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开设非遗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

2019-10-06王睿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关键词:开发设计高校

王睿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非遗保护和传承力度的加大,地方高校逐渐成了新的非遗传承基地。通过非遗主题课程的开设,培养出了一大批关注和喜爱,并在毕业后直接从事非遗相关工作的人才,获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效益。鉴于此,本文以吉林艺术学院和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为例,就主题课程的开设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校;非遗主题课程;开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162-02

一、地方高校开设非遗主题课程的可行性

高校是一个地区的最高学府,专业齐备,软硬件設施完善,并有着独具的人才优势,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最佳平台。近年来,很多高校也纷纷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来,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可从吉林艺术学院和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来说,吉林艺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艺术专业院校,舞蹈专业建设和发展也在全国位居前列。而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作为同地域的音乐舞蹈类文化,是完全可以与当下舞蹈教学有机结合的。可以通过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专题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开展一系列专项研究,这对于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模式的革新、学生的就业等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也集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了解和掌握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专业人才。所以将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引入到吉林艺术学院的舞蹈专业教学中,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需要通过对课程的精心设计,使互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地方高校开设非遗主题课程的实践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开设效果的分析和判断,有着独特的衔接、选择和组织作用,也是整个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环节。从表面上看,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课程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即了解其起源和发展,会唱会跳这类舞蹈。但是这个目标又是相对片面的,作为一门文化与技艺传承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在理论和技能层面的基础上,还应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首先,要对这门课程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传承性特征。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使其得到本真的、整体的、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这并非是一个短期任务,而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工程。第二是文化性特征。对于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解读,绝不能局限于舞蹈技艺这一单一层面,而是要从大文化的视角进行理解和体验。这就要求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突出其文化性特征,既要学得其技艺,更要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第三是地域性特征。乌拉陈汉军旗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这门舞蹈也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对其学习,要扎根于地域文化沃土中,善于从地域视角进行分析,并主动与其他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进行比较。其次,要在学习这门舞蹈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民间舞特有的审美内涵和人文价值。善于从多元文化视角去思考不同舞蹈之间的差异性,产生对非遗的认同,认识到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传承性和互补性意义。再次,要在学习这门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地分析和判断其与个人专业之间的关系与影响,并认识到非遗传承保护的紧迫性,使传承非遗成为一种主动和自觉的意识。最后,要通过这门课程,直接培养从事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从事表演、教学、推广等相关工作。可以看出,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课程目标是既明确又丰富的。只有先对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才能为整个课程的开设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无论是教学时间等客观条件,还是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自身的特点,都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的梳理和选择。结合课程目标来说,课程内容应该包含文化传授、技艺传承、艺术实践三个方面。

首先是文化传授。要先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对这门舞蹈有全面的认识,包含其起源发展、支系流派、地域生态、民俗背景、题材内容、传承情况等。这些内容涉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虽然不能对多个学科均进行系统学习,但是从这些学科视角的切入却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非遗文化的兴趣和信心。其次是技艺传承。表演性是舞蹈艺术的基本属性,也只有让学生学会表演,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其传承和发展。因此要对现有的表演内容进行梳理,选取最基础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为我所用。所谓最基础的,包含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起源和发展情况、基本分类、动作要领、传承人等,保证学生对这门舞蹈有全面的了解。所谓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最能体现出该舞蹈特色的内容。比如在这门舞蹈中,“腰铃趟”就是基本功和必修课,无论是单鼓、花仙鼓、神鼓等,都是在该动作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所以这也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所在。再次是艺术实践。艺术实践一直是高校舞蹈专业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实践素质和能力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所以在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课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实践环节。

(三)专项研究

将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引入到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借助高校的智力和人才优势开展专项研究。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教学计划进行梳理。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绝不是偶尔为之。所以要从教学计划的高度,对教学目的、内容、难点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一方面可以保证这门课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为其他非遗主题课程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还可以编辑出版专门的教材,打造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其次是对内容进行合理改造。包含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在内的多类民族民间舞,在动作编排方面具有重复性、复杂性等特征,这种特点是不利于进行教学的。所以要对现有内容进行合理改造。在秉承以表演不变、形式精炼、传承为主、具有可观赏性的原则下,对内容进行整合与充实,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再次是打造精品剧目。在对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则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打造全新的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作品,并予以广泛的推广。这一点也是有着成功先例的。江西的南丰县,素有傩舞之乡之称。这种民族民间舞与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2016年,南丰县的多个傩舞班,与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们,联合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创作品《傩·情》,并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舞蹈学院的师生和傩舞艺人一起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当下的吉林艺术学院也完全具备这种条件,可以与戏班、艺人一道,开发出全新的作品,从本质上拉近非遗与当代人的距离,这对于这门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合理的评价,可以获得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门新的课程来说,也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完善。之前的舞蹈教学中,教学评价主体和方式都是较为单一的。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多采用量化制的评价方式。这种单一性既没有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也人为疏远了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距离。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灵活适宜的评价方式运用其中。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是表演式评价。学生可以将自己学得的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知识和技能,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呈现。既可以是传统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创编。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特别是如果学生进行了个性化创造,那么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勵和加分。其次是科研式评价。对于一门舞蹈的艺术的学习,并不一定局限于表演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同样有着突出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田野采风,对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也可以从舞蹈内容入手,对其进行新的创编。只要是与这门舞蹈相关的理论研究,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再次是创新式评价。学习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对其不断丰富,才能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比如可以尝试其与古典舞、其他民族民间舞的有机融合,打造全新的舞蹈等,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后积极自我创新,大胆编排舞蹈。”[1]最后是学分制评价。学分制评价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作用,可以为这门课程制定相应的学分要求,并将其纳入最终考核中,提升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评价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教师予以灵活有效的运用。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不仅仅是对民间舞蹈的传承,更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2]近年来,伴随着高校对服务地方文化发展职能的重视和发挥,以往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象牙塔,已经成为新的非遗传承和发展基地。通过主题课程的开设,从根本上缓解了非遗人才匮乏的困境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课程设计和实施是非遗进校园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对整项活动的开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拉近学生和非遗之间的距离,并将学生培养为新的非遗传承人,实现非遗传承和高校发展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罗列诗.试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当代音乐.2016(11):84.

[2]张启望.浅谈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创新[J]. 当代音乐.2016(09):77.

猜你喜欢

开发设计高校
国内外旅游商品开发研究述评
手机App应用前景及开发设计技术趋势分析
庐山“教育名山之旅”特色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基于成年人情感需求的减压型玩具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