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衣意恂的茶道精神及世界观

2019-10-06宋姣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茶道韩国

内容摘要:中韩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儒、道、佛教在茶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很早便传入邻国--朝鲜半岛。韩国茶道虽历史悠久,然而流存至今的茶书却十分稀少。历史上第一部有关茶的巨著是《东茶颂》,作者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茶禅师草衣意恂。《东茶颂》集中记述了茶在朝鲜半岛的种植,借茶诗的形式论述了茶的哲学理念,体现了草衣关于茶的哲学观和世界观。《东茶颂》奠定了研究韩国茶风、茶文化之基础。

关键词:韩国 茶道 东茶颂 茶道精神

中韩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儒、道、佛教在茶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道家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其次是儒、佛教。在韩国茶文化中,儒家影响最深远,佛教位居第二,道家第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很早便传入邻国--朝鲜半岛。韩国最早关于茶的记录见于韩国最早史书《三国遗事》卷二《驾洛国记》“王之十七代孙……设以饼饭茶果庶羞等奠”。《三国史记》中也有关于茶的记录:“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时,已有茶”。茶文化正式传入朝鲜半岛,一般认为是在唐朝时期,受唐朝的影响,新罗大多数王室与茶相依,茶是祭祀品中不可缺少之物。统一新罗时期,是韩国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时期[1];高丽时期韩国茶文化以及陶瓷文化飞速发展,在王室、大臣、僧侣和百姓间广泛得到普及。饮茶品茗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李氏朝鲜时期,重视儒学,崇尚程朱理学,佛教、道家及茶道等均被排斥,茶道顿时中衰。到了朝鲜末期,丁若镛、草衣禅师、金正喜等一批人大力提倡饮茶、种茶、著书,频临廃绝的茶道再度兴盛起来。草衣意恂是朝鲜时期后期的禅僧,他不拘泥于空虚的理论,主张应通过实践达到修行得道。

一.草衣意恂的儒学思想以及《东茶颂》的创作背景

草衣禅师字中孚,法号意恂。是李氏朝鲜后期代表性的禅僧,精通诗、书、画。草衣十四岁出家,十八岁那年看到升起的十五圆月,从此悟道。二十四岁时投奔朝鲜朝哲学家丁若镛,修行于茶山草堂。丁若镛与慧臧法师私交甚密,慧臧法师精通教与禅,深谙《周易》和《论语》。草衣出身卑微,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与丁若镛交往的过程中,丁若镛的儒家思想和实学思想大大影响了草衣。通过书信往来,丁若镛间接向草衣传授了自己关于诗论以及对《周易》的见解。如《为草衣僧意恂赠言》中教诲对方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自然。草衣亲自煮茶,钻研茶艺,此外还倾尽毕生精力撰写著作,研究禅理。草衣的茶风继承了达摩以后赵州的茶风,于1828年编写了《茶神传》,1837年又编写《东茶颂》。除此之外他倾注毕生心血,撰写了《草衣禅师文集四卷》,《四辩漫语一卷》,《一枝庵詩稿一卷》等。

《东茶颂》由68行七言句构成的。原本是草衣亲自赠予洪显周的版本,现已逸失。现存版本有石梧本,石经阁本,茶艺馆本,韩国佛教全书本等版本。《东茶颂》的编写目的在书的开头也有交代,是受海居道人洪显周之托,最初题目为《东茶行》,后被转写为《东茶颂》。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前贤诗句,如陆羽的《茶经》,《万宝全书》,《茶序》,《十六汤品》以及李白和苏东坡的诗等。书中草衣将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记述下来,并且探索了茶文化今后的发展方向,不仅如此,他还指出当时人们对茶理解的错误认识。《东茶颂》中最多引用的是《茶经》,然而陆游不曾提到的隋朝茶事,草衣也在第6颂中编入此内容,放在唐朝茶事之前,因此《东茶颂》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茶经》的补充。

二.《东茶颂》体现的茶道思想

茶自传播到朝鲜半岛后,便深深扎下了根,与当地文化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然而韩国的茶文化虽然历史久远,然而保存至今的茶书却十分稀少。草衣创作的《东茶颂》填补了这一空白,可谓是韩国茶文化史之鼻祖。体现了作者的茶论、茶道思想。

1.神仙思想

《东茶颂》第2颂“姑射仙子粉肌洁,阎浮檀金芳心结。沆瀣漱清碧玉条,朝霞含润翠禽舌。”[2]这部分内容分明来源于《庄子》逍遥游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凤饮露。”草衣吸收了道家的神仙思想,认为人可以通过品茶修身养性,修炼成仙。人应该与自然变化同在,与宇宙成为一体,方可无穷无尽、无拘无束地享受自然。我们都不得不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要遵守许多规范、规则。庄子反对这种生活,主张不应拘泥于任何思想、生活模式,而要顺从“天道”,认为真正的生活应是顺其自然之道。

第11颂“还童振枯神验速,八牲颜如夭桃红。我有乳泉,把成秀碧百寿汤,何以持归大觅山前献海翁。”草衣认为饮茶有返老还童之效,八十岁老翁亦可面泛桃红。养生是道教思想重要的部分,道教的神仙思想目的是为了养生。通过饮茶,能凝练身体之气,修道成仙。前句来源于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后句则来自唐苏廙《十六汤品》第三“百寿汤”第八“秀碧汤”。

又第3颂“天仙人鬼俱爱重,知尔为物诚奇绝。炎帝会尝载食经,醍醐甘露书传名。”此句也是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不仅人类,鬼神也知晓茶之绝妙。又第12颂“又有九难四香玄妙用”,“玄妙”的“玄”字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即玄妙,似现非现的道。《道德经》第一章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草衣认为茶品性的玄妙,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不能用任何语言来描述的。

2.中道思想

中道思想,即中正,是草衣哲学思想的精髓。中正即调和,不仅局限于泡茶喝茶,还存在于一切与茶相关的精神领域。《东茶颂》第7颂“谁知自饶真色香,一经点染失真性。”应是出自明代张源《茶录》中“茶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茶不可掺入任何一种杂味,应保持其纯正洁净的本性。此处“性”指的是《中庸》中的“天命之为性”之“性”,天赋予气与理的时候,也必然赋予了与之相符的使命,即是道。君子应该独善其身,人人皆有性,都应修身养性,韬光养晦。茶不能添加任何杂味,保持清白纯净。茶叶从採摘到烘培成茶都倾注了制茶人的心血。

又15颂“体神虽全犹恐过中正,中正不过键灵并”,此部分也是草衣哲学思想的精髓,即中正、中和思想。他认为茶壶中应放入适量的茶叶,量若多,则味苦;量少,则茶味不出。此外时间、火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若时间不到,则不出茶气;时间过久,茶气散失不存。中正的“中”指的是中间,内心达到一种均衡平和的状态。“中”指的是不倾向于任何一方,求同存异。中正是君子践行中庸之道,该退则退,该进则进。中和的“中”指的是没有喜怒哀乐的心境,“和”是内心平和的外部世界投射,是内心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通过品茶也可习得人生真谛:人不可过度向外界抓取能量,亦不可不及,人贵自知,应了解自己的本份。

第15颂注解里还引用了张源《茶灵》中的词句,讲述了茶与水的关系。“泉品云,茶者 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真茶,莫窥其体。”强调了茶与水的密切关系。水好,而茶不佳也不能泡出好茶;茶叶虽为上品,没有好水来配,同样难出好茶。茶与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茶借助水之体来实现自身价值,茶与水之关系乃是体与神的关系,这正是草衣的中正思想。选择好水,精心泡制出茶,茶的玄妙才得以发挥实现。这与庄子的“鲲”与“鹏”的关系也是相通的。鲲经过历练修行化而为鸟,方可成鹏,展翅高飞。

3.天人合一思想

《东茶颂》第14颂“绿芽紫笋穿云根,胡靴犎臆皱水纹”。前半句来自陆羽《茶经》[3]一之“源”:“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后半句来自《茶经》三之“造”:“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着,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此处“绿芽”和“紫笋”不是单纯指茶的生长环境,借用胡人的靴子描述茶叶的花纹,也不是单纯描写茶叶的模样。茶和“我”都与自然一体化,即自然合一。此处描写了生命之绚丽多姿,自然之灵动。自然孕育万物,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渺小微弱,然而草衣的自然观与此不同,在自然面前,人不必畏缩,与自然合而为一、物我一体。“茶”与“我”也不是对立的,“我”能成为“茶”也就是自然。

又16颂“一倾玉花风生腋,身轻已涉上清境。明月为烛兼为友,白云铺席因作屏。”此处可见草衣的自然观,指的是天地等哈人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自然之美。体现了与自然气韵相通的心志[4]。自然赋予生命灵性,自然之美妙处处流动。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必一味地顺从拘束,而应与自然融合。明月为烛为友,由明月联想起蜡烛,想法奇特,甚至与月亮相互为伴做朋友。这是因为与人交友,由于人是有私心的,随着相互的交往,就会产生痛苦、烦闷和矛盾。而与月亮成为朋友,虽然可能互相不能言语交流,然而在静谧的世界里静心观照自我的内心世界,反而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

三.《东茶颂》体现草衣意恂的世界观

《东茶颂》借茶诗阐述了草衣意恂的独特的茶道思想和禅之玄妙,也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认识看法,主要从超越观,养生观来考察。

1.超越观

所谓超越是指超越某种界限的限制,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许多哲学家都将哲学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放在超越上,即是否能够达到超越才代表该哲学的飞跃。可见超越是一种至高境界。超越即达到一种绝对自由境界,不受任何烦恼和物质影响,佛教中称之为解脱。只有将界限打破才能达到超越。《东茶颂》第13颂“聪明四达无滞壅,而云根托神山,仙风玉骨自种。”又“聪明四达无滞壅”聪慧四通八达,毫无阻塞。意指无拘无束。四方通达即无障碍,从人类情感角度上来说,指的是超越了诱惑,愤怒,矛盾,行动自由自在。人与人之间总是充斥着紧张,嫉妒,达到“无滞壅”后即可消除一切矛盾的根源,方可领悟真理。

又16颂“一倾玉花风生腋,身轻已涉上清境。”“风生腋”腋下是身体中被隐藏遮掩的一部分,代表人的身体和外界自然的一个界限。腋下生风表示界限被打破,身体的禁锢被打破,走向开放,因此代表着自由的开端。身体才会变轻而“上清境”。

2.养生观

《东茶颂》将茶描述为灵丹妙药,通过饮茶可达长生不老、青春永驻。所谓养生就是指保持身心健康,充满生命活力。《黄帝内经》中有“道生”一词,此外还有“摄生”的说法。中国自古重视养生,儒家、道家各有养生之道。道家的养生始于老、庄,主张应该脱离人为的形态,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人有形与神,应形神兼顧,养神为主。

15颂“中有玄微妙难显,真精莫教体神分。体神虽全犹恐过中正,中正不过键灵并。”精、气、神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是生命的根本,气顺畅流通,身体健康;气堵塞不通,就会滋生疾病。精气是生命活力之源,对维持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东茶颂》中认为通过饮茶养生,可长生不老。饮茶“解酒少眠证周圣”(第4颂)可解酒,“开皇医脑传异事”(第5颂)可医治头疼。草衣将养生放在首位,通过饮茶可以治疗疾病,这是根除了疾病产生之源,而且能通过调理气达到养神的效果。

四.结论

《东茶颂》是韩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茶书经典,体现了草衣意恂的神仙思想、中道思想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如书名为“东茶”即是朝鲜半岛自己的茶,体现了草衣重视自身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意识。通过饮茶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还可悟道,到达自由之境界,这是草衣的神仙思想。中道中正思想是草衣茶思想的精髓、核心,即不偏不斜。体现了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另外通过品茶还可与自然浑然一体,在自然中感受自我,将自我交予自然,即天人合一。

《东茶颂》中还体现了草衣的超越观和养生观。超越捆绑自身的桎梏,自由自在,远离一切是非烦恼,参悟人生真理。通过饮茶可以养生,保持身体的活力,长生不老。研究表明,世界长寿之乡都位于产茶和茶叶高消费区。

《东茶颂》的中正思想在现今社会仍有现实意义。现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严重,趋于金钱的诱惑,很多年轻人急功好利、做事难以静心。此外犯罪、暴力、离家出走等现象不断涌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建立一种健康的价值观体系。草衣的中正思想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做人贵有自知,不可虚荣,凡事量力而行,不急于做出判断,不偏不倚。

参考文献

[1]彭庆敏.韩国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化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01):255-256.

[2][韩]草衣沙门意恂.东茶颂[Z]. 韩国石悟本.

[3]程启坤.陆羽《茶经》解读与点校[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4]潘根生.草衣意恂茶思想的中国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3期,2005:130-136.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西安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9XWB01。

(作者介绍:宋姣,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韩比较文学。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文化多语种译介研究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同传发展中心成员。)

猜你喜欢

茶道韩国
寻迹万里茶道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茶道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