣氏兄弟突破亲缘关系的束缚,为企业发展吸纳了多位得力助手,扩大了家族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社会网络,协助其直系继承人,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 家族联姻,打造利益共同体

2.1 复杂的姻亲

荣氏兄弟主要通过家族联姻来结交政界、财界、实业界高层人物。荣宗敬一生育有3子4女,荣德生一生育有8子9女,合计24人,他们中除了个别夭折和早逝外,相继成家立业。荣氏兄弟为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及后代的发展,在儿女婚姻问题上基本是封建式的父母包辦,荣氏兄弟利用婚姻关系与无锡、上海的工商家族结成亲戚。见表2。

2.2 实力的网络

这些名门望族均有相当的实力,与社会和地方政界、财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荣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给予提携和襄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无锡的杨氏家族对荣氏兄弟的帮助就是典型的例子。杨宗濂、杨宗瀚兄弟早年跟随李鸿章投身洋务运动,成为积极的干将。1895年,他们在家乡创办业勤纱厂,揭开了无锡现代化的序幕。他们是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先行者,也是无锡第一代企业家,其侄子杨味云曾任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杨味云之子杨通谊与荣德生女儿结为秦晋之好,荣、杨两大家族实现了联姻。1934年,荣氏企业遇到从未有过的困难,申新上海各厂为中国、上海银行组织的银团监管,无锡茂新各厂为上海银行订立的营运合同所束缚,申三也危在旦夕,企业营运资金极度困难。杨通谊在其父杨味云的指导下,秘密从杨家的业勤纱厂划出私款10万元,存入中国实业银行,并以该行的名义贷给茂新,用以采购新麦。上海银行得悉后深恐一时袖手旁观会被人插手,失去一个大客户,遇事急派员携90万元赴无锡给茂新办麦,从而使茂新渡过了无款办麦的难关,当年盈利30万元。为了从根本上解除荣氏资金困难,杨通谊又在其父的授意下,让交通银行给予200万元的贷款,从而使中国、上海两银行对荣氏企业的态度为之大变,促使荣氏企业提前走出了困境。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威力在1935年宋子文企图趁机吞并申新时得到了充分体现。上海银行经理陈光甫由于本身利益及与荣德生的姻亲关系,力反“国舅”宋子文的计划,使得申新渡过难关。

荣氏兄弟通过联姻为企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它给荣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发展便利,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这种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网络资源不会随着老一辈企业主的退出而丧失,家族企业继承人可以继续享有家族联姻带来的社会网络资源,有力的外部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继承人成功接管企业的概率,也使得家族企业持续发展有了可能。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家族企业价值传承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传·承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大数据时代社会区域创新网络学习与能力建构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