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眼春风百事非

2019-10-06郭佩狄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关键词:情感结构

郭佩狄

【摘 要】《忆故人》是一首优美的琴曲,其柔美缠绵的音调和深沉的情思打动过无数人的心灵。琴乐是中国文人音乐中的精华,琴曲中包含了大多数传统音乐结构、体裁及创作方法。本文力求从《忆故人》的结构分类、音乐材料和情感走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求本首古琴曲的特点。

【关键词】《忆故人》;结构;主题材料;情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43-02

《忆故人》又名(《山中思故人》或《空山忆故人》,是现在广为流传的一首古琴曲。原谱解题说“传为蔡中郎 (蔡邕) 作”。彭庆寿曾考证,其作曲手法正与蔡邕“蔡氏五弄”相契合 ;《神奇秘谱》中也说“是曲者,与《秋月照茅亭》一人之所作也”,而秋月一曲,亦传为蔡邕所作。不过,根据其符合明清时期古琴曲“声少韵多”特点可以断定,即使是蔡邕的原作,也是经过后人再创作的。此曲是清末民初的琴家彭祉卿得其父所传,经其整理,方才流传于世。现代著名的广陵派琴家张子谦先生曾得到彭祉卿的亲传,之后于1937年将琴谱刊登在了《今虞琴刊》上。

一、结构分类多样化

(一)传统结构

传统结构

古琴曲传统结构根据其速度特点来划分,包含了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回落、散出六个部分。第一乐段由散起和入调两个部分构成。乐曲开始为散起部分,泛音缓慢地进入,构成全曲的主题材料,紧接着进行了移位、缩减、重复,把主题材料强调了三遍之后,缓慢淡出。入调部分,主题材料经过音程收缩重复进入,紧接着乐曲进行了展衍、重复,其中调式还在D商和G徵之间游移,造成了情绪的不稳定性,最后回归到G徵调式。第二乐段跟第三乐段为入慢,其音乐材料是由主题材料音程移位缩减而来,然后再加上展衍、扩张的手法,形成了入慢部分。第四乐段为复起部分,浓烈的情绪,不断地加速,激越的双音音型,使乐曲到达了高潮。然后情绪便慢慢缓和,犹如在倾诉哀思一般,十分感人。第五回落部分由第五乐段和第六乐段的前四小节组成,旋律走向上下转换,音乐情绪跌宕起伏,同时速度也稍稍地加快。最后是散出部分,节奏上使用了散板,乐曲使用泛音散出,并且其音乐材料是在散起部分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与散入部分的音乐形成了首尾呼应。故此,本曲符合中国琴曲的传统结构。

(二)对称式结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整曲,前三乐段与后三乐段构成对称式结构。首先是第一乐段与第六乐段,演奏速度都为散板、慢板、渐慢、转快、减慢、慢板。在音乐材料和音色上,第一段的前半部分与第六段的前半部分形成了倒置更加体现了对称式结构的特点。在调式调性上,都出现了调式游移到D商调式,随后又回到G徵调式的现象。第二乐段与第五乐段中,主要的速度都为中慢速到渐慢。所用到的音乐材料是从第二段的前两小节进行展衍变化而来,第二乐段前半部分与第五乐段的前半部分同样形成了倒置。在调式调性方面,两个乐段都结束于D商调式。第三乐段与第四乐段,主要的速度为中速到渐慢。所用到的音乐材料类似,从第二部分的前两小节通过展衍、扩张的手法变化而来,第三乐段前半部分与第四乐段前半部分形成倒置的關系。在调式调性方面,两个乐段也都是结束于D商调式。故此,本曲可分为对称式结构。

(三)总分总结构

从全曲乐段间的关系来看,第一乐段为第一部分,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乐段为第二部分,第六乐段为第三部分。首先第一部分使用泛音散入,并且出现了全曲的主题材料,从而拉开整首乐曲的序幕。接下来第二部分中所出现的音乐材料才都是从主题材料变化而来,承接第一部分进行展开,速度变化复杂且频繁,调式调性保持统一,并且还使用固定贯穿的手法,四个乐段的最后一小节以同样的旋律结尾,给人留下段落、句逗模糊的印象,其挥之不去的内在联系,萦绕在脑海中,久久不能离去。第三部分实则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同样在节奏上使用了散板,情绪慢慢缓和,最后泛音散出,同第一部分首尾呼应。故此,本曲可分为总、分、总的结构。

二、音乐材料多样化

《忆故人》这首琴曲分为六个乐段,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的紧密。

第一乐段前两小节是构成全曲的主题材料。紧接着三、四小节对主题材料进行了完全重复,对主题材料进行了第一次强调。接下来的五、六小节分别对主题材料进行了移位缩减重复和完全重复。第七小节的开始进行了一个音程的收缩移位。主体材料的主干音是“sol  la re”,但这里的主干音却变成了“mi sol la”,如果是按照音程移位得到的应该是“me fa si”。但是由于“fa si”为偏音,所以作了音程收缩。第八小节则是对第二小节的音型进行了填充。第九小节是对主题材料进行了再次的音程收缩移位。第十小节是将第二小节的音乐材料通过展衍的手法变化而来,第十一小节出现了偏音“fa”,导致调式调性的模糊,因此发生了调式游移,并且对主题材料进行了展衍。

第二乐段第一小节的主干音为“re mi sol”,是主题材料的主干音“sol la re”的音程的移位,然后通过展演的手法,把演变而来音乐材料做了扩充。三、四小节则是对主题材料的后半部分进行变化重复。第五小节模仿第一小节对主题材料进行了音程的移位,第六、七小节是对主题材料后半部分的完全重复。第八、九小节是对主题材料的音程移位,第十、十一小节是对主题材料后半部分的变化重复。接下来的第三、四、五乐段的音乐材料都是模仿第二乐段中的音乐材料,对主题材料使用音程移位、展衍、扩充、重复的手法构成的,并且在这四个乐段中还出现了固定贯穿的“合尾”结构。

第六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散板进入,前两小节为主题材料的倒置。接下来三、四小节对主题材料进行了扩充。紧接着五、六、七小节又对偏音“fa”调式进行了游移,并对主题材料进行了展衍。第八小节是对主题材料后半部分的扩充。第九小节则是对主题材料的音程移位。第十、十一小节则回归到主题材料,泛音收束全曲。

三、情感走向多样化

《忆故人》以其柔美婉转的旋律、浓郁深沉的韵味深得琴人们的喜爱。其音乐内涵丰富,旋律灵动婉转、柔中见刚,且琴曲中缓慢的下滑音,犹如思绪的连绵往复,表现出在山野间独自思念远方友人,抑或追思逝去亲朋的一片深情。

第一段以清新飘逸的泛音开头,仿佛将听众带入空山幽谷之中。泛音结束后,散、按音结合弹出,连绵不断的思绪随着起伏跌宕的音调而展开。接下来不断对泛音部分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可以感受到思念之情的如此之深、如此之切。然而偏音的出现使得音乐的调性上有些暧昧,模糊不定,更能体现出思念的情感复杂且纠葛,悠悠思绪与朦胧意象隐隐现出。

第二段,乐句缓缓而起,节奏规整。每一小节都的第一个音都是用的下滑音,反反复复表现出了绵绵思念之情。八度音在每小节的后半部分,促进了与下小节的连接,绵延不断的琴声带出了连绵不断的情感,使人感到情真意切。连续的高音“sol”,重复了四遍,古琴的音响强度也有所增强,使得听者对其表现出的思念之深感同身受。第三段较于第二段的速度变快,音响强度也变强。连续的高音“re”,相较于之前的“sol”,可以感觉到情感再次的加深。音乐情绪伴随着旋律的进行,在不断地积淀,思念之情由连绵不断慢慢转变为既迫切又深刻。第四段在开始便让人感受到情绪变得紧张和复杂旋律层层推进,以强力的双音表现激动的情绪,思念故人之情达到高潮。在高潮过后,乐句的连续下行,犹如倾诉衷肠,思绪翻滚心潮起伏,非常感人。第五段以第二段的材料变化成对答上下句,频繁使用上滑音和下滑音,让听者感受到琴曲所表现出的思念之情是如此纷繁纠葛。接着再现第二段曲调,情绪渐趋稳定。二、三、四、五段均以固定贯穿的终止型结束,更有辗转反侧,“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

第六段是第一段的变化重复,节奏上也与第一段的散板形式一致,低音區跌宕的节奏又掀起一次感情上的波澜,古琴曲结尾的泛音与开头部分的泛音,遥相呼应、渐行渐缓、且行且远,曲到终时便已尘埃落定。

四、结语

《忆故人》这首古琴曲是非常规整的,遵循中国传统结构,按照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回落、散出,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将整个琴曲完完整整地连在一起。在宏观的划分上,此琴曲也有着非常完美的对称式结构,以中间为轴,上下两部分完全可以重叠在一起,也使得这首曲子独树一帜。从乐段之间的关系来看,中部四段都使用固定贯穿的“合尾式”结构,也是此曲的特点之一。这首古琴曲根据前两小节的主题材料,就可以衍生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琴曲。通过使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例如展衍、扩充、缩减、重复等等,完成了这首曲调悠扬、缠绵动人的古琴曲,令人赞不绝口。《忆故人》这首古曲的情感波动跌宕起伏,其旋律既柔美又委婉,同时又富含浓郁深沉的韵味,将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情绪走向自然顺畅,前后衔接紧密且恰到好处,营造出了浓郁的思念之情,让听者与其产生共鸣,可以感同身受,从而从更深层次的方面欣赏这首古琴曲。

参考文献:

[1]丁明顺.最是离别意缠绵—古琴名曲<忆故人>及其唱片版本[T].音响技术,2012(07).

[2]夏蒙.浅析琴曲<忆故人>音乐结构特点[J].黄河之声,2014(08).

[3]张弛.离恨若春草——有感于古琴曲<忆故人>的悲剧美[J].戏剧之家,2014(03).

猜你喜欢

情感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论《日出》的结构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