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过程中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019-10-06鲁昊
鲁昊
【摘 要】随着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文化输出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热衷于学习中国传统戏剧。但由于我国部分戏剧表演者的表演能力还有待加强,很多戏剧表演人员的表演技巧也不够娴熟,对于戏剧人物的塑造能力还不够,还达不到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水平。因此让戏剧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迫在眉睫。本文从创造更好的戏剧和提升表演者对于戏剧人物的表现能力出发,从多方面出发对如何把握戏剧人物内心情感,塑造鲜活真实的戏剧人物进行充分分析。
【关键词】戏剧表演;人物形象;表演技巧;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29-01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综合性较强,它主要包括话剧、歌剧、音乐剧、舞蹈剧等。也就是说,戏剧可以融合音乐、舞蹈、台词、动作等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因此,戏剧可以更加饱满、更加鲜活有力地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向观众展现戏剧的多姿多彩。现今中国戏剧(如京剧)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渴望来到中国一睹京剧的风采。因此戏剧表演人员更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表演技巧,更加充分地刻画人物形象和创造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这一学习工作应提上日程。
如何把握好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需要戏剧表演者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戏剧表演者不仅要不断积累舞台经验,而且要学会揣摩戏剧意境,能够真实地展现戏剧情绪,使现场观众身临其境。当然,戏剧表演者应该避免出现所谓的经验疲劳,将自己的个人表演习惯带入多个角色,从而导致多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却塑造成相似的角色,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僵化模式,因此,一个好的戏曲表演者既应置身戏剧情境中刻画角色形象,又要抽身于特定角色中,突破自己的个人表演习惯,从一个角色到其他角色轮流转换。表演者如何突破自身的僵化模式,创造更好的戏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贴合实际生活
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戏剧表演者在进行戏剧表演时,一定依托我们的现实生活。要带着一颗真诚、包容、理解的心去体味真实世界的人间百态,丰富自己的个人阅历,理解不同人的不同生活与心理。只有这样,才将自己更好地融入一部又一部不同的戏剧,避免千篇一律,真正理解并成为戏中人,才能创造出好的戏剧。
二、表演技巧的升华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贴近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外,更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也就是我们表演者精湛的表演技巧。戏剧表演毕竟是一种表演方式,不可能一味地贴合现实生活,而忽略了舞台效果。因此我们的戏曲表演家就需要夯实表演技巧,通过戏剧人物的心理、外貌、语言、动作特征,结合背景与其他人的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现出来,塑造真实的戏剧人物。另外,戏曲中的一些场景效果同样不能只贴合现实,由着我们的个人经验去表现,这就需要表演者既能够传达出表演的舞台情境,又要保持整个舞台效果的协调与可欣赏性,这些都十分考验戏剧表演者的表演技巧。
三、舞台修养的不断提升
由于戏剧的表现形式大多都是现场演出,尽管台下时有导演指导和剧本参考,但上台后,人物形象完全只能靠表演者主观把握,且不像普通演员那样可以重播重演,因此一部戏剧表演好坏,重点就在于表演者的舞台修养。舞台修养即表演者的综合素质和舞台表现力。我们的戏剧表演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借鉴老一辈艺术家的舞台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自我,创造真正属于我们当代的戏曲表演方式。另外,表演者还需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通过不断观摩优秀表演家的舞台剧对比自己的舞台剧(录播),这样在表演戏剧时,就可以将积累的经验融合到自己的表演当中,避免舞台失误影响舞台效果。
四、对戏剧表演技巧的良好掌握
戏剧表演者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对于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节奏变化快慢的整体把握直接考查了一个戏剧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因为好的表演技巧可以丰富饱满地展现戏剧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会影响到整体发展趋势。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曾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动作,哪里就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人物内部情感主要包括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强弱、张弛等,外部情感则是人物外在动作的强弱、快慢、长短等,主要通过语言和动作两个方面展示。演員在表演过程中要注意到所有的外部情感都是由人物内部情感所引发的。同时,人物外部的情感也是刺激内部情感的一个因素,两者之间的节奏感要把握好,顺应两种情感之间的不确定性。在表演过程中要了解到每一个情绪和动作出现的前因后果,通过对人物内部情感的建立带动外部情感的展现,不可不单纯为了笑而笑,为了做而做,要理解戏剧的心理导向。
五、结语
综上可知,在表演过程中,角色塑造尤其重要。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每一次上台演出,戏剧表演者都要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掌握解决方法,不断积累舞台经验,提高表演技巧,熟练节奏控制,提升自身的舞台素养,贴合实际,更好地融入戏剧世界,创造优秀的戏剧作品。
参考文献:
[1]傅谨.“社会主义新人”塑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关戏剧人物塑造的讨论回溯[J].东吴学术,2017(6):5.
[2]洪树湘.鲜活的戏剧人物来自生活深处——小戏观后的点滴思考[J].神州民俗,2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