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立象尽意”与“天人合一”

2019-10-06李凯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天人合一

李凯

【摘 要】《文心雕龙》受《易》经的影响,《易》经中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刘协《文心雕龙》所产生的时代,正是“言意之辩”集中的魏晋时代,“立象尽意”对刘协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文心雕龙》里表现为立物象以尽意、立人象以尽意两个方面。刘协的创作秉承《诗经》《楚辞》以来的比兴系统,并且深受“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从而建构了一个“人”的整体全面的立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文心雕龙;立象尽意;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223-02

刘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在对《文心雕龙》的创作上,在以往的学者研究中,对“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提出了三种观点,一般认为刘协的观点是言可以尽意的,第二种是言不尽意的,第三种是两者的辩证统一。我们以《文心雕龙》神思篇里“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暨乎篇成,半折心始”“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表现出来的言不尽意作为观点基础,探讨刘协如何“立象以尽意”。一方面涉及中国文学里的比兴艺术,一方面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对“象”的建构。这种“立象”不仅产生了愉人悦己的艺术效果,更是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

一、立物象以尽意

刘协在《文心雕龙》继承了先秦诸子比喻说理的传统,同时在魏晋思想下刘协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了“立象尽意”的手法。刘协的《文心雕龙》不仅有大量的比的运用,同时也做了“比兴”篇对比的理论进行了深刻阐释。刘协指出:“比者,附也。”说明比的产生就在于比附事理。刘协亦在《文心雕龙》中所使用的大量以物类比,也都是按照“拟容取心”的宗旨。拟容取心是刘协在表达创作论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刘协同样指出“喻巧而理至”,这说明比喻的目的是理的穿透交合,是在特定的语义条件下,在具体的说明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让人能够以理把所比之物联想到一起的思想理念。比喻使得作品创作不仅具有美感,也能恰如其分地说明事理。

通观《文心雕龙》,以物类比的例子很多,在《神思》篇中“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刘协在谈论创作时说明人类的创作就像是麻和布的关系,布的质地不比麻贵重,但是经过加工,布帛就显得珍贵了。麻就是创作前的材料,创作就是把原材料加工,人的思想创造就是织布机,制成珍贵的布帛,用在这里不可谓不贴切。在《体性》篇中,“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刘协用制作木器和染丝帛比喻创作一定要从最初开始要端正体制,一旦木器制成,色彩染定就难以改变了。刘协钟爱大自然,日月星辰,山岳河海,阴晴雨雪,春露秋霜,都是他类比的材料,也是他为文意所立之象,这种象使枯燥的理论说教更有趣味性。在《文心雕龙》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二、立人象以尽意

刘协在创作《文心雕龙》时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比如其中带有的脉、骨髓、肌肤、声气、肝胆等大量带有人体结构的名词,就在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但这里需注意的是,儒家的“天人合一”多指“人道”,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趋向于“天道”,这里的“天人合一”的实质更倾向于“天道”和“人道”的统一。就刘协的创作来看,一方面把写文章本质上之于天人都是合一的特性,一方面在創作时用了大量的以人类比创作。刘协在《文心雕龙》的创作中建构了一个人的整体立象,一方面从人的身体构造去立象表现,另一方面和人有关的生产生活活动相关,并且在说明其思想时,运用了大量的古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也直接采用一些寓言直接表述。

(一)立人体结构为象

立人体结构,便是把人的形体构造用于所比当中,在《体性》篇中“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刘协在这里着重突出了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他说人写出来的文章上的差异就像是大家的脸面一样各不相同。把文等同于脸结合了起来。后文中的“辞为肌肤,志实骨髓”,刘协说文辞就像是肌肤一样是表面的,情志如同骨髓一样是深层次的,两者互为表里,一目了然地表达了文辞和情志的关系。在《风骨》篇中“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侍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文辞必须依赖于骨头,如同人必须有躯干一样。情思中所有的“风”就是形体中的血气,在这里人体的“躯干”是为精神内涵立的象,“血气”就是为情思立的象。

另一方面,刘协在创作中常常把写文章的弊病和人生理上产生的弊病进行类比。在《镕裁》篇中,“骈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赘悬疣。”文辞太多累赘,那就像是人体天生多余出来的缺陷,赘肉和肉瘤,都是人体上的废物,写文章也是,繁多的词句就需要删减,同时他也指出了,文辞方面如果有赘肉肉瘤一样的东西,看起来怎么会有美感呢,刘协这样的说明直接形象,颇有圣人立象尽意的味道。在《声律》篇中,“忤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如果违背了声音搭配的次序,这样的弊端就像是人的口吃病,说的是音律不和谐,那么读起来就拗口,如同口吃病一样。其中所包含的事理关系通过简要的比喻,把所言对象比于人,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让人读起来心明眼亮。

(二)立人事为象

在《文心雕龙》中不仅以人的身体结构进行立象,自然也会以人的相关生活生产立为象。在《情采》篇中,“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在这里说容貌是可以通过铅粉和黛料来装饰的,但是顾盼生情却是要依赖姿质,这不是装饰可以表现出来的,文采为铅黛,性情为姿质,这就形象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事类》篇中“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 。”在说明引用事理抓住要害要微言大义时,先立物为象,说不大的门臼可以使大门转动来说明,然后又立人事为象,把金玉珠宝挂在脚脖子上,把脂粉黛墨抹在胸脯上表达把好的语言用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在《附会》篇中刘协在解释附会这个词是说“犹如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侍缝缉矣。”文章的内容要调理,思想要贯穿全文,好比修房屋时打好基础,剪裁了衣服需要缝合在一起一样。修房子缝衣服这样的生产活动也比附于文章的创作。在镕裁篇中,认为陆机繁缛,不知道裁剪,这也是拿裁剪衣服作为类比的象。

在这些类比中,与人相关的装饰品和人的关系用于比喻写作理论,一方面正说其作用,另一方面把脂粉抹在胸脯这样的错用来反说其害。正反贯通说明,使得所立之象合于所表之意。在前文中所举的做木器和染丝帛,以及修房屋,裁衣服都是和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活动,刘协把这些立为象更通俗随和,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刘协在立象尽意时往往不是用单个的,而是相互融会贯通的,物象和人象相互交叉,类比铺排,以表其意。

(三)立人物为象

在《文心雕龙》中,刘协在说明自己的理论时往往注重举例的铺排,在《神思》篇中,他为了说明人的禀赋才能之分,文思同样有快慢之分,举司马相如、杨雄、桓谭、王充的例子,又举张衡十年作《二京赋》、左思十二年作《三都赋》,缓慢的文思造就了鸿篇佳著,接着从文思缓慢这一方面举例说刘安一个早晨作《离骚赋》,再举枚皋、曹植、王璨、阮瑀、祢衡文思敏捷的例子。大量的事例类比成为《文心雕龙》的一大特色。在《体性》篇中刘协为了表明人与文相统一的观点,更是以贾谊、司马相如、杨雄、刘向、班固、张衡、王璨、刘桢、阮籍、嵇康、潘岳、陆机不同的性情和他们各自性格相映成趣的作品特点。这样的铺排举例在《文心雕龙》里颇为常见,使说理充足有气势。

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提出了“以重言为真”的创作理念,借用那些先贤的言论观点事迹来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如果说在前文中以生活化的立象使人们更易接受理解《文心雕龙》,突出了“近”,那么举以现实的人物为象不仅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突出了“高远”,但是这个高远是相对而言的,刘协认为这个高远是我们可以经过学习而达到的状态的。在《文心雕龙》所立人物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对典故的运用,在《定势》篇中,“夏人争弓矢”“楚人鬻矛誉盾”“枉辔学步,力止寿陵。”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刘协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性,也是为文所立象所采所用的“象”。

以上所列举,撮其旨要,并未尽举。刘协的艺术思维的根本特征在于心物交融,所以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主要以比喻为主,简明旨要说明事理,但是也有多种方法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龙》里的立象尽意并不是片面的,是综合统一运用起来的,特别是人象的建构,更是在刘协创作论的诸篇目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人本身构造的立象,伴随人的生产生活的立象,以及所举为文大家的立象,不仅为自己所说提供了形象直观的表达,并且取得的很好的艺术成就。刘协所立的象良好地表达了他所要阐释的內容,从文学接受的观点上看,《文心雕龙》所立之象以近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被社会广泛接受,将抽象的理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展现出来,对中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明.《文心雕龙》中对言意关系的认识——兼论“言不尽意”[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8:79-83.

[2]何安平.道心惟微,立象尽意——论《文心雕龙》中的比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17, 19(4):89-102.

[3]李峰. 《文心雕龙》对先秦文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 山西师范大学,2015.

[4]丛瑞华.《文心雕龙》中比喻的作用、类型及价值[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7(2):50-54.

[5]马白.“天人合一”与文心雕龙[J].汕头大学学报,1989(1):1-9.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