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邵武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19-10-06陆莉莉黄炜晨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陆莉莉 黄炜晨

【摘 要】邵武三角戏为福建闽北地区的地方剧种,2009年被列入第四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闽北乃至整个福建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在调查邵武三角戏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应其发展的建议,以期为邵武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邵武三角戏;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24-01

三角戏起源于江西赣东的采茶戏,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后流传至邵武、光泽一带。以邵武三角戏最具代表性,是闽北乃至整个福建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戏在邵武当地又被称为“家庭戏”“三子戏”等,常演绎家长里短、男女爱情,是传统戏曲中的小戏。

一、邵武三角戏的保护现状

(一)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实施静态保护。

静态保护,也被称为“标本式”“文物式”的保护,是保留非遗戏曲“原汁 原味”的一种传统方式,在保护戏曲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申遗成功后,邵武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邵武市文体局”)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挖掘整理邵武三角戏形成发展历史、艺术特点、演出剧目等相关信息资料,整理成文字材料进行物化的保护;通过走访,对老艺人常演的经典唱段进行录音、录像,并聘请专业人士对音乐、唱腔、曲谱进行文字记录、收集。将无形的文化遗产变成有形的物质存在,也有助于邵武三角戏的理论研究工作。

(二)依托邵武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实现动态保护。

由于邵武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闽北地区,财政收入低,因此当地并无专业国

有剧团,而是与另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结合成立邵武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民研中心”)。民研中心培养了一批表演人才,并创作演出新剧目,为邵武三角戏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了动态保护。

(三)民间团体演出频繁,保存原汁原味。

邵武三角戏的民间演出团体规模不大,其成员多为三角戏业余爱好者,自发组成,自负盈亏,但常以低戏金抢占市场,成为邵武三角戏保护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类民间剧团多以所在社区为名,而其中最有影响力、演出最频繁的属邵武三角戏姐妹华艺剧团。华艺剧团持有正规营业执照,目前成员为18人,所有演员均为女性,以演出酬神戏为主,常演传统剧目,演出范围广,本市和周边区域都有演出。与民研中心不同,华艺剧团虽然都是业余演员,却都是由老艺人口传身授学成。因此,保留了三角戏以土官话演唱、“三角”出场方式等形式,原汁原味地延续了三角戏的演出传统。

二、邵武三角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邵武三角戏在发展道路中仍面临着演出市场萎缩、观众数量减少、后备人才匮乏等许多地方戏发展的共同困境,还存在着其他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三角戏的传承与发展。

(一)片面强调创新性,原生态遭到破坏。

邵武三角戏因其早期演出中只有生、旦、丑三角色,且人物出场路线为三角形状,即左进至舞台中心再退至右后方的形式出场,故名“三角戏”。三角戏使用邵武土官话演唱,也是其另一特色。

(二)缺乏非遗意识,存在消极懈怠的行为。

邵武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演职员的编制和经济收入问题,而日常演出活动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政府补贴,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因此,民研中心的演职员中存在消极懈怠的行为,对三角戏的排练与演出积极性不高。同样,民营剧团鉴于盈利谋生,一味迎合市场需求,以演出折子戏为主,过分追求舞美的现代性,非遗的保护意识薄弱。

(三)总体投入依然不足。

近年来,邵武市文体局积极争取了各级专项资金用于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民研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剧目生产和人才培养等有所改善。由于资金有限,总体投入仍然不足,每年在农村频繁演出的民研剧团却无法得到政府任何形式的财政补贴。

三、邵武三角戏的发展路径建议

(一)提升自身艺术水平,兼顾传统性与创新性。

剧目的常换常新,后备人才的培养、舞台美术的优化,都是三角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原汁原味保存三角戏与创意创新之间的关系,即保持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用新的科技手段和艺术形式进行改变,以适应市场、适应观众。

(二)充分发挥民营剧团的作用,继续扩大农村市场。

转变政府观念,认识到民营剧团在三角戏的传承、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在财政资源的分配上兼顾民营剧团,并对民营剧团实行规范管理。

(三)立足于全媒体时代背景,開拓城市生存渠道。

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民俗节庆,三角戏的农村演出市场相对稳定,而城市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冲击大幅度萎缩。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三角戏的传承与发展应与现代传媒技术结合,借助网络为主的新媒体进行传播,特别是“微”传播策略,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关信息资讯,有效推动三角戏的传播与发展。