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作品能否入选语文教材之探析

2019-10-06娄佳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调查得出“当代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当代中学生接受心理的变化”等为主要论点,论证了“张爱玲作品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同时,本文也为张爱玲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张爱玲作品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接受心理 张爱玲作品 中学语文教材 文学教育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张爱玲的接受研究一直广受学界的关注,但受特定时代环境以及张爱玲作品独特美学风格影响,其作品的接受研究对象似乎一直被限定在“大学生”、“女性读者”等几个特定的阅读群体中,年龄稍低的中学生群体则被相关研究拒之门外。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学生群体的阅读心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阅读能力也有了较高的提升,中学生逐渐成为张爱玲作品的阅读群体。另一方面,纵观全国范围内的中学教材编写情况,张爱玲的作品几乎一致被排除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大门之外,那么张爱玲作品到底能否被编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阅读张爱玲的作品对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否有帮助?要解决这些问题,调查并研究当前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情况就显得极有必要。

一.调查结果反馈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通过“问卷星”网站生成网络问卷,发放平台主要是微信、百度贴吧等,发放时间为2019年3月份,主要调查群体为中学师生。此次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56份,收回中学在读学生问卷共163份,其中初中生问卷答案74份、高中生问卷答案89份;收回大学在读以及社会人员问卷答案共93份,包括56份中学教师问卷答案,其中中学语文教师的问卷答案占31份。

下面将根据调查反馈的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当代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度

第一,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学生几乎都是通过课外的方式接触到张爱玲的作品,例如课外书籍阅读、观看影视剧改编等等,这一部分所占比例为61.33%。由此可知,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途径多元,但少数来源于课堂。

第二,当代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有不少的学生表示他们曾看过张爱玲的《花凋》等相对冷门的作品。由此可知,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

第三,在所收回的256份调查问卷当中,只有不到30人表示不喜爱张爱玲的作品,其余大部分人对张爱玲的作品表示喜爱,多数中学生觉得张爱玲作品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由此可知,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喜爱程度在不断地提升。

(二)中学语文教师对当代中学生文学教育的看法

此次调查问卷的附页还对中学语文教师群体进行了一次问题调查,参与这份调查的中学语文教师总共有31名,以下将对调查数据作进一步详细的分析:

31名教师一致表示当前文学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却不佳,多数中学语文课堂还是在运用比较模式化的语文教育方式。另外,多数老师还表示“张爱玲作品可以引进中学生的学习课堂”,他们认为“当前学生的审美心理已经有所改变,能够适当接受张爱玲作品”、“阅读张爱玲作品,能提升学生审美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综上,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当前的文学教学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随着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适当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一些文学性比较强的作品,例如张爱玲的一些经典作品,以此来丰富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多元性,并作为改善当前中学文学教育的基础工作。

二.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通過以上对调查数据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疑问:第一,当代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程度为何会有所提升;第二,当前文学教育实践效果为何会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将作深入分析:

(一)当代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接受程度提升的原因

1.当代中学生“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扩大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①。“期待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者对阅读作品的选择以及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只有达到了接受美学所说的“视野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同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②。因而,当我们详细考察当代中学生的阅读状况时,可以明显地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接触到的阅读资源越来越多,中学生对文本的选择范围在扩大、欣赏能力在提升,他们在阅读当中,更容易去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语言表达以及较为艰深的创作题材。

2.当代中学生审美接受心理的发展

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当代中学生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认知程度高于前代,他们在审美接受心理上的发展趋向成熟,能够自主地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籍,也更能够凭借自身的感知力去理解文本内容。

(二)当代中学生的文学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学教育仍旧很难进行创新型实践。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文学教育理念与文学教学一直处于一个分离的状态,《语文教育展望》一书中提到:“在我国,文学理论界、文学批评界远离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学的研究”、“我国传统文论,诚如刘衍文所言‘由鉴赏始,以鉴赏终,但始终没有转化为教学论……在现代,文学研究也始终没能有力地介入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学”③;另一方面,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多是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便是有少数的实践性文学教学课堂,由于教师们缺乏相关经验,教学过程也往往难以开展。再者,当前的语文教材编排不合理、教育界所存在的应试压力等等因素也都是当代中学生文学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

三.张爱玲作品能否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基于以上对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笔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能够入选当前的中学语文教材。以下笔者将会分四个部分进行具体的论述,主要包括: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目前文学教育的缺陷、中学生赏析张爱玲作品的益处、当代中学生审美接受能力的提升。

(一)文学教育及其重要性

文学教育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主要的功能有:思想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审美愉悦功能、语言习得功能、思维培育功能等等④。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当中加大文学教育的力度是极有必要的,开展文学教育首先就必须选择品质优良的文学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

(二)我国目前文学教育的缺陷

尽管近年来文学教育一直备受教育界重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中学生的文学教育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而改革必须从最基本的文本入手——中学语文教材必须甄选进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文学文本,以供文学教育实践使用。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文学教育的效用呢?歌德曾言:“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⑤选取中学语文教材的文本也应当如此。笔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性,适宜作为中学文学教育之素材。

(三)中学生赏析张爱玲作品的益处

一方面,张爱玲作品的文字运用具有高超的技巧,兼具中西方小说写作技艺,例如:暗喻、联想、蒙太奇、意识流、比喻、環境描写等,如果教学方法运用得当,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文学教育不仅仅是所谓的创作技法教学,其中也包含着对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语文教材当中选入包含不同审美价值的文本。张爱玲作品往往包含着以特殊的历史时代为背景的独特审美情感和美学价值,在阅读过程中,能拓展中学生的审美感受范围。

(四)中学生审美接受能力的提升

当代中学生自身的文学审美接受能力的提升,是“张爱玲作品可以入选中学生语文教材”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一方面,当代中学生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不断扩大,这有利于他们去理解比较深刻的文学内容。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接受心理也在相应地逐步成熟,这使得他们可以较好地去体会张爱玲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综上,笔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是可以选入中学生语文教材的。那么,对于如何选取张爱玲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以及如何具体开展相关的文学鉴赏课程,笔者将在下面这一部分提出相关的建议。

四.建议

(一)选取张爱玲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原则与策略

第一,必须要根据中学生的审美接受能力来选取张爱玲作品。

第二,必须要选取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所选取的张爱玲作品必须能体现张爱玲思想与文学的精华,要具有较强的文学审美价值。

第三,必须要根据学校教学的特点来选取张爱玲作品。

第四,必须要根据初中生与高中生不同的审美接受能力,合理地选取张爱玲作品进入教材。

(二)张爱玲作品的课堂教学

1.张爱玲作品的鉴赏教学方法

(1)营造审美心境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比较特殊的时代历史背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事先营造学生们的审美心境,让学生们在一定的审美情景中去体会特定的时代风貌。审美心境营造方法多种多样,如对文章背景进行介绍、用音乐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等等。

(2)开展文学基础教育

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语言文字教育、朗读教学、理论指导、写作实践指导。

第一,张爱玲作品包含许多华丽艰深的语词,教师在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前必须要进行基础的语词教学。

第二,张爱玲作品包含生动优美的景物描写、含蓄深刻的人物对话等。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运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来体悟作品创作的精妙之处。

第三,张爱玲作品打破传统创作形式,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创作方法融入其中,例如意识流、象征、蒙太奇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手法难免感到生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指导。

第四,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张爱玲作品的同时,更要注重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教学方式多元化

张爱玲作品极富戏剧张力,经常被改编成剧本、拍摄成影视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影视资源,并根据张爱玲作品的“戏剧化”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影视观看、戏剧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张爱玲作品的教学情境。

2.张爱玲作品的教学实例

以上简单讲述了一些张爱玲作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运用的方法,为了进一步证明张爱玲作品有其独特的文学教育价值和教育实践的实际可操作性,下面笔者将以《金锁记》的片段节选为例展开文本教学分析:

七巧虽是笑吟吟的,嘴里发干,上嘴唇黏在牙仁上,放不下来。她端起盖碗来吸了一口茶,舐了舐嘴唇,突然把脸一沉,跳起身来,将手里的扇子向季泽头上滴溜溜掷过去……

季泽走了。丫头老妈子也给七巧骂跑了。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

她到了窗前……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⑥。(节选自张爱玲《金锁记》)

上面节选的片段通过动作描写、场景刻画等一系列细节描写或直接表现或间接暗示出曹七巧的内心活动,其中包含的高超的小说创作技艺,是极佳的文学教学素材。针对具体文本,笔者将给出相应的教学赏析意见:

(1)揣摩细腻的人物动作描写

选文开头对曹七巧一系列精准的动作描写可以作为赏析重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圈出重点语词“黏”、“端”、“舐”、“沉”、“跳”、“擲”等,让学生悉心揣摩这几个动作词语的运用。

(2)学习出色的修辞方法

此段中包含众多精妙的小说修辞方法,均可作为教学材料,此处举一例:“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在这里,张爱玲将细微的动作进行了放大、放缓处理,以精确的比喻道出人物内心的死寂、哀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这样的比喻句,体会其妙处。

(3)展开丰富的联想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悉心揣摩选文中人物的对话,借助中学生审美想象具有丰富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想象人物对话背后的深层心理活动。

(4)体会精彩的心理分析

在选段中,张爱玲巧妙地运用了西方小说心理分析的方法对曹七巧的内心活动进行了直白的展露,连用多个问句表现七巧内心的挣扎与不甘。教师在此处,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处理的好处。

通过对《金锁记》选文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作品不仅极富独特的文学魅力,同时也包含了中学语文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众多教学要素。这些内容不仅在理论上适宜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而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五.总结

本文以“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程度”为切入口,对当代中学生群体作了一次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当代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程度是有所提升的,结合这样的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的研究与资料,笔者首先提出“张爱玲作品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这一观点,其次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最后为张爱玲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意见。我们必须看到,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教学课堂的改革是影响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这些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同去努力的。

参考文献

①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5.

②H·R·姚斯,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1.

③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5-99.

④张心科.接受美学与中学文学教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6-8.

⑤爱克曼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2.

⑥张爱玲.金锁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35-37.

(作者介绍:娄佳施,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2018级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
《人间词话》文学教育思想探微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谈借助文学教育培养中专生人文素养的思路
返本开新:论民国大学文学教育对《诗经》的借重
优化文学教育生态 提升学校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