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019-10-06陈杨
陈杨
【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历史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新重点,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培养历史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传承历史精神、指导生活实践。所以,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思考、勇于探究,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并明确了初中生应具备的历史意识,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现状的阐述,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对策,希望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历史意识
初中教学是进一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阶段,对小学教育和高中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丰厚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对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影响。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初中历史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历史教学注重的不仅是历史本身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可为己所用的精神财富的继承与发扬,而想要实现对历史精神的深入体会,就离不开历史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的历史意识培养,主要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对历史精神有所体会,并将之内化成思想观念。
首先,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一种拓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加工体会,有意识地建立历史思维,运用历史思维探究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的意义,有利于为历史精神注入时代灵魂,实现学生对历史财富的古为今用,让历史重新焕发时代生机,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符合新课标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能使学生和历史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将历史教学与现实情境紧密结合,能使学生将情感、思维融入到历史学习中,通过历史知识诠释现实现象,发表自身见解,形成独特的历史感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历史知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通过培養历史意识,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学习民族发展、国家振兴的相关历史,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使其形成文化认同感、文化自豪感,可以塑造学生的民族整体人格。同时,历史中也存在诸多优秀的个人品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历史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人物有所认识、重要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从而对历史现象产生理解;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概念,使其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脉络有所掌握。在对这些基本历史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具有自我理解的历史意识,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体会和应用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特点的历史意识:
第一,要用立体思维认识历史现象。这里的立体思维是指让学生打破物理的时空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解释历史现象,从而提取出优秀的历史经验以指导现实生活,让历史知识具有实用价值,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第二,历史意识要有大局观。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历史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优秀品质,民族意识的传承意识。
三、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现状
认识到历史意识对历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但是,就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情况来看,历史作为所谓的“副科”并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缺乏对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历史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便导致部分初中历史教学浮于表面,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守旧,忽略了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对历史深入探究的表现。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历史课堂。
四、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形成有关联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历史人物是单独存在的,也不可能有一个历史事件是可以单独发生的,历史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其客观原因的,所以历史知识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历史知识进行整理,使其形成便于理解、容易掌握的知识体系。例如,一些历史朝代,东汉、两晋、五代时期的内容,前后相连、相互贯通;东汉、隋末、唐末、元末的农民起义,反映的都是历史上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自秦以后,历代对边疆地区均进行了有效管辖,西藏、新疆、西南等都属于对疆域的控制。诸如这样的体系,教师可以根据贯通时间、区分类别、寻找共同点等方式,将之梳理成知识体系,让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奠定基础。
(二)构建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解读上,教师作为传授者的角色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作为接收者进行记忆。相对枯燥的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失去兴趣,所以想要让学生对历史进行解读、产生共鸣,形成历史意识,就要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将历史知识融入到实践和其他知识体系中,以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可以充分和现代中国地理进行联系,让学生推测验证当时各国在现在是哪些省份和地区;河北为何被称为“燕赵大地”“齐鲁大地”。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展示,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解答为何山西简称“晋”,赵国是现在的哪里……通过多种情境的结合,让学生对历史进行有意识地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培养历史思维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角度看待历史,端正对历史的态度;而对历史人物更要采取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根据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懂得明辨是非;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明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和各种变法运动所存在的共性。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分析,使学生养成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意识。
(四)注重实际应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历史教学更要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指导和实践,历史意识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历史产生情感共鸣,为历史精神注入时代灵魂,达到古为今用。比如,鸦片战争作为一场侵略战争,在道德层面应当受到谴责,但是也要反思为何泱泱大国在唐朝盛世时,受万人敬仰,而清末却任人践踏,是什么原因变成了东亚病夫,让学生在产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力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建业.新课改下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7(6):194
[2]巩立华.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J].散文百家(下),2017(2):229
[3]卜春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探析[J].中外交流,2017(8):136
[4]王许瑞.关于初中生历史意识培养的思考和探究[J].学周刊,2018,5(5):83-84
[5]沈国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J].人文之友,2018,10(1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