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
2019-10-06戎士锋
戎士锋
【摘 要】积极心理学与道德与法治课的结合是近年来我们研究的一个新项目。从理念上来看,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培养人的积极人格特质,这与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要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将积极心理学与道德与法治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我们的教育生活走向幸福也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道德与法治;幸福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它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旨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运用对我们的教育生活走向幸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让教师更加“自信”
教师的职业自信源于课堂教学的成就感,没有课堂教学的成就感,教师很难获得自身职业的自信感。作为一名教师,常常会经历初为人师的“青春期”,人到中年的“平台期”,等待退休的“倦怠期”,而要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充满自信,“积极”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要发挥好自身的积极性关键要通过激发、强化自身的积极潜能,培养积极人格特质。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可以通过激发、强化自身的某些积极潜能来培养的。在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积极情绪体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如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结果得到同一备课组教师的认同和赞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获得大家的好评;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让自己很满意等,这些都会让教师自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着力培养乐观、专注、坚毅、诚实、勇敢、真诚、勤奋等积极的人格特质,这既有利于使我们更加“自信”,又有利于我们的事业成功。
二、“积极”,让学生更加“愉悦”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通过研究积极心理学发现,当学生的周围环境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学生就最有可能向着积极的一面健康成长;相反,当学生周围的环境不能为学生提供此类条件时,如教师忽视学生的观点,或只有学生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关爱的信息,那么这些学生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这提醒我们,作为思政课教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或好或坏的环境,而决定这个环境好坏的主要因素往往在于教师自身。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积极的环境,首先要通过自身的积极人格特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也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影响。如:教师在讲授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时,可以通过对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对比,感叹“中国速度”和一个个“中国奇迹”,学生也能在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下发出相应的感慨,这就是一种情感相通,就是由一个教师的积极情感影响了一个班学生产生了群体的积极情感。在这一情感互动中,教师显然是一位主导者,而学生则在这位情感主导者的影响下形成了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
其次,要通过自身的积极人格特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愉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种种理论运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思政课教师更要注重通过自身的积极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乐观、愉悦的生活态度,从而在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给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积极的言行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可以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如一次主动的帮助,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小小的善举,都会在学生是心灵深处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积极”,让课堂更加“幸福”
新教育发起者朱永新教授倡导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师工作的幸福来源主要在于自己的课堂。
首先,要从学生中寻找幸福感。教师的课堂教学感到不幸福,往往源于课堂中的学生。常有教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准备了一节课,学生却很不配合,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不想参与,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愿回答,自己的教学心情一下跌落到底,幸福感荡然无存。其实,很多教师在教学备课的过程中只注重对教材的分析,却忽视了学生,所以才会在课堂教学中有如此感受。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路人,作为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合适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积极互动的教学局面,找到幸福感。
其次,要从教学生成长中寻找幸福感。课堂教学要注重研究,积极发现教学生成性资源是课堂变得活泼有趣的重要因素,更是课堂教学感到幸福的源泉之一。例如,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时得出的错误结论,作为教师要积极捕获,更要积极挖掘学生形成错误结论的原因。把控其错误思路,让学生开展积极的探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热烈的良性互动教学氛围,这是一种幸福;教师积极捕捉生成性资源并加以研究,形成一篇优秀的教学反思甚至是一篇论文,这更是一种幸福。
课堂是教师的一亩三分地,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积极耕耘,运用好积极心理学,把握好“积极”二字,我们的教育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参考文献】
[1]C.R.斯奈德,沙恩·洛佩斯.积极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0
(本文系江苏省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影响的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