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0-06黄贞茹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残疾人农村

黄贞茹

【摘 要】农村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中极为特殊的一类,兼具农村与残疾人的双重弱点。这类群体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缺乏专人照顾,存在生活水平低下、供养压力较大、就业机会稀缺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托养机构、实行医疗救助、搭建就业平台等措施,以期实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生活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238-02

目前,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落后于城市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虽然我国已出台多种补助政策,但实际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及其匮乏。城市与农村对于残疾人的补助存在显著差异,故而在社会保障、康复治疗、生活照料等方面都亟待改进。

一、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现状

(一)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专门针对农村残疾人的政策制定相对滞后,实施机制尚未健全,实际成效也不明显。现在有许多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但随着物价上涨这些保障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存在保障项目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而且保障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同省份的起付标准不尽相同,同一省份中城市与农村的补贴金额也存在一定差异。其次,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规定的原则性极强,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也没有系统有效的实施办法,造成这一群体无法及时获得相应的保障。

(二)在医疗救助方面。随着国家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能看到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医疗救助中心已在城市普遍建立起来[1] ,这不仅有利于残疾人的康复治疗,也为他们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在偏远地区,却鲜有此类救助机构,这部分地区的残疾人经济来源有限,除了保障金外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一旦失去了医疗救助,就意味着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因此扩大医疗救助的覆盖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在生活照料方面。農村残疾人大多以父母和亲属照护为主,政府照护和村民照护并不多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人的残疾就意味着缺少一个劳动力,再加上额外的开销,其他家庭成员不得不外出打工,直接造成留守的残疾人无人照顾,部分残疾人的生活极不稳定,生活质量也较为低下。

二、农村残疾人生活所面临的问题

(一)婚配弱弱结合生活水平低下。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存在缺陷,农村残疾人的婚姻大多是弱弱结合,导致后代残疾的概率大幅提升,由此形成了一代残代代残的恶性循环。这些家庭的经济来源一般是靠进城打工、政府救助或种田,其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与健全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某些家庭受遗传因素影响父母和子女都有残疾,靠自身能力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这也是残疾家庭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成员减少供养压力较大。我国在人口达到饱和之后,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虽然农村地区在政策落实上没有城市严格,但这也使下一代的数量有所减少,在以前,兄弟姐妹多可以轮流照顾家里的残疾人,如今家庭成员不足,既要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还要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许多农村家庭都出现了供养矛盾。失去工作和自理能力的残疾人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无人看护的问题。更有甚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丧失了生命。

(三)覆盖范围狭窄政策落实不够。受国家政策和地方财力的双重制约,目前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较窄,补贴水平低下,残疾人低保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此外,农村的官僚主义、人情主义现象严重,许多政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即便是符合各方面条件都可以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往往却因政策无法落实让部分人“望梅止渴”,加之农村残疾人的维权意识薄弱,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极易错失保障机会。[3]

(四)就业机会不多存在身份歧视。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生理上存在缺陷,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机会无法与常人相提并论。城市残疾人可以通过社区、居委会、残联等组织获取就业信息,以此提高的就业机会。而农村的残疾人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可获得的就业机会则少之又少。在企业招聘新人中,残疾人普遍会受到歧视或被当做廉价劳动力,即使他们拥有正常的工作能力,企业最终也不予考虑。面对企业的排斥,这些无业待家的残疾人变得愈发自卑,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只能靠政府的救济金过着惨淡的生活。

三、改善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保障提高生活水平。政府应建立起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区域间的差距让农村残疾人享有与城市同等水平的福利待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补贴力度,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与特殊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的伤残程度及时调整保障水平。在进行政策设计的同时还应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避免让政策成为一纸空文。对于情况特殊的重病残疾人和老年残疾人可予以优惠,将花费的医疗费用全额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于那些既没有法定赡养人又没有工作能力的孤寡残疾人,可将其安置在专门的养老机构,由专业人员来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为其解决后顾之忧[4]。

(二)搭建就业平台进行职业培训。农村中的残疾人与城市里的有所不同,建立起一套内容齐全、功能完善的就业保障与薪酬福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体系可以包括就业前的帮助、就业时的评估以及失业后的登记等内容,同时提供更多的福利资源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对于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甚至比常人拥有更为突出技能的,应保证他们拥有平等的晋升机会。此外,要对文化程度低的人群进行职业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三)重视康复训练实行医疗救助。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是帮助其恢复自信、正常参加工作的重要途径。现在,许多残疾人已经注意到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对康复训练的需求正逐渐增加。所以加强农村地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加快康复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可以在乡镇医院设立专门的康复中心,定期开展康复训练活动,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其次,聘请掌握科学康复方法的专业人士为残疾人做训练,优先为年老体弱的人群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让残疾人不出家门就能得到治疗。再次,为了减轻农村残疾人的经济负担,可将医疗康复这一项目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逐步建立起以城镇基本医疗为主体、康复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医疗保障体系。

(四)建立托养机构增加家庭收入。地方政府要在完善敬老院、乡镇卫生院及托养机构等公共设施的前提下,对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残疾人进行集中养护[5],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养护补贴。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农村开发照料养护类的公益性岗位,优先选用有照护能力的残疾人来提供照料服务,这样既可以减家庭的轻经济负担,又可以促进就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残疾人在收入水平、医疗救助、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彻底了解农村残疾人的特殊性和他们的真正需求,在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加快助残服务体系建设,辅之以日间照料、邻里照护等模式,才能切实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6]

参考文献:

[1]殷振江.常州市残疾人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之建立与发展思路探讨[D].南京林业大学,2007.

[2]张一.文化适应视角下的农村残疾人扶贫政策体系创新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89.

[3]王琛.农民维权意识问题探究——基于某新村小区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27):198-199.

[4]孙彬.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7):29-30.

[5]易艳阳.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与特点——基于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的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3,(01):36-40.

[6]郭剑英,李银花.基于四分图模型的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研究——以江苏丰县华山村为样本[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2):164-168+229.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残疾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