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复堂日记》浅谈谭献的诗学观

2019-10-06雷雨曦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雷雨曦

【摘 要】谭献作为晚清知名学者,在词学上的成就颇为人称道,然其在诗学上亦有着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倡导摒弃门户、博采众长、清雅精深。这三点从《复堂日记》的相关记录中便可窥得一二。

【关键词】《复堂日记》;谭献;诗学观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239-02

谭献,字仲修,号复堂,是晚清的一位重要学者。由于谭献在词学上的成就颇为突出,无论是词作还是词论都很受学界认可,因此学界对于他的研究也多着眼于他的词。但撇去词人身份,谭献作为一位在多个领域均有涉猎的大家,他的诗学观念同样独具特色,非常值得探究。由于《复堂日记》中存在着大量谭献对诗人诗作的评述资料,因此通过《复堂日记》,我们不难从中窥见谭献的部分诗学觀念。

一、摒弃门户

谭献对于古人所存的门户之见可谓颇为厌弃,他在《复堂日记》中写道,“阅叶己畦《原诗》内、外篇。以杜为归,以情境理为宗旨,推本性情,语见实际,诋明中叶诸家则未离门户之见。横山主持诗坛,未昌其教,门下得沈文悫,负朝野重望。乃横山体素储洁,而归愚多渣滓,则过求平宽之流弊耳。”有趣的是,他在其后的日记中又言道“阅叶己畦《原诗》。此沈归愚尚书之师也。所论精实者十八,迂浅者十二。然一传而后,遂苦陈腐,或者滥觞于其师之主张与事邪?不必然矣。”可见谭献虽然肯定了部分《原诗》内容,却对于师承叶燮的沈德潜的作品意见很大,认为其作品“陈腐”,而这“陈腐”又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拘泥于其师承,因此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不必然矣”。

除了每次读《原诗》都要对此的“耿耿于怀”之外,谭献在《复堂日记》庚午年的记录中又言,“阅《围炉诗话》。吴乔专欲排二李,其所指述,大都冯定远之余波耳。二李之派诚有流弊,必丑诋之,并没其才气之高朗、篇章之峻洁。且二李立言之旨,实不愧于诗史。予于《明诗录》中具论之。承学者不必为门户之言所惑也。”这里也明确地点出了他“承学者不必为门户之言所惑”的主张,认为对诗学家的评判理应保持客观,不应受到门户的影响,党同伐异实不可取。其后他还提到了“阅朱笠亭《名人诗钞》、陈汪小韫《明三十家诗钞》。笠亭宏雅,汪端亦有见地;然与古人竞门户,可笑哂。言诗之旨,推本六义,曰温柔敦厚、曰思无邪,所谓老生者见不生、常谈者见不谈。持此以进退百代,即非一己之爱憎,否则刻画唐突、应声吠影而已。窃谓文章之品评,唐以前多公论,唐以后多私言,以由唐以来不识本原日甚一日也。”同样是要求学问家们不该凭“一己之爱憎”就武断地下结论,门户之见只会导致在评判上有失公允,为后学所不利。

二、博采众长

谭献对于杜诗是极为推崇的,《复堂日记》有载,“潜山舆中读杜诗。无处不朴,无处不华,夔州以前是唐诗,夔州以后是杜诗;有夔州以后,乃知其前即是杜诗矣。此语恐索解人不易,予十二年前亦尚未解此。”与该处“无处不朴,无处不华”相对应的还有他在后面所写的“舆中读杜集。诗至此老,真无一句无义,无一字不真。工处可学,拙处不可学,人间固不能有二。”仅“人间固不能有二”就可以看出其对杜诗的评价之高。但即使是如此推崇杜诗,他在日记中同时也提到,“阅《毛河右集·诗话》。中引张杉语,诋太白而尊子美,门外汉语。”由此可见谭献也并非是一味以杜诗为尊,而是对其他诗人的成就同样持肯定态度。与他摒弃门户之见的主张亦是相合。

除却对诗人的客观论断外,谭献在诗学上的涉猎亦是广博。如其称吴存义的《榴实山庄集》“诗篇粹美隐秀,不事蹊径,而雅有师法。夙昔喜言放翁,风格颇近。”阅《岭南三家诗》后予后点评“梁氏醇朴而意尽句中,大似龚芝麓。屈氏深秀,由奇得剽,喷薄处郁郁有至性。此君与邝湛若皆神似太白,不徒形似。陈氏精浑,师法在陈思、子美,亦以时地相发。”此外还提到“阅大兴刘位坦宽夫《叠书龛遗诗》二卷。笔意沉着,字句深重;得力于韩,敷畅亦有近苏者,颇与蒋子潇近。”“审定《友石斋诗集》。古民先生远师梅村,近接谷人,而探源于刘文房、王摩诘。志和音雅,力洗繁艳亢厉之习。”“歙叶韵生以故友仇传柱《月坡遗诗》属予读定。少俊耽吟,生丁丧乱,遂夭天年。幽忆怨断之音多,亦长吉鬼才之流裔。”“武冈邓献之比部年七十七矣,著《荻训堂诗钞》。一意学苏,而今体意境超隽,颇近随州。东坡诗固源出随州者也。”诸如此类的记录繁不及备述。通过个人诗作便可做到溯其源流,足见谭献在知识上的广博与诗学研究上的博采众长,不单单针对某一人或某一学派进行研究,而是对诸多诗人的特点及风格都了然于心,如此才能在评点各家诗作时举重若轻、信手拈来。

三、清雅精深

细看《复堂日记》中对诗的品评不难发现,有很多点评最终都落脚在“清雅”二字上,如“阅陶锥庵遗诗一卷。此君长于画理,故矢诗皆山水清音。” “阅《频伽诗话》。挥塵清言,如入晋人之座。” “审定《蒙庐诗》四卷毕。清婉妙丽,近年亦颇有峻健之气,意旨在晚唐北宋间,于近世亦铁云、仲则之流矣。” “王、孟、高、岑四唐人诗,沪上新印巾箱仿宋本,翔雅可喜。” “阅吴牧驺《小匏庐诗话》。翔雅可观。” “阅徐廷华子楞诗集六卷、词一卷。诗华实具情,文生雅音也。” “阅何青耜先生《心庵诗》。泠泠清韵,雅人吐属也。”可见,在谭献这里,“清音”多为“雅人”所吐,“清”与“雅”相辅相成,是进行评判的一个颇为重要的落脚点。他还提到,“再览沧石《元盖寓庐诗》,稍薙一二支弱者。并世殊少此幽清茄筑之声也,同人勿浅视之。”从中亦可见到对清雅之声的推崇。

在看重“清雅”之外,谭献还追求诗集整理的精深,反对不加甄别大肆收录的行为。《复堂日记》多次针对诗集收录的“繁猥”提出批评,例如《复堂日记》中提到的“《国朝诗》前半疏略,后半迁就,然所见近正,可教学子。后来如王琴德《湖海诗传》、符南樵《正雅集》皆有意为《别裁》之续,繁猥弥不逮矣。”“阅郑方坤《补正五代诗话》。意在广徵,伤繁猥矣”“阅袁爽秋《渐江乡人诗》。以玄为体,以质为用,颇近《箧中》、《极玄》二集,中唐北宋间可参位置。惟病其存录过繁耳。”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对于这种贵多不贵精的收录方式的排斥。而谭献本人补订诗作时亦是再三斟酌,去粗取精,务求保证高质量,这也正是他这种“精深”思想的体现。

学问之间并非是孤立的,谭献作为一位学问大家,虽以词学见长,但在其他方面也同样成就斐然,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复堂日记》中收录着谭献对于诸多作品的见解,纵使只是吉光片羽亦能从中发掘出很多珍贵的思想,除却摒弃门户、博采众长、清雅精深的诗学观,相信还有更多的宝藏在等待着后人进行开发与整理。

参考文献:

[1](清)谭献.复堂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