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陵十三钗》的女性叙事策略分析

2019-10-06陆佳佳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

陆佳佳

【摘 要】本文通过采用女性叙事策略,对《金陵十三钗》进行分析,重新解读“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作者借用“我姨妈”书娟这一女性叙事者,对战火中南京一座教堂里一群女学生和秦淮河女人们之间从互相鄙夷到最后的和解与牺牲,完整地展现了战争中女人们的生存困境,她们的果断和坚韧,奉献与牺牲让女性在战火的废墟上开出绚烂的“战争之花”。

【关键词】书娟;赵玉墨;女性主义叙事学;女性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109-01

严歌苓,美籍华人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她的写作风格诙谐幽默,语言既凝练紧密又大胆活泼,透露出洞察人心的犀利。她多以女性为观察对象,善于透过女性,尤其是那些深受迫害、边缘化的女性去看待周遭的一切,引导着人们重新去审视历史、战争、复杂的人性。

《金陵十三钗》以1937年的中国南京为背景,描写了以孟书娟为首的十几个女学生在英格曼神父和法比副神父的庇佑下藏身于南京一家威尔逊福音教堂的故事。当时日军大举入侵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没有人,尤其是女人能够安然无恙地逃出南京。为寻求庇护所,以赵玉墨为首的秦淮河女人强行闯入教堂圣地,祈求英格曼神父的收留。但是,教堂也没能躲过日军的搜刮,清白的女学生们成了日军眼中时刻准备掠夺的“猎物”。危急时刻,13个秦淮河女人挺身而出,代替她們去赴一场壮烈的死亡之约。这部小说于2011年被张艺谋导演拍成电影,一经播出即引起轰动,13个妓女壮烈赴死的画面引起人们对于妓女这一边缘女性的重新审视。

一、《金陵十三钗》女性叙事策略分析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苏珊·兰瑟在《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和叙述声音》把叙述声音分为三种: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兰瑟指出,“声音”只是作为研究的角度,女性话语权威的自我建立才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意义所在,三种叙事声音的划分就是为了获得话语权威。

(一)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不同于《拉贝日记》采用日记纪实的方式,严歌苓采用回忆的方式以“我姨妈书娟”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争:战争下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在战争中的生存状况。严歌苓在谈及创作灵感时曾说,“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女性是性征服者的终极战利品。女性承受的痛苦总是双倍的。”(严歌苓 283)在小说中,不管是上校戴涛,小兵王浦生,还是有着洋人面孔的神父英格曼和法比,这些男性都无法保护十六个女学生不受侵害,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拒绝日本人的无理要求。关键时刻,女性只有寻求内部保护,以一部分牺牲来换取另一部分的存活。在小说中,作者似乎有意弱化男人们的存在价值,虽然危难之际为了保护女人们他们也一个个付出了性命,但还是不可避免的给读者留下一种无力者的印象。男人的存在并没有为女性们加固了安全屏障,反而使日军盯紧了这座战火中的教堂。严歌苓将我们的关注点拉到了战争中女性的牺牲与价值。

(二)独特的女性叙事声音。这部小说采用了“个人型”叙事声音和“集体型”叙事声音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个人型叙述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是同一人,即第一人称叙述。小说大胆采用“我姨妈书娟”这一“公开的个人型叙述”,大胆向虚构世界外的听众诉说这段亲身经历的历史,以女性的视角去看待战争,用女性的声音去还原当时的历史。这突破了以往以男性充当叙述者的局限性,打破了男性的叙述权威,让女性自己发声,帮助女性建立自己的话语权。“集体型叙述声音”指的是集体共同的声音或多种声音的集合。这个“集体”一般指的是处于边缘的女性集体,既可以是集体中某一代表的发言,也可以是共同的发言。在小说中,以赵玉墨为代表的窑姐儿成为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别出心裁,让这样一群边缘女人粉墨登场,让她们为自己发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世人的刻板印象。不同于一般窑姐儿,赵玉墨身段儿漂亮,举止优雅,谈吐不凡,一举一动都宛如世家小姐,颠覆了我们对窑姐儿的认知,作者借赵玉墨之口为窑姐儿们正名。作者以这种特殊的叙事手法,让妓女这一群体为自己发声,为边缘女性发声,让读者在震撼之余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

二、结语

严歌苓通过采用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和独特的女性叙事声音,让女性充当叙述者、主人公和中心人物,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去重新审视战争带给女性的伤痛和残酷;同时,将话语权交给女性,让她们为自己发声,逐步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威。书娟最后说,“法比哪里会晓得,那对我们是一次大解放,我们从这些被卖为奴的低贱女人身上,学到了解放自己。”(严歌苓 279)可以说,正是这群妓女让女学生们得以正视自己女性这个身份,不再为此而羞愧、尴尬,她们开始获得思想上的解放,获得女性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为女性话语权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Lanser, Susan Sniader. Fictions of Authorit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

[2]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M].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金陵十三钗
战火硝烟中的人性光环
《金陵十三钗》在中、美两国接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