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程性研究
2019-10-06张超
张超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人都是感性动物,对形象的东西感受特别明显,也特别容易接受,学生是在小学才开始接受知识的,肯定非常缺乏抽象思维,所以在接受知识时大多运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人们接受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培养人才的有力工具,老师在开始教学时大多是先使用形象思维,由简入难慢慢让学生接受。当然,只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是不行的,数学学科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故本文主要讲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程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官方解释就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在数学学科中,就是学生通过知识的抽象概念将知识的本质反映出来,人们会直接获得超过感知的知识,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抽象思维的培养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要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培养,老师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之后,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了。下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必然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策略这三方面展开说明。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必然性
由于新课程教育的改革,许多老师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忽视了学生思维模式的循序渐进过程,小学数学阶段有许多计算教学,如何从直观算法转变到抽象的算法是教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对一个问题的深层研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必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首先肯定都是先运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也是必然的,老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该循序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也应该自主、有意识地自己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二、小學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作用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形象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教学,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妙,进而快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形象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促进抽象思维的形成,数学知识大多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数学学科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知识,能够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直观、形象的表述使学生获得形象的认识,然后再从形象的基础进行抽象的概括,最终形成新的推理,这就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历以下三个环节。
1.逐步增加台阶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不是“一步登天”“一步到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增加台阶,需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感性认知形成逻辑思维,最后形成抽象思维。
2.强化形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形象思维,使形象更为具体,形象是一个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以形象来理解知识,突出形象的直观性,突出形象的目的,以此突出形象,便于对抽象的推理和概括。
3.抽象以形象为根据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分开,不能单独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分开推理,在数学学科中,抽象推理是以直观的概念为基础的,而形象思维是要发展成为抽象思维的,两者不可脱节。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类题:有一匹布,做成上衣可以做20件,做成裤子可以做30件,那么做成成套的衣服可以做多少件?教师可以说“学习委员为班级买学习用品,买铅笔可以买30支,买本子可以买10本,如果他刚进去文具店就买了10支铅笔,那么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个本子?”教师循序渐进地提问,让学生抽象地思考,而且把问题具体化到现实生活,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思考问题,抽象思维也可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可以清楚地看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追根究底,最后的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效展开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琴.课堂教学中学生抽象能力较弱现象的思考 [J].中小学数学,2007(8):53-59
[2]明方翎.关注学生需要,营造学习氛围[J].小学教学设计,2005(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